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惊魂一瞥》读后感16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9-18 07:38:20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惊魂一瞥》读后感

杨涵茗

很久没和山西作家孟黎明先生见面了。这几天突然在尧都文学网拜读了先生的新作《惊魂一瞥》。
孟黎明先生是我多年的老朋友,见文如见人。
先生的作品总是幽默风趣,将一件普通的事件,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结局更是出现惊人的意外。
《惊魂一瞥》叙述的是七十年代末的一天,“那是秋天极度闷热的日子,大地的一切作物似乎在垂丧哭泣。”这种对自然景物的描述,让读者有一种说不出的预感。正因为如此,我迫不及待地读了下去。先生对场景的描述,如一幅幅微电影的画面——
镜头一、在绵延数里弯曲的盘山公路上,一头形销骨立的黄牛拉着一辆平车,懒散艰难、慢悠悠地行走在充满板结牛粪味的乡道上……
姑父驾着车,手里挥舞着柳枝条,不迭声驾驾喊着。
父亲和作者本人坐在平车厢里,双手攥紧车帮,赶车人和父亲及作家本人在牛车上被尘土扑的灰不溜秋,两个车轱辘淌过的地面,荡起一柞高煎沸的黄土。这是一件多么艰难的行程。
道路坑坑洼洼,天气闷热是一个方面,生产队的黄牛已近夕阳。姑父也许是赶车能手,生产队出于好意,觉得姑父赶车能更多的帮助父亲,果然这位姑父尽心尽力,并和父亲无话不谈。
姑父首先和父亲谈论老牛拉慢车的无奈。父亲是一位乐观的人,他安慰姑父不着急;作者是一个小男孩,他第一次坐平车出远门,满眼里惊奇,不时迷离瞅着山野里的风光,心中如闷热天一般,热辣的。
父亲是知识分子,是教师,吃商品粮,需要去二三十里山路去粮站领粮。那时候吃商品粮,是一种身份证明。城乡差别,最明显的分界线就是吃商品粮和农民按工分分粮,挣工资和挣工分的差别。尽管父亲和乡亲们待遇有一定的差别,但是,父亲在农民眼里始终是自己人,乡村的知识分子与农民始终水乳交融。
父亲能理解农民,由于交通不便,吃商品粮的公家人,领一次粮需要走二三十里山路。所以,父亲不想麻烦生产队,拖了半年才去领一次粮。
透过领粮方面描述,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父亲在村子里的人缘关系,只要他开口说一声,生产队立刻派一辆牛车,帮他去粮站领粮。姑父非常羡慕敬重父亲能享到这样的礼遇。
姑父和父亲的对话,牛是听不懂他们的谈话内容的,但它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前行。山路难走,姑父抱怨老黄牛已经老了,没有太多的力量爬山上坡的力气了;父亲安慰姑父,虽然这是一头半死不活精瘦的牛,但也是生产队的宝贝,生产队还指望它拉车拉犁呢。
坐在牛车上年幼的男孩,能听懂姑父和父亲的谈话内容。不过,他的小心思更多的是关心和弟妹们可以吃到白面馍带来的喜悦。父亲听到儿子的话,感觉对不起孩子,泪眼婆娑,满心惆怅。聪明懂事的孩子用稚嫩的小手,替父亲揩干眼角混和的泥土泪水。
镜头二、又一道陡梁横在眼前黄牛已经筋疲力尽,父亲让牛车停下来休息。父亲在一块地里揪了一把苜蓿,递到牛跟前,那牛顿时来了精神,大口地吃了起来。从这些字里行间体现父亲对生产队集体财物的爱护,足见父亲人格魅力,此处无声胜有声,润物无声,这简单的动作,让作者刻骨铭心。
牛得到短暂的休息,姑父过足了烟瘾,大家休息了一袋烟功夫,姑父驾起平车赶着牛就又上了路。那头牛无怨无悔,我很佩服老黄牛精神。
镜头三,时近正午,秋老虎愈发毒辣,空气中热浪迭涌,没有一丝儿风。路两旁的丛林里,鸟儿栖憩在树枝叉间,都懒得鸣叫一声。这段情节描述,为后面的奇遇进行铺垫。
突然小男孩眯瞪着眼睛,眼前就幻化出满天红色,再也无精力观赏风景,不一会就响着鼾声呼呼睡了。再次印证了行路辛苦。到此 故事直转急下,车行至走马垣时,突然轰隆隆声响,把我从梦中惊醒。但见大陡坡南边的地垄上一道白光如电闪光,恍惚中似有白孤腾跃掠过,这是作者所见,又听得那牛受惊哞声在剧烈的颠簸中失去知觉。
这一幕非常惨烈。父亲被摔飞到北边的一道水渠沟,他是第一个苏醒过来的。他艰难站起,万念俱灰,似乎要对亲人作离别之殇,这般情景,惹得他潸然泪下。光怪陆离的眼前,冥冥之中不远处父亲看到了一堆黄土覆盖着裸露出一条蓝色裤腿,父亲急速向那堆土奔去。双手刨开土堆,一把将我拽起。问能站起吗?我咬咬牙说能,我站起后俨然土裹了的人。人在生死的路上,父亲最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儿子,而不是自己。当父亲知道儿子安然无恙,立时闪烁出惊喜的泪光。作者把亲情之间心理变化描述的淋漓尽致。
千百年来 人们总会提出如果娘和媳妇同时掉在水里先救谁的问题,其实答案很复杂,回答这个问题非常让人尴尬。在这次翻车事故中,父亲处理的一点也不让人觉得意外,这是事实也是作者尊重事实的表现。父亲紧紧拉着我就去寻找姑父,远远望见在陡坡几十米开外的一株柳树旁,平车仰天倒转,一只轱辘还在旋转,辕杆却卡在了树身,黄牛卧倒在地,黄土淹没的只露出牛头,惊魂未定的尾巴在土的另一端扑打着溅起尘土飞扬,唉,可怜的老牛。
还有一位值得尊敬的人,姑父一只臂膀淌血,衣袖从肩膀处齐刷刷扯断。父亲带着哭音扶起姑父,姑父挺了挺身,摸摸肩膀苦笑着说:“没事,没有伤着筋骨”。这里的姑父真是让人觉得可亲可敬。这时大家一定很狼狈,父亲宽慰说: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经受过这场劫难后,生活还得继续。三人吃力抬起翻倒的平车,拉起黄牛,重新系好缰绳,复又上路。我非常敬慕孟父这种对待生活的态度。不过,这是一件令人终身难忘的一次遭遇。   
有时难忘,必须短暂忘却,人生路上总是有不可预见的悲伤事件发生,成功永远属于那些积极乐观向上,不屈不挠的人,跌倒爬起来,揩干血迹,擦干泪水继续前行。
若干年后,作者的父亲一语成箴,事件里的我,这个小男孩后来成为山西著名的多产作家。其中一部小说被改编为电影《碟.恋花》由著名演员朱时茂,陈佩斯等主演。那次我被邀去了汾西参加开拍仪式,认识了作者的父母。我见到孟老先生感觉非常亲切。读完本文,非常同情此文中的父亲姑父作者遇到的不幸遭遇,或许我们有过不同的不幸,总觉得有些同病相怜。
以上是我读《惊魂一瞥》的一点感想,由于时间仓促,评论有不尽人意之处,还望先生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