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自由与逍遥》读后感6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5-27 09:14:42归属于读后感6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自由与逍遥》读后感


      当紫藤花爬过小区的栏杆时,我和我的语言老师及同学们开启了对《逍遥游》的精神远征。在12周的光阴里,我们循着庄子的蝴蝶轨迹,在鲲化鹏徙的恢宏叙事中解构“有待”的生存困境,于姑射神人的冰雪意象中窥见“无已”的超越之境。

       我一开始会想,逍遥是什么?难道逍遥就是不思进取吗?不,逍遥的本质是无待的自由。作者庄子开篇以“鲲鹏寓言”为引揭示了他对自由的核心理解。

      大鹏“海运则徙于南冥”。大鹏虽然可以翱翔九万里,却要依赖“海运”(也就是自然规律)与“六月息”(飓风)。这种“有待”的状态暗示了物质世界的局限性。

蜩与学鸠的“大小之辩”。小鸟嘲笑大鹏,自得于“抢榆枋而止”,实则是被狭隘认知所困。庄子借此批判世人以“自我标准”衡量自由的荒谬。

       我认为,或许真正的自由与逍遥必须“无待”。要不依赖任何外在条件,要彻底消解物我对立的价值观。

       在我学到结尾时,我又发现庄子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揭示了实现自由的三大境界。

      无己:我觉得,要做到“无己”是一件难事。要做到消融自我的边际,破除“我”和“他者”之间的对立。

      无功:无功可不是代表没有功劳,而是超越功利性行动。真正的创造从来不标榜功业,正如四季一般无声的滋养万物。

      无名:无名是指拒绝被概念禁锢。在现在的社交媒体时代,总会出现一些“人设焦虑”,这正是“名”的异化。而无名者却能在现在的标签洪流时代中守住存在的本真。

      在学完这篇文章后,我知道了《逍遥游》揭示的自由非俗世之放纵而是“无待”的解脱。鲲鹏翱翔仍需凭风,小大之辩起于认知狭隘。真正的逍遥是化身万物之中,如鹏乘风而忘风,似蝴蝶飞于空中而不知空,所谓“逍遥”与“自由”,恰似露珠映南海,刹那即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