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成为我自己》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0-12-27 09:21:17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成为我自己》读后感

写这篇文章时,我在不断不断地重写开头。

01
我们能从很多人的文字中受益,但很少能从作者的人生和文字中双重受益。德鲁克是一个例子,欧文·亚隆也是一个例子。

我愿意将欧文·亚隆称为人生榜样,不是因为他的成就,也不仅仅因为他的文字,而是他作为一个人实现自我的整个生命历程。

这周睡前读物是欧文·亚隆的《成为我自己》,一本他写在八十多岁时的回忆录。但愿我也能活到那个岁数,写下自己的回忆录。

02
开始文章前,有必要介绍欧文·亚隆。相信很多跟我一样刚刚踏入心理学业余研究的人,对欧文·亚隆并不熟悉。

他生于 1931 年,心理治疗师,存在主义团体治疗师。在他的一本作品导读中,他被这样介绍:

欧文·亚隆与维克多·弗兰克、罗洛·梅并称为存在主义疗法三大代表人物,是当世仅存的国际精神医学大师。

开篇先说他的成就,是一种常见的介绍旁人的做法。但他的最大魅力不在于他是一位大师,而在于,他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大师。

他的回忆录《成为我自己》就是按照这个顺序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

03
幸好,他是从这样的顺序开始,给了我难得的探索乐趣。

《成为我自己》的第一个故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他从噩梦中哭着醒来,为了不吵醒身旁的玛丽莲,他悄悄下床去了浴室平静心情。

这个梦发生在遥远的小时候,那时他常骑着自行车经过一个小女孩。每次经过他都会嘲笑女孩脸上的麻点。一次,女孩的父亲出现将他抓住,严厉呵问:如果你是她,你现在是什么心情?男孩很害怕,整个身体都在轻轻发抖。

想到曾经给人带来伤害,他深感不安。

类似的敏感、真诚,是《成为我自己》前面三分之一的主调。在这些故事中,欧文·亚隆回忆了他跟妻子玛丽莲相识的时光、考医学院时承受的巨大焦虑、母亲在父亲心肌梗塞发作时大喊着指责「是你害了他」时的被伤害。

真挚情感的袒露,都带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暴露。这是写作者最常面临的选择。

我过去做得很不好,所以读这些故事时,欧文·亚隆呈现出来的勇气和冒险精神,让我深受鼓舞。用他的作品一位推荐人的话来说是「心灵被触动的震撼」。

04
当我看完这本自传后,我向很多朋友推荐。他们都会问,这本书说的是什么?

我忽然意识到,《成为我自己》真的是一个好的标题。

你不会在书中找到任何一章谈自我,谈自我实现,但读完整本书,你会佩服欧文·亚隆的智慧,取了一个如此贴切的标题。

他的一生就是实现自我的一生。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抽象意义来说,这本书有三个大主题:青年时期的回忆、他作为心理治疗师的职业生涯,以及最后一部分——写作生涯的回顾。

你会发现无论是他进入团队治疗领域、他在心理治疗中加入存在主义哲学思想,以及开始用文学笔触写心理治疗故事,都是出于他一步一步的实践。

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知识工作者要想卓有成效,不仅要清楚自己的优势,也要追问:我能贡献什么。找到自己能作出贡献的领域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真正卓有成效。

当欧文·亚隆决定进入团队治疗时,说过一句:我相信我能在这个领域有所贡献。

诚然如是。直到八十多岁,写回忆录的这个岁数,欧文·亚隆仍在工作。

05
《成为我自己》中,欧文·亚隆最不吝啬文字称赞的,是他的妻子——玛丽莲。

欧文·亚隆从十五岁开始,第一眼看到玛丽莲的时候,就爱上了她。并断言,他一定会娶玛丽莲。他是如此深爱,在两人还读大学的时候,就结婚了,往后余生,都在一起。

他们一生养育了四个孩子,并且共同努力给孩子们(和孩子的朋友们)创造一个快乐完整的家庭。在书中的最后部分,有一张祖孙三代的大合照。大家穿着花裤子,笑得很灿烂,我想,他们在加州的家也一定很热闹。

这是我第一次从书中看到这样的爱情。用「矢志不渝」来形容也不为过。

更难得的是,不仅欧文·亚隆还是玛丽莲,他们都在各自的专业上作出了成就。

欧文·亚隆会用「非凡的人生伴侣」来形容玛丽莲,这应该是事实。能在二人取得「非凡」成就同时,拥有一段令人羡慕的爱情,这并不容易。

事实上,在书中欧文·亚隆曾说过二人在学术爱好的分歧。——玛丽莲「对烹饪、体育赛事、骑自行车、科幻小说以及科学本身漠不关心」,但她在「她在欧洲文学和艺术有着极其深刻的见解」。

在看到玛丽莲缺点优点同时,他也能看到玛丽莲包容他的缺点——「我的房间杂乱无章、拒绝打领带,像个青少年一样迷恋摩托车和敞篷车,以及我假装对操作洗碗机和洗衣机一无所知。」

亲密关系的相处智慧,早在他进行这些描述之前,就指了出来:

一个人不是找到了一段关系:一个人创造了一段关系。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们都在努力创造我们今天的婚姻。

这句话与小津安二郎电影《晚春》中表达的观点很类似:

有些人以为一结婚就能突然变得幸福……幸福不是等来的,而是要靠自己创造出来的。结婚本身并不是幸福。——新夫妇创造一个新的人生,这个过程中才会有幸福。唯有这样,才成其为真正的夫妇。

但愿这些智慧有更多人知道。

06
写到这里,敏锐的你应该能发现,欧文·亚隆的一生拥有了台湾心理学家吴静吉博士提到的青年四个大梦之三:人生价值、终身志业、爱的追寻。

那么,你是否迫不及待想知道,他的「良师益友」故事,又是怎样的呢?

如果你关心这个问题,相信你能在书中看到欧文·亚隆对友情的重视。

他有很多朋友,也容易跟很多人成为朋友。比如,他起初阅读罗洛·梅的作品,受益书中的存在主义思想。当他人生遇到自己解不开的问题时,他请了罗洛·梅做他的治疗师。治疗结束后,二人成为朋友,而后是两家人成为朋友。在罗洛·梅弥留之际,欧文·亚隆陪在身边,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前一阵,我去剧院看了王佩老师编剧的《项链》。戏剧结束后,我厚着脸皮跟着去蹭他跟朋友的夜宵。席上,王佩老师的举杯多谢大家的到来,他的敬酒词是:我最大的财富是你们这些朋友。

现下有个词,叫做「孤岛」,形容人与人的疏离。我也曾将自己活成「一座孤岛」,但现在的我,想更加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与家庭的关系。

07
国庆时,我去了大理,遇见了很多人,也跟很多人聊天。一旦交心聊天,或者向过去挖掘故事,我都有这样的一个感受:「首先,人们要比想象中的更不开心;其次,没有一个完全成长的人。」

这个感受的总结,我是借用了法国小说家安德烈·马尔罗描写一个乡村牧师在聆听了几十年忏悔时了解到的人性。

为什么人人都会受到伤害?欧文·亚隆有他的见解,这也是他的贡献——将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心理治疗理论发扬光大,将存在主义哲学融入心理治疗之中。

之前介绍欧文·亚隆,说他是「存在主义团体治疗」的代表人物。其实,这个名词包含着两个理论框架:团体治疗和存在主义治疗。

欧文·亚隆在他的另一部作品《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中解释了他的理论假设:

在团队治疗中,他的治疗假设是:病人之所以陷入绝望,是因为他们不能发展和维持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而在存在主义理论框架下工作时,他的假设是:病人之所以陷入绝望,是因为要直面人类生存的残酷现实,既存在的既存现实。

这正是我之前没留意到的角度。

08
阅读《成为我自己》时,我还有一个体会,改变了我对心理治疗的看法。

人人都需要心理治疗。

而且,我们遇到很多的问题,都不能称之为「病」。我们不开心、我们绝望、我们恐惧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不是因为我们「病了」,只是我们遇到「问题」而已。

治疗师与求助者的关系,不是治病,而是携手合作找出问题,移除问题。

这个观点,欧文·亚隆在《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第一篇文章中就表达出来。

他引用卡伦·霍妮在《神经症与人的成长》一书中的概念:人生而具有成为我自己的倾向。

如果移除了障碍,人会自然地发展为成熟的、充分实现自我的个体,就像一颗橡树籽成长为一株橡树。

09
写到这里,我想说的差不多了。这本书我很喜欢,但我相信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因为当我向他人推荐时,我不得不说一句,你可能在整本书中找不到一句金句。

与人相遇是一种缘分,与书相遇也是一种缘分。

不要着急。实际上,我也是在收到书的一年后才把它读进去。

最后,在《成为我自己》扉页中的这一段话:

你也许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但可以更好地成为自己。

送给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