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大国大城》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01-31 09:02:02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大国大城》 读后感


      一、书中主要论点的摘要

1、任何限制劳动力自由移动的制度都会限制国家的发展。

2、追求经济均衡发展应以各地区的人均GDP均衡为目标,而不是盲目追求各地区的经济规模和总量均衡;追求后者带来产业的重复建设和低效率,恶果最终由国家买单。

3、参照世界经验,人口的集聚是国家产业结构由农业为主转为工业和服务业所必然产生的,大城市病会随之产生,但集聚所产生的正效益远远大于负效益。

4、大城市人口不会无限制增加,人口的集聚在一定时间点会达成平衡,这个平衡由经济规律所决定,人为干预大概率会产生负面作用。

(摘要来自知乎)

二、大家对城市区域发展的误解


误解1:中国地区和地区之间存在非常严重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这是因为经济已经过度集中到少数地区,特别是沿海的发达地区?

误解2:大城市,特别像北京和上海这样的城市,已经太大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这样的城市病问题是由于这些城市人太多导致的。

误解3:城市拥堵和污染问题是人过度集中到市中心导致的,市中心人口密度较高就会导致拥堵和污染问题。

三、城市发展在全世界的趋势——在集聚中走向平衡

越发达的国家,其人口集聚程度就越高的原因是: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是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尤其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工业需要集聚,服务业比工业更需要集聚。现代服务业大量以知识(特别是大城市),这就导致了发达国家经济集聚程度更高的现象。

四、目前中国城市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1、人口流入地

1)户籍制度制约了劳动力进入大城市长期成为本地居民,导致劳动力无法自由流动。

2)进城务工偏向年轻人,通过教育歧视等政策无法举家迁徙到城市,间接导致了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

3)东南沿海大型城市的土地建设指标严格控制,导致房价高涨,提升了生活成本。

4)长期利率人为压低,导致“资本深化过度”,这是一个严重资源错配问题。因为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中国单位经济增长带来的就业增长都偏低。由于资本相对于劳动力“便宜”,所以大城市被迫采用机器替代人的方式进行产业升级。

5)由于大型城市限制人口规模,所以规划的公共基础设施低于实际需求,导致交通拥堵、医院、养老等机构资源紧张。

2、人口流出地

1)地方政府为了完成上级的KPI:财政税收和招商引资,负债新建了大量工业园,但实际入驻率非常低,投资产出效率低下,浪费严重。

2)由于税收收入符合二八法则,地方政府偏好资本密集型工业,反而创造大量就业的服务业得不到发展,导致地方政府单位经济增长带来的就业增长都偏低。

3)过度关注GDP总量,而不是人均GDP,非常害怕年轻劳动力的外移。

4)对地方公共设施投资不足,导致对劳动力教育投资不足(作者建议地方政府:不要盲目投资于产业,特别是偏离比较优势的产业,要投,就投在人身上。)

5)农村“空心化”严重,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导致大量社会问题。

五、城乡协同发展的解决之道

1.区域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在公共投资和公共财政方面如果既要效率又要公平,从而获得一个全国人民一致赞同的方案,那么就必须实施一个政策组合,其中有三个构件:

第一是公共投资的效率原则

第二是人口的自由流动

第三是向没有享受公共投资好处的地方进行适度的财政转移

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收敛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这里就出现了两个政策选择:

第一个政策选择我称为“动钱”的政策,就是把资本移向劳动;

第二个政策我称为“动人”的政策,就是劳动移向资本。

发展政策和追求区域间发展水平差异收敛的正确选择应该是“动人”为首选,“动钱”(财政转移支付)只能是建立在“动人”的基础之上。

2.土地和户籍制度联动改革

1)建设用地指标跨地区交易

与其在现有土地制度下,全中国都以同样的速度推进城市化,不如让建设用地指标跨地区交易,这样,土地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这是中国接下来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户籍政策的改革可以让大量在城市务工的人成为城市的居民,增加收入,缓解大城市用工荒的压力。

2)人口自由流动

如果你相信经济增长是减少贫困最重要的途径,你应该选择城市,也就是说,只有通过发展城市来让农民不断变为工业和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才能最终减少贫困。可能有人会问,那剩下的农民不管了?当然不能不管,随着农民不断减少,剩下的农民从农民变成规模化经营的农场主,或者农场里的“农业工人”,收入也将提高。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要素是土地,土地是不可能无限增加的,所以一旦土地决定了农产品的增长极限的时候,要提高农民的人均收入只有减少农业人口。

六、对个人体会较深的几个观念

1、直觉和数据

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把一个观点推向极端是一种错误的而且有误导性的讨论方式,要不得。

比如常有人问,是不是全国十三亿人口都集聚到上海来?当然不是。事实上,一个国家的集聚程度有多高,是由集聚带来的好处和集聚带来的坏处相权衡决定的。集聚会带来好处,但是集聚也的确会带来坏处,比如说拥挤、污染和犯罪。当集聚带来的好处不够高,而坏处体现出来之后,集聚的水平就相应地稳定下来。而在这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调节变量就是生产要素的价格,集中体现在地价、房价和劳动力工资上。

2、尊重科学规律

讨论公共议题的时候要抛弃掉“这是中国,在这里不适用”,在这个想法下发生了很多悲剧。

例如:凡是通过经济资源的行政性配置去追求地区间平衡发展的国家没有一个成功的。

3、如何给政策制定层进行建议

一个建议如何讲很可能会影响到被采纳的可能性。

例如:政策红利这个说法,通俗的讲就是之前可能做错了,现在改过来之后就会带来经济的增长,也就是红利。

至于为什么之前政策制定错了?那就是历史因素的制约了,切不可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