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读后感
姜锦容(六·5)
《童年》是高尔基的一部自传体小说,文中的主人公阿廖沙生活在令人窒息的黑暗天地里。然而,悲惨黯淡的童年没有让他就此沉沦,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最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经历让我想起了许多笑对苦难、坚强乐观的人生楷模。在中国,“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在国外,盲聋哑的海伦·凯勒以坚强的毅力学会了六国语言,创作了许多优秀著作;“科学疯子”诺贝尔不畏艰苦,经过反复尝试、屡次遍体鳞伤,终于研制出了炸药……这些人之所以能在苦难中成功成才,正是因为他们和阿廖沙一样,拥有坚强与乐观的品格。
在外祖父家,在那个被阴暗笼罩的家庭里,阿廖沙备受欺凌。但他依然坚强,生活中的真、善、美,让他在饱受磨难的同时,仍保持着儿童的美好天性——好奇心与求知欲,也让他更富有爱心与同情心。
读完《童年》,我真正感受到了自己童年的幸福,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从阿廖沙身上,我获得了成长的启迪:即便生活中没有太多苦难,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坚强、乐观!
TAG标签: 童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