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鲁迅全集》读后感9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8-17 07:36:01归属于读后感8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鲁迅全集》读后感
 

最近一年慵懒了不少,读书也是断断续续的,赶在9月前总算读完了鲁迅先生的全部文章。并没有意想中的震撼。小有感触,作文记之。

我看的版本是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鲁迅经典全集”,2020年5月北京第1版。这套全集分为8本,每本的页数都恰为217页,十分巧妙。

先说下阅读体验:非常糟糕。鲁迅的著作,为半文言文半白话文写成,这种著作最为难读,读者不知字词意思为白话文义抑或文言文义,常会产生误解。而且,当时处于白话文写作初期,语义与现在字词有大不同,这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十分难受,难读程度不下于《东晋门阀政治》。直到现在,我仍有许多是不明白作者含义的。有些语句,无论是哪个可能的解释,都不通顺,要么是前后矛盾,要么是前后风马牛不相及。

再说下作者的水平。单从作者的著作来看,是一个普通的文学家。鲁迅的文章,主要是杂感(生活感悟,时评,讲演,与其他文人的通信等),闻名的短篇小说只占很小一部分。我从中学到了一些词汇、文笔。但这些并没有给我十分强烈的震撼感。

鲁迅为人们所熟知的另一个方面,是敢于针砭时弊,讽刺历史。的确,在他的杂感中,有不少是明里暗里抨击当时的社会现象。但是最广为人知的“吃人”(出自《狂人日记》),我却很难看得出那是一篇讽刺的文章。该篇文章开头便说“我有一个亲戚,他是个疯子,特意记录下他的言行”,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读者,倘非特意联想,很难把一个疯子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与“讽今”联系起来。对于一个精神病人来说,他的言行疯癫不是正常的么?相比之下,《白光》《孔乙己》的讽刺意味倒要浓烈许多,通过描写旧社会下小人物的举动,更能显出当时的荒唐。鲁迅的许多句子,单拎出来看,便是狠狠的讽刺批评,可这不就有断章取义之嫌了么?

鲁迅先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做“真”人。敢于向世人展现自己真实的一面。明确说自己做了什么,没做什么,不要“空”帽子、虚头衔。面对其他作家的抨击,鲁迅直接大方回复,没有那种虚伪的做派。

这也是我的一个大收获。当今的网络环境,人们总是互相“扣帽子”,与自己意见不同者,则被说成是“行走的五十万”(意为间谍,举报他人为间谍,一经查实,国家安全局最高奖励举报人五十万元人民币,故此得名),叫嚣着“你一定是境外势力/你一定是受了境外势力的资助。”人们不会从逻辑出发,而是攻击你的背景、身份。我原以为这是新时代才出现的东西。哪曾想?鲁迅也曾被人打成“五十万”,只不过在当时的背景下,是收了“苏俄”的卢布。民国政府治下,反苏反共。文人们骂战便说对方是收了苏俄的卢布,替境外势力说话,想要搞乱中国文坛,祸害国人。这些话语即使是放到今天来看也不过时啊。鲁迅当时就特意作文说明:自己没有收过一个子的卢布。

顺道一提,在阅读的过程中,每当在一篇“普普通通”的文章中看到那些传颂至今的名句,内心总会有股悸动,有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仿佛在年老的时候遇到儿时玩伴,相对无言,泪水悄然滑落。我总会用笔将它圈了又圈。

我想,鲁迅先生最大的成就,便是普及白话文,用白话文造新词新句,用白话文写作;翻译外国书籍,介绍思想;提携新人。

不过,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鲁迅的文坛地位那么重要?论文笔,比他好的有很多;论普及白话文,功臣不止他一个;论敢言,更是数不胜数。何以直到现在,有那么多人提起他,吟诵他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