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余华
人越惧怕死亡,人活的越怯懦。而坚强乐观是对死亡的超越,《活着》讲述主人公福贵一生的起落盛衰,年少的福贵是富家少爷,过着刘村人遥不可及的生活,享受着他人所不能享的尊宠,人往往在满足拥有中堕落.也许福贵从未想过此刻的逍遥是昙花一现。人总是忘乎因此,放浪形骸,当一切浮华都成为过往时,繁华也就悄无声息了。福贵先是将家产赌光沦为一无所有的穷人,父亲气恨而亡;接着不幸被国民党捉壮丁历经死难而幸存于世;再接着儿子有庆被抽血至干而死;继而女儿凤霞产后得败血症而亡,妻子家珍得软骨病最终病死;最后女婿二喜工伤去世,外孙苦根也因吃豆子而撑死。“活着”也便成为了他此生最大的奢侈。
活着,需要精神寄托、从故事开始福贵爹的死亡,到最后福贵外孙苦根的死亡,血脉的延续戛然而止。天地间只余福贵一人自生自灭,这样的孤独同样没有击垮他,他找来一条同样疲惫无用的老牛,起名为福贵。一人一牛,在绿色的田野上,在清澈的微风中,继续着生活。想象中老牛福贵也有一群同伴,家珍,有庆、凤霞…这些名字从福贵的齿缝滑过,飘进老牛的耳中,成为这对朋友的精神寄托,而人生总是悲喜杂剧,没有纯粹的喜,也没有纯粹的悲。
活着,需要学会识人。
《活着》用最朴实无华、最平铺直述的方式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人生的真谛.“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余华这样说: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着。活着就是这样一种自然而然的过程、“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随下活着.
《活着》像一只古老的歌谣,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生命中脆弱与顽强、欢喜与哀伤的真相,让我们懂得卑微生命中蕴藏着些微的却如金子般闪亮的光芒,让我们懂得人性的温情能够一步步把无边的苦难变成继续前进的力量、人生在这个世界上,正是有生的意义。路遥人间即使前方路途遥远险阻但人间尚存烟火味,只要有勇气生在这世间,便自然会体会到活着的意义。这也让我不禁感叹福贵是这世上最悲催但又最幸运的人,悲催是因人生如戏对于他的重重打击,幸运是因尽管生活磨难人生不易但他还苟延残喘的活着。
在读完福贵的遭遇之际,放下书,朝远处望去,记忆中恍然出现了一位瘦小的老人牵着一头老牛在摇摇曳曳的夕阳之下渐行渐远的背影.
也明白了
苦,才是人间的常态。
但终愿相信只要活着,希望之灯自然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