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富爸爸穷爸爸》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11-10 08:40:17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富爸爸穷爸爸》读后感


简单介绍一下这本书,这本书作者罗伯特清崎,这本书卖出了超过3500万册。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财商的概念,探讨了富人与穷人思维上的差异,教我们如何用富人的思维去看待金钱,看待生活。

作者有两个“爸爸”,富爸爸是他好兄弟的爸爸,穷爸爸是他自己的爸爸。穷爸爸有良好的教育,拥有博士头衔,曾经只用了两年就修完了四年的本科学业,又在多所大学深造,并且都拿到了全额奖学金;而富爸爸却八年级都没念完,但是拥有极高的财商。他们都意志坚强、富有魅力、具有影响力,都有着优厚的收入。然而穷爸爸在去世后只留下了一些待付的账单,富爸爸成为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为家人、慈善机构和教堂留下了数千万美元的遗产。

作者在这两个爸爸的教导下成长,常常接收到截然不同的观念,当时两个爸爸的事业都才刚刚起步,作者并不知道该听谁的,作者要在两种矛盾的观念之间比较和选择。书中写了很多他们观念之间的不同,可以体现出穷人和富人之间的思维差异,比如”金钱是万恶之源“和”贫穷会放大人邪恶的一面,有钱了才能将善良付诸行动“,类似的。

这里想到一个邻居的小孩,他高中时看了这本书,然后就觉得自己的爸爸不对,让他的爸爸辞职去创业,还不断说他爸爸的想法错了,自己也不学习了。他太过于教条地看待书中的内容了,没有真正读懂书中的原理,并且理论和实践从来就不是一回事。

这本书有两个核心的观念:富人不为钱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并且富人会购买资产,穷人会把负债当作资产,购买负债。资产是能把钱送入自己口袋的东西,负债是把钱从口袋带离的东西。富人会学习财务知识,提高财商;穷人只会打工赚钱。

1
书中最重要的观点,不为钱工作,要让钱为自己工作。确实,不应该为钱工作,应该只关注一个工作中是否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个人成长才是工作的动力;让钱为自己工作就是要购买资产,资产中的每一块钱都在时刻不停地为自己赚钱。

书中有一个故事,作者去找富爸爸学赚钱,富爸爸让作者在他的一个超市工作,但是只给很低的薪水,每小时10美分,当时美国最低时薪标准是25美分。

干了几个星期,作者不干了,认为富爸爸骗他没有教他东西,去找富爸爸理论,要求加薪否则辞职。富爸爸见到作者,说作者和他雇佣的大部分员工一样,第一次见他是要求雇佣,第二次是要涨工资。其实已经教了作者,只是没用说的方法:“你现在才9岁,就已经有了为钱工作的体验了。你只需要把上个月的生活重复50年,就知道大多数人是如何度过一生的了。”

富爸爸说,大多数人希望得到工资收入,是恐惧没有钱,怕没钱付账单,于是拼命为钱工作,最后成为钱的奴隶。拿到了工资以后又抑制不住消费的欲望。于是上班、赚钱、消费,循环。给了他们更多的钱,他们也只会提高自己的消费档次,再循环。

不为钱工作并让钱为自己工作,就是要克服对没有钱的恐惧和消费的欲望。工作是要使个人成长,除去个人层面。在企业层面,之前看到一个马云05年的演讲。马云老师区分过三个词:“生意人”、“商人”、“企业家”。对于生意人,赚钱是他的全部,只要有钱赚就会做;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家,去创造价值改变丰富这个社会,赚钱只是企业的一个基本指标,很多指标之一。

对于消费,穷人是收入->负债->支出(比如使用花呗),或者收入->支出;而富人是收入->资产->支出。资产和负债,一个简单的定义是,资产能把钱放进口袋,负债会把钱从口袋带出。在作者看来股票、债券、基金、借条、房地产、知识产权等不断升值、创造收入的就是资产。

富人的消费是一种延迟享乐,收入先进入资产再用资产的产出来的钱去提高生活质量。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富人觉得自己比穷人还穷。手上有一大堆流动性低的优质资产,但是缺乏现金流。最近湖北也发消费券,鼓励消费,让钱从消费者流入生产者,毕竟生产者没现金了就凉了。

作者提到了财商的概念,又叫作理财智商,区分资产与负债等行为离不开财商。财商由四个专门的专门的知识构成:会计、投资、了解市场、法律。和一些运营能力。

在这里,关于财商的学习路径,我想到了以前看的一本书,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写的《心若菩提》,这是他的自传,可以看到他是怎么积累起来的。很久以前看的,内容忘记了很多,但是大致的还都记得。

福耀集团最初是一个小玻璃厂,一步步发展成了世界汽车玻璃第一制造商。曹德旺一路走来很不容易,甚至是相当艰难,当时改革开放的年代做生意也难,他还被人陷害之类的,做大了以后还有美国的反倾销案子。

这里只说说财商的部分,先是很能了解市场,我记得他一开始做过销售,当时他不仅要卖货还要进材料,为了完成这些工作必须到处出差去见各种政府领导或者其他厂的同事。他能通过各种手段把所有订单或者材料问题都解决的很好,不仅解决了自己玻璃厂的,还解决了他们县的其他厂的。他还很有逻辑,以前他被人陷害,好心的县委书记相信他,为他组织了一个申辩会,他只有这个机会证明自己的清白,他一个人有理有据的说了两三个小时,条理无懈可击。他学习能力很强,自学完了会计学的知识和MBA的教材,有时间就读书,并且能用出来。他本身也是个管理大师,很有中国式管理那种大格局,真诚善良又纵横捭阖,他在被评一个企业家奖的时候,与组委会方面谈话,他能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第一...第二...第三...”地分析自己曾经做的一个复杂决策,被组委会的人感叹是个真正的优秀企业家。

最后是作者建议的开始行动的10个步骤:

第一,精神上的力量。要有强有力的理由,并减弱阻止自己达成目标的想法。

第二,每天做出自己的选择。

首先投资于对自己的教育,作者认为参加研讨会是很好的做法。为期一两天的研讨会,让自己静下心来研究某一专题。然后是谦虚地多看看别人的观点,学习别人分析问题的思路,能用多个思路来分析某个问题或趋势,很可贵。要多听少说,新思想与旧思想冲突也要保持不带偏见。

其余的,和《精要主义》中的观点一致:要运用自己选择的能力。如果自己没做出选择,别的力量就会插手,替自己做出选择。

第三,慎重选择朋友。

第四,掌握一种模式,然后再学习一种新模式,快速学习。作者认为,你学习什么,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注意自己学习的内容。在钱的问题上,大部分人只知道一个基本的挣钱模式,为金钱工作。我们应该开拓视野,学习更多。

第五,首先支付自己。

这意味着自律。首先支付自己的人:收入->资产->支出;先支付别人:收入->支出。首先支付自己在资金充裕时很简单,但是在资金不足时就需要自律了。资金不足时,债主和政府会不断催,作者认为,他们催得越急就应该越高兴,这些是在激励自己挣更多钱。不能动用自己的积蓄,而是要让压力发挥作用,激励自己的理财天赋,去挣更多钱。随便动用储蓄是坏习惯。

第六,给你的经纪人优厚的报酬。让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并向他们学习。

第七,做一个“印第安给予者”——无私的力量。

第八,用资产来购买奢侈品。用资产产生的收入来买,而不是借钱买,成为金钱的主人。

第九,对英雄崇拜。向英雄学习,让自己的英雄激励自己。

第十,先予后取。

2
在这本书中,去工作意味着被剥削,得到的报酬远小于自己的贡献。富爸爸会认为只需要给他的雇员支付最低的薪水就够了,给他们给多了也只是被他们浪费掉。雇员们只会要求涨工资,不涨就离职,再去更换一份新工作,期待得到更高的报酬,为钱工作。

这个观点我不太认同,诚然对于一些小公司,为了活下去,可能是需要这样做的。最近看完的另一本书《奈飞文化手册》让我看到了拥有高人才密度的大公司的做法。

这本书是由奈飞的前首席人才官写的,展现了奈飞的独特企业文化。下面简要说说奈飞的做法。

奈飞在招聘时就不会与面试者谈论薪资,只会对他们告知公司的薪水理念,会给他们行业最高的工资。在工作中,各方面事物完全透明,底层员工可以知道公司正在面对什么样的挑战。交流时,也都是面对面绝对坦诚地交流。奈飞不会保证员工在公司能待很长的时间,也不会保证员工的上升渠道,但是会确保好聚好散,甚至会主动和一些员工说再见。本书的作者就是这样被辞退的,即使辞退后也会认为这是一家伟大的公司。相应的,在奈飞,员工也被允许去其他公司面试,自己规划最适合自己成长的路线,即使规划中没有奈飞。

奈飞的做法就与富爸爸认为的完全不同。奈飞知道只用钱是吸引不到最优秀的人才的,人才是愿意和一群和自己一样的人在一起工作的,更高的人才密度才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才,看着自己的团队做出自己都觉得伟大的成果是幸福的事。而像奈飞这样的公司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去帮助员工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相比富爸爸的剥削,这样更接近于一种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