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昨日的世界》是我尊敬、爱戴的前辈、朋友送的礼物。其实我的掌阅会员可以免费看这本书的电子版,但我就是执拗地把这本厚厚的书塞进通勤包里,每天一点点看。纸质书捧在手里的踏实感,是电子屏幕永远给不了的。
在读之前,心情就比较沉重。早就知道茨威格和妻子在巴西自杀的结局,看到他对欧洲文明的告别,还是难过得不行。这让我想起2011年夏天,我的朋友选择结束自己27岁的生命,让我痛不欲生,自责到不行。直到现在,我还会经常想起她,她会去哪里,现在好不好。
生活确实很累啊。每次觉得撑不下去的时候,我就跟自己说:急什么呢?终点站迟早会到,何必提前下车?看看命运还能给我什么惊喜(或者惊吓)也好。茨威格笔下的那种绝望,我太能感同身受了。
但书里也不全是沉重。茨威格描写的维也纳简直太让人向往了!咖啡馆里的哲学讨论,歌剧院里的艺术盛宴,街头巷尾的文化气息...读着读着就会忍不住感叹:这是什么神仙地方!虽然去过德国,但看完这本书,奥地利立刻爬上了我的旅行愿望清单第一名。
最打动我的是,茨威格写的不仅是个人的回忆,更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他说自己见证了欧洲的黄金时代和至暗时刻。看看现在的世界,战争、冲突不断,才明白和平有多珍贵,我们的和平不是理所当然的,有人在为我们的和平负重前行。
送书的前辈是个真正的读书人,博览群书才华横溢,"读书就是在和过去的人聊天",这话我现在深有体会。茨威格虽然不在了,但他的文字让我们的心灵如此贴近。这本被翻得有点旧的书,现在摆在我书架最显眼的位置,像个老朋友。
有时候深夜失眠,我会想:茨威格虽然选择了离开,但他把最好的部分留在了书里。生活很难,但能遇到这样的好书,认识这样的良师益友,我已经足够幸运了。合上书,明天又是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