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向上生长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12-21 07:56:24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向上生长读后感

关于学习:

1.    提高精神容量

每个人的精神容量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每天需要保持一定时间的睡眠来调节。有的人天生精力旺盛,有的人则如黛玉一般虚弱。在学校生活中,由于竞争不大,差异不明显,我们可能没发现,但是步入社会生活后,你会看到有人持续加班开会出差甚至全年无休,有人则集中注意力工作几小时都觉得精疲力竭,这就是精神容量的差异。有人觉得因为是领导,所以总是精神奕奕的样子,而员工则疲惫不堪,这就是把因果关系搞错啦。因为总是精神昂扬,才会打败大部分人,成为领导。

为什么说人35岁是事业上的一个大坎,因为普通人在毕业后的十年,技能掌握程度从快速上升到逐渐平缓,而人的精力则从一个峰值逐渐下降,家庭啦,孩子啦,这些都会分走你的精力,更重要的是身体支撑不了繁重的工作,俗称有心无力。这时候,你只要稍微精力比别人强上那么一丢丢,你就能够超过很多人。

幸运的是,精神容量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提高的,而运动正是可以提高精神容量的有效途径。

2.    增加输入

脑容量究竟有多大,我们无从得知,经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对脑的利用率极低,即使是高智商如牛顿。有句俗话说:脑袋久了不用就会生锈。所以我们且不去管容量的大小,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们经常不动脑的话,就会降智。

增加输入,首先我们要摒弃掉一些错误的学习习惯。在抖音,小红书等短视频当道的现在,人们在被动地接受一些快餐文化,并当成是自己掌握的知识点,其实不然。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说:一看就会,一学就废。那是因为碎片化阅读无法连接大脑数据库,爆炸的信息量只是在脑里打个转就溜走了。那么如何使这些知识变成自己的呢?动手去做,动脑去想,用笔去记。比如我现在写的这些知识点都是我从书上得到的信息碎片,但是我自己注释理解,再结合之前的知识进行加工记录,这些就会存在我的脑海里,即使我不记得繁枝细节,当我打开这篇文章,我也能快速回忆起来所有的知识。人的天性不喜欢大脑去吸收新的知识,因为要消耗多余的能量,我们要做的就是克服天性。

其次,放弃宏伟的目标。一口气吃不成一个胖子,同理,一天不吃饭也饿不成一个瘦子。细细回想,当初我们放弃做的计划,是不是因为目标过大而坚持不下去。今天跑十公里,记一百个单词,读一本书。第一天我们攒着一口气还是把目标完成了,可是第二天第三天,也许不超过一周,我们就默默的pass掉这个计划,欺骗自己安于现状也挺好的。人们往往高估自己一天能学会的东西,低估三年能学会的东西。

这些都是我的亲身经历,我是一个很想一步登天的人,所以除了玩手机,我很少有坚持下来的事情。但是最近我开始坚持下来一些事情,并在无形之中养成了习惯。也许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把目标定小,并坚持做下去,用时间换空间,才是最好的答案。

最后,在没有学会走路之前,先不要跑。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只是“跑”的方式不对,但其实是基础没有牢靠。所有我们以为的质量问题,大多本质上是数量问题。量变产生质变,相信重复就是力量,数量堆死质量。

那么如何量变呢?

第一,我们要增加输入。我们经常说要逃离舒适区,什么是舒适区呢?就是你做起来觉得轻松的事情范围。与其说逃离这个区域,不如说要扩大舒适区。这里面往往有三个区域:舒适区、练习区、挑战区。如果你想学习什么东西,当你选择学习你已经比较了解的,那么你就是待在舒适区,但是你如果真的想进步你最好的选择就是在稍微比现在懂的东西复杂一点点的地方训练,也就是训练区,而不是直接跑到挑战区。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在挑战区练习,使之成为舒适区,然后逐渐向外围增加难度。这样既不会打击我们的自信心,还会在其中获得成就感。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正向反馈奖励来激励自己。

第二,我们要不断重复这个过程。每个单词写五十遍我们就会记住这个单词,每天练习骑行我们就会掌握这项技能。Practice makes perfect. 我们要承认自己是普通人,所以我们的优点是肯下笨功夫。

关于心态:

我们是不是经常会怀念小时候,那时候无忧无虑。有人说:频繁地回忆过去,是因为现在过得不如从前。

无论是儿童时期还是学生时期,大家都好像处于同一起跑线,唯一的差别大概是有人学习好点,有人零花钱多点。人们都说:农村的孩子懂事早。其实不然,他们天真地以为学校里的情况就是一切,大家都差不多嘛。于是离开学校后,有人接受了家里安排的工作,有人接管了家族企业,有人经商,有人创业,再不济也找了一份“铁饭碗”。而那些早早学会洗衣做饭的农村孩子呢?他们大部分都没有方向,不知道选哪个行业,不知道人脉资源、人情世故,凭借着一脸天真,淌过大大小小的坑,这些是不足向人说的,是经历,亦是经验。

在家靠父母。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两套基因,一套是生理学上的基因,一套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基因。前者是指我们在外貌等身体上遗传了父母的特征,后者是指我们在性格为人处世上潜移默化地受父母影响。我们父母那一辈多数没有受过高等文化教育,他们只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他们所听来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些道理,但未必正确。于是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磕磕碰碰地去验证正确性,遇到错误的道理时候,我们还需要自行去纠正。

在校靠老师。我们这一代是义务教育的受益者,我们在学校学习了相对科学正确的理论,为什么说相对呢?因为个体差异,那套理论并不适用于全部,这是一个推翻我们以往错误认知的过程,教会了我们文明科学积极奋进创新。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前人的经验只是为我们提供了基础和方向,我们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进一步。

在外靠朋友。离开了家和学校,我们是孤独的前行者,我们学来的所有知识就需要在未来这条路上不断实践和加以利用。朋友是在低谷时拉我们一把的人,也是成功时分享经验喜悦的人。朋友是人脉,是资源,更是我们需要用心对待的知己。在这条路上,我们更是可能遇到相伴一生的人,与之组建新的家庭。如此循环往复,又是新的轮回,这便是一个人一生知识的来源和实践。

我们是否有抱怨过自己家庭的普通,羡慕过他人的高起点?其实人类代与代之间存在着均值回归现象,俗语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地洞。字面意义上来理解的话,这属于生理上的遗传,因此并没有错。但是换到衍生意义上,放在现今社会,那结果未可知。

科学家的后代未必是科学家,农民的孩子未必是农民。严重偏离基准的变异的人总是要回归到正常值的,之所以有些人不明显,不一定是他们内在条件存在巨大差异,而是科学家给他孩子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营造的学术氛围,最后通过金钱、时间、精力,使30%的可能性向70%的可能性靠近。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呢?

身为孩子,我们要放平心态,正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并通过不断超越自己来向他人靠近,我们未必永远比别人差,但我们比以前的自己应该越来越好。

身为家长,我们应该明白勉强孩子不如勉强自己,明白自己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所以使自己变好才能更好的言传身教。同时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从兴趣和实际出发,不能放养也不能妄想,不能让孩子做一个快乐的废物,也不能做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

(虽然我还处在第一阶段,但我不时感慨,当家长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我们不应该轻视,更不能毫无准备)

关于金钱:

上班之余我们是否应该发展自己?

有人说:上班已经够累了,下班的时间是唯一能够安放我们灵魂的时间。所以我们总是在时间碎片里做一些不需要思考的事情,这些事情能让我们逃离现实的摧残,获得短暂的快乐。

欧美国家还没有稳定的时候,有人建议说:游戏比刺刀有用。于是国家大力发展影视娱乐,人们宅在自己小小的房间里,沉迷在电子屏幕中,社会当然安定啦,没有人再去街上做坏事。

但是长时间的沉迷,就会让人们容易陷入满足,不思进取,只看重眼前的享乐。随着通讯大爆炸,人们看到了各个角落更多的动态:有人开着豪车,有人在沙滩穿着比基尼,有人喝着香槟,住着五星级酒店。屏幕前的人们通过付出金钱和时间,让镜头里人们变现,于是贫富差距更大,人们的心里落差感也越大。他们一边焦虑,一边付出更多的时间金钱在屏幕里。时间久了,他们选择躺平,心安理得地继续下去,这就是丧尸文化。而这种文化在日本尤为显著,那里的人们已经陷入了低欲望社会,通过降低自己的心理欲望来减少购买支出,以此来减少付出。长此以往,国家发展堪忧。近年来,这种文化逐渐传递到我们国家。

当一个人持续躺平的时候,他就会长时间处于一种缺乏选择的状态,大脑潜意识会慢慢认为做任何事都无法改变自身命运,于是会进入一种所谓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变得更为消极。这类人的皮质醇的含量比一般人要高,所以他们总是提不起斗志,也鲜少获得成功,多数时间都是磕磕碰碰,为自己的基本生活条件发愁,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打游戏,刷短视频,追剧,看小说。我并不是否定这些行为,它们也曾陪我度过了很多低谷时光。但我们是生活在经济社会里的人,应当向前(钱)看起。(这里是指在一切不违反法律道德的情况下)

有人做了游戏主播,有人变为带货博主,有人当了演员,有人成了作家。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爱好变成一种可以支撑我们生活的方式,这就再好不过了。但大多数情况是,我们做着一份能赚到钱的工作,为了以后能养活我们的兴趣爱好。

人类都是相似的,我们的兴趣爱好无非是吃喝玩乐。简单的欲望,只需要放纵就可以实现,而高级的欲望,放纵是实现不了的,需要的是自律和克制。让人往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是自然趋势,我们需要克制自己的惰性和随心所欲,去做那些有用但是让人“不够舒服”的事,先栽树后乘凉。

所以我的答案是:永远不要停止自我发展。

现在做还来得及吗?

我们是不是总听到人说:如果在某某年,我肯定发财了。‘如果当初怎么怎么样,我早就怎么怎么样了。’英雄尚且不谈过往,更别说是没有发生过的事。站在风口猪也能起飞,可是真的回到那时候,该富的人会富,该穷的人还是会穷,差别不会很大。人生处处是机遇,可是抓住的人少之又少,成功的人需要一定的魄力和行动力。我们都知道白酒股票每一年都涨出新高度,可是长期持有的又有多少人呢?中彩票的前提是需要买一张彩票,而连彩票都没有买的人就不要妄想中奖了。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从国际来看,国家和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政治有了巨大的联系与融合。从国内来看,我们先后经历了信件-电话-手机-社交媒体,QQ的兴起,淘宝的普及,短视频APP的应用,每一个都是人们所说的猪都能起飞的风口,所以抓住了的人都早已实现财富自由,至少生活小康。

未来短期内是否还有这样的风口很难说,毕竟新中国成立不到百年,社会的发展早已超过人类对于基础生活的需求。但有需求就会有创新,巨大意义的创新就会带来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即使是小的创新也足够这部分创新者优先享受红利。所以我们应该了解资源边界,知道当下的发展,同时忘记边界,探索未来的需求。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我们应该往什么方向发展?

网络上总是有人宣称“经济寒冬”,就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停留在一个有限的资源观念里,就像电力取代了煤炭资源,袁隆平院士研制出了高产量水稻品种,解决了粮食问题。人类的需求促使了科技的发展,所以倒也不必对未来太过悲观。强悍的人基本对未来都是乐观判断,但是当下永远都是按照危机时期来打理,控制现金流,准备过冬粮,小心谨慎走好每一步。而一些人恰恰相反,对未来很悲观的同时又大手大脚。宏观环境会影响每一个人,但只伤害真正虚弱不堪的人,大部分不行的人往往是没有尝试,没有努力。

几乎所有的生命体都有着“过度补偿”的机制,肌肉撕裂促使生成更多肌肉,疫苗经过病毒的攻击才能不断进化。所以年轻人就是应该要多折腾,在能承受的范围内多尝试,多去面对不确定性,这样我们才会始终保持在有选择的环境当中。成就感让我们产生多巴胺,有选择让我们减少皮质醇,这样事情就会朝着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切记在尝试过程中,既不要轻言放弃,也不要死磕到底,如果发觉不合适的话,应该及时止损,‘船沉的时候,一定要提前跳船’,这点很重要,否则你只会与之共赴沉沦。我相信买过股票的朋友对此应该深有体会,在合适的时机放手也不失为一种大智慧。

说到股票,美国可以说是个中老手,美国的股票就相当于我国的房价,既是虚高的经济泡沫,也是国家经济的一种象征支柱,轻易不会让它坍塌,所以这就需要背后有一双手来进行调控。

早期欧美国家为了体现自己的仁政,颁布了许多福利政策。一旦人们失业了,没钱了,人们只需要去街头游行示威一番,国家就会给他们发钱,以此来安抚民心。通过实验证明,救济金发到穷人手里,他们只会快速的花光了,因为他们没有存钱意识,也不懂得钱生钱的道理,又或者是他们没有那个能力去实现钱生钱,他们只能先顾着填饱饥饿的肚子,所以也不能去指责他们的愚蠢。人和人处在不同阶层的时候,是没办法共情的。他们的眼界不一样,所背负的东西也不一样。100%获得一百万和50%获得一千万,穷人选择前者,富人选择后者,如果穷还选择后者那么只能证明他是一个赌徒。这也就印证了对处于劣势的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前面说到美国的福利政策,然而美国不过也是一个刚成立不久的国家,经济储备自然吃紧,于是他们向各个国家,向世贸借钱,并出现了国债等词汇。如此一来,美国财政吃紧,呈现财政赤字,决策者们让相关机构扩大印钱数量并发行,这在市场上就形成了通货膨胀,也无形中让其他国家承担了通货膨胀所带来的经济差损失。

小时候觉得多发钱好,但却发现买相同的物品需要花更多的钱。长大了希望中美汇率差越低越好,这样就证明人民币越来越值钱,后来发现只是降低了我的收入、降低了我国的出口,降低了我国的外债收入。所以国家一直努力地在维持汇率差,只是终究在灾难面前创了新低。随着各国经济的交融,内里早已是盘根错节,息息相关,任何国家的经济动荡都会地震似的波及到其他相关国家,更不要说是美国这个曾今的经济super国。这次灾难对我们也是一次空前的挑战,但是我们已经做好准备。

调控经济的大手一直让我觉得很恐惧。你说它没有感情吧,当人们纷纷遇到股市危机站上天台的时候,它就会出手把他们拉回来;你说它有感情吧,它遵循社会规律,就像生物进化论所倡导的优胜劣汰一样,有些许冷漠。举个简单例子:当国家通货紧缩的时候,它会降低利率,这样人们存起来的钱利息不高,当然就拿着钱去消费搞点事搏一搏,单车变摩托了,同时贷款利率变低,人们也更倾向于去借钱搞生产,大肆办厂招工买房搞投资。还没等投资变现的时候,背后的大手害怕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于是提高利率,人们有钱的就把钱存起来赚利息,欠钱的就把终止投资尽快还钱。这样产量减少,通货膨胀,人们手中的钱不值钱,而欠钱的人不仅赚不到钱,还有可能欠下许多债。背后的大手就负责来平衡这种现象。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人成为刘邦,有人成为项羽,虽然胜利与淘汰都是一种选择,但难免害怕自己是被淘汰的那一批。居安思危,只能让自己努力成为优胜者。

还有一种情况是负利率,它的意思是人们把钱存在银行,还需要付给银行一笔钱。我们一定会想谁会这么蠢,倒贴钱存银行。我们先来说下为什么存在这种情况。

人们把钱存进银行,有人找银行贷款去搞投资,然后定期偿还本金和利息,银行再将这部分利息转化为存款利润给存钱的人。当大家都不贷款搞生产的时候,银行当然就没有钱分给存钱的人啦。

那为什么人们还要把钱存进银行,因为他们需求欲望降低,只能把钱存起来以抵抗通货膨胀。而由于需求减少,通货紧缩,投资者也不愿意贷款去搞生产,所以人们不再向银行借钱。产量减少又会导致通货膨胀,于是人们更加不愿意消费,从而陷入一个循环。日本或许很快陷入这种局面。

负利率的出现,意味着“盈利机会”的耗尽。而破解这一僵局的办法就是创新,巨大的创新,足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激起人们的消费欲望。

以主流方向为基点,即人们的衣食住行;开拓创新,即跟随社会发展,满足人们更多需求;厚积薄发,即以量变产生质变,从而完成创新。

资本家总是轻看别人而高看自己,企图用资本强行扭曲改变人们的喜好和价值观,但这是违背人类发展的做法。我们应从深处去挖掘消费者的需求,用我们的知识去改善他们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迷失本心。

所以不要悲观,我们还有很多机会,也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