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论语注译》读书笔记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10-15 10:23:58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论语注译》读书笔记


以下笔记来自《论语注译》。突出显示的段落为书中原文,其余的段落是我的笔记。

1.“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能做到仁吗?孔子说: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回答说:子路,对于一个拥有上千辆兵车的大国而言,可以让他治理这个国家的军政,但我不知道他能否做到仁。
孟武伯又问:那冉求能做到仁吗?孔子说:然求,对于一个拥有上千个家庭的公共聚落,或者一个拥有上百辆兵车的私人聚落,可以让他做官治理那样的地方,但我不知道他能否做到仁。
孟武伯又问:那公西赤呢?孔子说:公西赤,如果让他正装站在朝廷上,他能用外交辞令接待宾客,但我不知道他能否做到仁。

仁是很高的品质,孔子不轻易说谁能不能做到。但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追求仁道,应该是每个为官从政之人必备的品质。为官从政之人,不一定要严格做到仁,但只要以仁道为追求,能表现出一定的仁道,就已经是一个好的管理者了,就像子路、然求和公西赤他们一样。反过来,也可以说,偏离仁道的管理者,必然不会是好的管理者,不能重用。因此,所有的管理者,都应该用仁道约束自己。

2.“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白天睡大觉。孔子说:朽坏的木材没法雕琢,粪土做的墙没法抹平,对于宰予,我还有什么好批评的呢?(后来)孔子又说:一开始我看人,是听他们说的话,就信任他们的行为;但现在我看人,是听他们说的话,还看他们会怎么做。由于宰予,我做出了这样的改变。

这是一个传承了两千多年的简单道理:评价一个人不能听TA是怎么说的,要看TA是怎么做的。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放在自己身上,有时对这个道理的相信就不那么坚定了。要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总是抱怨别人就靠油嘴滑舌而得到诸多好处,自己任劳任怨,却得不到重视,于是就认为自己是吃了不会说好话的亏呢?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没有人能仅靠说好话就持续的得到好处,因为没有人会因为听几句好话,就把自己的实际利益给别人。他们总能得到好处,一定是他们在“说好话”之外,还做了什么。尽管这样说似乎有点太“物质”,但基本可以说,凡事都是“等价交换”。我们没看到,并不代表人家没有做出真正有价值的事。会说话只是表象,给他们好处的人,必然还是在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买单。所以,如果不坚信孔子的这个道理,就会自己坑了自己——认为好处都让会说话的人捞走了,因此就放弃了做实事,结果就真的因为没有做有价值的事,而什么也得不到了。另外,我们不能从自己的角度评价自己做了很多事,但得不到重视。我们只有创造了对方需要的价值,才能从对方那里得到回报。我们自以为自己很辛苦,但对对方来说,我们的辛苦如果没有多少产出,那也是白辛苦。我们总不能给不需要砖头的老板搬了一车砖头,就冲老板要钱吧?所以,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对人还是对己,都不能只听怎么说,一定要看怎么做。

3.“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路听说了什么道理,如果还没来得及去践行,就会很担心自己又听说新的道理。

这是一种我们现代人应该用来约束自己的学习态度——自己真的践行过了,验证过了,才相信,才传播。现在获得信息的渠道太多了,每天都能得到不知道真假的一大堆信息。我们不能不经任何检验,就轻易的相信,随手转发。这不只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因为相信虚假的,错误的信息,会伤害我们自身。我们到处散发错误和虚假信息,也会损坏我们的形象,贬损我们在他人心目中的价值。当然,全部践行和验证所有信息是不可能的,但至少在确定信息的可靠性之前,不要轻易的相信,更不要轻易传播。


以下内容截取自书中前言,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孙钦善教授。他文中的这段话,简明扼要的指出了我们为什么要读孔子,要学孔子:

随着封建制度的腐朽,孔子思想的许多基本内容变成了糟粕,而且伴着封建残余的存在,至今仍在起着消极作用,例如腐朽的礼教和等级观念等。对于这些,无疑要加以批判和清除。但是孔子通过丰富实践所产生的博大精深的思想中,仍有不少内容是客观真理,至今仍给我们以启示。这样的内容在他的教育思想中居多,但又不局限于教育方面,政治、经济、哲学等方面也不乏其例,如强调道德教化辅之以刑罚,为政清廉,取信于民,思想方法辩证、全面等等,都是很宝贵的精神财富。此外,在孔子的思想中也保存着不少传统的民族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