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我与地坛》读后感8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8-26 06:08:28归属于读后感8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我与地坛》读后感

初识史铁生,是七年级的那篇课文--《秋天的怀念》。想来当时读完这篇课文内心并没有太大的感触,只知道史铁生,一个年纪轻轻就双脚永久残废的作家有一个很爱他的母亲,并且有一篇著作《我与地坛》。再到后来,好像是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头条文章,才知道原来他与莫言和余华都是深交。接着便是很多年后的这次暑假,我读完了他的《我与地坛》。
一直以为《我与地坛》只有史铁生对他母亲的思念,开始阅读才发现这本书囊括了先生对于生命和死亡的思考,记录了他在地坛孤独又灿烂地走过那段最艰难的岁月。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静,史铁生的思想不像很多古今中外的作家那样深远但晦涩,他用一些很浪漫很温和的文笔将自己毕生的所思所想毫无保留地呈现给读者。书中有太多内容值得反复品味,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叙说我认为的地坛所承载的三个“东西”。

首先,地坛记录了史铁生母子之间的相互救赎。
秋天是肃杀的,是适合怀念过去的;秋天也是残忍的,史铁生在秋天里失去了母亲。他的母亲是他在那些阴暗潮湿的日子里唯一的慰藉,是被万千苦难压倒之时从缝隙中投进来的光。母亲处处维护着儿子的自尊,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都忌惮在儿子面前提“走”“踩”“跑”这样的字眼。母亲总是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在儿子终于答应她去北海看花时,她欣喜若狂,但生命也走向了终点。书中史铁生反复提到母亲也是一个爱文学的人,并且支持自己写小说,只是可惜,她终没能看到自己儿子出版的小说。母亲过世后,史铁生在轮椅的陪伴下,来到地坛,开启了自己的另外一个世界。心远地自偏,这里人与一个地方合二为一,就像回到了生命的最初。
其次,地坛充斥了史铁生深邃,富有哲学性的想法。
“童话的缺憾不在于它太美,而在于它必要走进一个更为纷繁而且严酷的世界,那时只怕它太娇嫩。”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停了一下,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思考。这个世界,永远有人始终站在阳光下,不必看到也不必感受世界的背面,他们永远可以满怀热情,永远善良永远天真,我无数次想要知道他们眼中的生活。亦或许,他们早已进入了那个更严酷的世界,但只是与比较悲观的人相比,他们时刻提醒自己要怀揣着赤子之心面对万物,在荆棘丛中行走,遍体鳞伤,但依旧挣扎向前。

最后,地坛是史铁生感性的载体。史铁生曾不止一次提到上帝,我觉得这个上帝并非指基督教中的“上帝”,而是命运的另一个更有力量的名字。与很多人一样,史铁生并不知晓自己的命数,也常陷入惶恐中。在风华正茂的年龄,上帝残忍地剥夺了他的双腿,为他把“这一扇门”关得死死的,但后来打开“那扇窗”的不是上帝而是史铁生自己,他在岁月的流转中完成了对生命的释然。
“我不在地坛,地坛在我。”史铁生如是写到。虽然先生已经过世很久,但他的文学作品,他这可爱而又灿烂的一生却也化作清风,轻抚人间的每处角落,激起点点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