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刷到抖音上关于《家风》的内容,心中感慨万千。
如今社会上的一些风气不尽合理,难免会影响到家风的走向。国人向来重视家风的培育——所谓家风,正是一个家庭中父母或长辈所倡导,并且通过他们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而形成的风气与道德氛围。
我小时候便有不少家规:坐要有坐相,吃要有吃相,站要有站相;大人说话时,小孩不许插嘴;与人交流要心怀尊重,遇事要懂得换位思考;生活中要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吃饭时不能挑三拣四,合口味就多吃些,不合口味也少不得要吃,绝不能对食物百般挑剔;与人相处,不许指手画脚,更不能自私自利,宁可多为别人付出,也不能占他人便宜。
我的婆婆也常跟我们念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老话,教我们懂得珍惜;父亲曾掏心地对我们说:“人不负我,我不负人;人若负我,我亦不负人”,这是他教给我们的处世原则;母亲是老师,懂得的道理更多,她常给我们讲《狼来了》的故事,告诫我们要诚实守信,还要求我们做事要打好基础,不能图省事、赶进度,更不能弄虚作假、虚浮冒进。
记得有一年放暑假,我只用了两天就把所有寒暑假作业做完了。母亲检查作业时发现了问题,二话不说把我抱到厨房,将所有作业本放在炉子上烧掉了。我为此大哭了一场,事后母亲才告诉我:做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做到举一反三。从那以后,我对学习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这种踏实认真的态度也一直影响着我后来的工作。
小时候,爸妈的一个眼神、一个举动,其实都是家风的体现。家风是根,唯有根深,才能叶茂。重拾中国人的家风,传承中华文化,意义深远——家风正,则社会正;社会正,国家才能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