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红岩》有感7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11-22 09:03:55归属于读后感6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红岩赤心:在烈火中永生的信仰之光

——读《红岩》有感

132班 苏昕怡


深秋的午后,我摩挲着《红岩》那抹沉厚的红色封面,仿佛触碰到了重庆渣滓洞的岩壁,触碰到了革命先烈滚烫的赤子之心。阳光透过窗棂,在书页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恍惚间,江姐、许云峰们的身影在光影里愈发清晰,他们在烈火中淬炼的信仰,如红岩上的青松,永远挺立。

《红岩》是罗广斌、杨益言以亲身经历为蓝本创作的革命史诗,记录了重庆解放前夕地下党人在狱中与敌人殊死斗争的壮烈篇章。书中最让我震撼的,是江雪琴(江姐)的故事。六年级初读时,她“被敌人用竹签钉进手指仍不屈服”的画面,便在我心底刻下了深深的印记——那是信仰在骨血里的燃烧。

敌人的刑讯室里,“十指连心”的剧痛没能让江姐哼一声。她望着敌人狰狞的脸,字字铿锵:“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但这些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你们休想从我口里得到任何材料!”竹签穿透指甲的瞬间,她的眼神却比任何时候都明亮,那是信仰在黑暗里的闪光。后来我才了解到,现实中的江姐(江竹筠)不仅是钢铁战士,也是一位牵挂孩子的母亲,她在狱中写下“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遗书,铁骨柔情,更显伟大。

《红岩》里的震撼远不止江姐一人。许云峰在狱中秘密挖地道,为同志们开辟生路,自己却毅然留在最后;小萝卜头(宋振中)在监狱里穿梭,用稚嫩的肩膀传递情报,成为最小的“革命战士”;成岗在狱中写下《我的“自白书”》,“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 他们身处绝境,却把“为了新中国”的信念化作最锋利的武器,在黑暗中撕开一道光。

我想起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瓶颈:数学题解不开时的焦躁,作文卡壳时的气馁。可一想到江姐在酷刑下的坚守,许云峰在黑暗中的掘进,便觉得这些困难轻如鸿毛。《红岩》教会我的,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敬仰,更是“信仰如炬,使命如磐”的力量——他们用生命证明,真正的强大不是没有脆弱,而是脆弱面前,依然选择为信仰燃烧。

如今,红岩上的杜鹃年年盛开,革命先烈的故事代代流传。那抹红岩的红,是鲜血的颜色,更是信仰的颜色。愿我们在成长的路上,都能以先烈为灯,在平凡的日子里坚守初心,让信仰的光芒,在新时代的天空下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