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围城有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8-20 08:44:06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读围城有感

                                       ———读这本的缘由


自己也觉得惊讶, 这个账号的第一篇读书笔记居然是这本

二是 没想到我终于翻开了这本书, 仔细的读完了...朋友说他读了很多遍, 值得一看, 很久没看除了课程书外的“闲书”的我, 觉得是该系统的抽时间丰富生活的, 于是在我前段时间的独自旅行中, 拥挤的车厢里, 塞上耳机世界清净, 开始翻看 (其实画面是我垫了报纸, 学周围人的样子坐在车厢地上翻书...好一幅“资本主义式拥挤车厢”的模样)
没看之前有些初步印象, 比如对《围城》里那句被传得失去原貌的名句“城外的人想进来, 城里的人想出去”。

习惯性草草看看豆瓣书评, 好有个心理预期, 好让自己不至于太过代入, 以防看到不好的结局, 最后失望或是难过, 而后遵循: 自己看来的, 才是能说服自己的, 任何人看同样的事物都会从自己出发投射出关注的点和看到的内容 “这就是一本好书的样子”

钱钟书先生用词很是犀利

书中人物个性突出饱满, 主观评价也没少, 有时候让人觉得太直白, 甚至可以说有些刻薄, 但这便是一个饱满故事的样子, 人物个性鲜明而张扬,有冲突有矛盾才会有故事起伏的节奏感。

故事背景发生在1920-1940年代,经历一代人的书,它虽带有特定时代的特征,很多地方自然不能用今天的观点去揣摩,但推及个人竟然还是会有相似之处在重演,读到精妙之处,真的忍不住想,求求别再骂了...所以也是为什么它被归为长篇讽刺小说,它把从别人身上映射到的你自己,鲜活的摆出来,即使是隔了近一个世纪的角色和感想,却还是洞见共鸣

但我的感受,除了被故事线牵动,却觉得还有点像女性群像,不知道钱钟书老先生为何对女性刻画这么细致,我想应该是实在亲历认识,有人物原型的,况且钱老作为一个文科生,对人性感性层面的感知应该还是很强的,查了一下人物经历,可能不区别男女,书中任何一个人物的某些特征多少也有他自身的经历和映照

之前看到一篇对我们打小语文教育评价的文章,说:很多时候我们对作者意图的揣测可能过度,超过了作者想表达的范围,标准答案又统一了价值,限制了想象,我是认同的,以至于我时常自我怀疑自己对事物剖析的角度但从某方面又感谢这种教育,带给我对生活和文字的感知力,想来也多少和我文科生的老妈有些关系,印象深刻: 小学时候她翻我的语文课本,一篇讲一个因富有同理心的善意言语,竟然悬崖勒马一样,让丢失的珠宝失而复得的文章,里面有这么一句:“人大都是好的”,她拎出来,向我发问:断句有没有断对,内容是否理解, 想起平日学校晨读,我都滥竽充数草草读过,却被她那么一拎,顿时有了新理解和感悟,短短一句即包括中文语言停顿的巧妙,又有这背后对人本性和人际的微妙关系的阐述,至今还很受益,不得不说,虽然时隔久远,但是影响很深的一件小事

回到这本书,由于我对bad ending结局的不安,偷瞄了结局走向,由于没有先跟着时间发展线去读,开始以为是讲主人翁方鸿渐和他生命中纠缠过女人的故事,哈哈,虽然很难说不是,但不至于如此浅薄,除去那些客观评价,表达对知识分子的讽刺,以及时代背景下的职业人生一类...钱老笔下的人物特征还是值得揣摩的

我说,因为同为女生,我对书里的女性角色相对宽容, 更多想去看到她们身上的好,联想到在现实生活里,由于欣赏其中的角色,甚至可能很想和书里部分性格鲜明的女生做朋友...

另外我不喜欢说男主人公在男女相处中“男生不吃亏”的讲法

我的说法估计有点意外到朋友,他补充到:估计这是男性视角写的书,而且作者估计也是不喜欢男主人公的

确实因为书里的每个人物似乎都有bug在身上,这才是鲜活的人呐, 虽然书里钱老常把角色自己的心理独白表述一二, 给了人物明确定性, 但现实中, 人的矛盾和复杂,导致我们也会存在对自己认知不足难以把控的时候, 所遇的事情也或许并不会像我们自己想的那样发展, 像书里多次写方鸿渐强调自己是不爱苏小姐的,但却很难自已的想起她,怕她,一次次狠不下心拒绝她, 这种情谊很难讲后续没有别的变化会不会有所发展;

也像唐小姐心里起初的独白,“自己绝不会爱方鸿渐”...

于是我试图不被作者的定性牵着走,拿出Buff牌滤镜望一望

故事背景发生在1920-1940年代, 经历一代人的书, 它虽带有特定时代的特征,很多地方自然不能用今天的观点去揣摩, 但推及个人竟然还是会有相似之处在重演, 读到精妙之处, 真的忍不住想, 求求别再骂了...所以也是为什么它被归为长篇讽刺小说, 它把从别人身上映射到的你自己, 鲜活的摆出来, 即使是隔了近一个世纪的角色和感想, 却还是洞见共鸣

我的感受, 除了被故事线牵动, 却觉得还有点像女性群像, 不知道钱钟书老先生为何对女性刻画这么细致, 我想应该是实在亲历认识, 有人物原型的, 况且钱老作为一个文科生, 对人性感性层面的感知应该还是很强的, 查了一下人物经历, 大概不区别男女, 书中任何一个人物的某些特征多少也有他自身的经历和映照

之前看到一篇对我们打小语文教育评价的文章,说: 很多时候我们对作者意图的揣测可能过度, 超过了作者想表达的范围, 标准答案又统一了价值, 限制了想象, 我是认同的, 以至于我时常自我怀疑自己对事物剖析的角度

但从某方面又感谢这种不断“剖析、挖掘”式教育, 带给我对生活和文字的感知力, 想来也多少和我文科生的老妈有些关系, 印象深刻: 小学时候她翻我的语文课本, 一篇讲一个因富有同理心的善意言语, 竟然悬崖勒马一样, 让丢失的珠宝失而复得的文章, 里面有这么一句:“人大都是好的”, 她拎出来, 向我发问: 断句有没有断对, 内容是否理解, 想起平日学校晨读, 我都滥竽充数草草读过, 却被她那么一拎, 顿时有了新理解和感悟, 短短一句即包括中文语言停顿的巧妙, 又有这背后对人本性和人际的微妙关系的阐述, 至今还很受益, 不得不说, 虽然时隔久远, 但是影响很深的一件小事

回到这本书, 由于我对bad ending结局的不安, 偷瞄了结局走向, 由于没有先跟着时间发展线去读, 开始以为是讲主人翁方鸿渐和他生命中纠缠过的女人的故事, 虽然很难说不是, 但不至于如此浅薄, 除去那些客观评价, 表达对知识分子的讽刺, 以及时代背景下的职业人生一类...钱老笔下情感线还是值得揣摩的

我说: 因为同为女生, 我对书里的女性角色相对宽容, 更多想去看到她们身上的好, 联想到在现实生活里, 由于欣赏其中的角色, 甚至可能很想和书里部分性格鲜明的女生做朋友...

另外我不喜欢说男主人公在男女相处中“男生不吃亏”的讲法

我的说法估计有点意外到朋友, 他补充到: 估计这是男性视角写的书, 而且作者估计也是不喜欢男主人公的

确实因为书里的每个人物似乎都有bug在身上, 这才是鲜活的人呐, 书里钱老常把角色自己的心理独白表述一二, 但有些时候, 人的矛盾和复杂, 导致我们也会存在对自己认知不足难以把控的时候, 事情也或许并不会像我们自己想的那样发展, 像多次写方鸿渐强调自己是不爱苏小姐的, 但却难自已的想起她, 怕她, 一次次狠不下心拒绝她; 也像唐小姐心里起初的独白, “自己绝不会爱方鸿渐”...这大概就是人和机器的区别, 人的行为受制于理性和感性交错的指引

——Buff牌人物滤镜

-苏文纨

看不过半时, 我把她想成现在完全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 外貌才学于一身, 聪明识大体的先进女性形象
跟朋友讨论时我还说:我能包容她因为忙于学业对人际关系感知的延迟, 我所讲的“延迟”, 是我觉得像一种可以被我包容的特征, 因为放现在生活中, 苏小姐学业和自我认知上的骄傲让我欣赏, 其他诸如人际上的妥协和退让她可以少, 甚至不具备我都能理解, 但是这么可以不食人间烟火的女神, 弱点很明显: 感情

动感情这种事, 让她的所有占有欲和控制欲显露无疑, 以至于后面由于妒嫉“得不到就毁掉”, 挑唆唐小姐和方的关系; 时隔已久再见, 还不厚道连带方和他未婚妻孙小姐一起损了一通

其实看到这里我有点失望, 太咄咄逼人, 如果她对方的情感是喜欢甚至称得上爱的话, 她为什么不懂对方的需求, 一而再再而三为难他呢, 让人压迫

但如果加进方鸿渐刚和鲍小姐分别就搂上苏小姐的腰; 恋上唐小姐, 却没忍住亲了苏小姐, 这两个因素考虑进去, 确实感觉苏小姐一番情感是被负了, 让人心疼好好一个女孩, 情感这么坦诚, 喜欢和偏爱这么明白, 却一直被权衡和审视, 每每谈及方鸿渐和苏小姐的关系, 方鸿渐都会有个内心的独白,“幸好我不喜欢苏小姐, 不然我...”

一遍遍的权衡和比较, 总让人有种代入的失落

我起初想说苏小姐在感情里相对其他几位不够聪明, 小说里她还不断用身边男性想“借以激发方鸿渐的勇气”, 这个逻辑有点奇怪还不磊落, 但这大概是她情感卑微里的法子了吧, 毕竟不被爱或不够爱就已经是个悲剧了

那段收到方鸿渐的拒绝信后, 她电话过来, 声音柔软“信还没拆”“好话我就看, 不是好话我就不看”很快又 “我看了, 不懂你的意思, 回头你来解释”看得好难受, 其实我想是讲不准她到底是先看信还是先打电话给方鸿渐的, 被动卑微, 又太反复留余地了

特别还有两个细节, 一是她几乎见证了方鸿渐和鲍小姐的“一腿”, 也还能默默忍他等他; 知道方鸿渐学历造假没有戳穿, 还一直不改初心的对他, 不被方鸿渐拉扯那一出, 这事最后可能都不会暴露出来, 结果虽是坏的甚至有点卑鄙的, 但就初衷, 竟然...更心疼她了...

方和苏是旧识, 自然没有方见唐小姐的那种新鲜感和好奇心. 况且心意已明了, 主动权已然在方这里, 可是优秀的标签很多时候不会是能被爱的理由, 只是没有旁人出现时, 或许可以选择的, 想到这里, 我其实很不忍心苏小姐的美好与骄傲, 成为了旁人的笑柄

现实中任何节点的发生, 都可能对日后造成影响, 但合发展逻辑的是, 人物随时间推移的成长发展, 是顺应个性特点的


只是朋友让我猜, 苏最后嫁给了谁, 我竟一猜一个准...看一本书或一部电影时, 我们往往也会尝试经验性的去推断结局, 这个选择在我看来其实也是很合逻辑的, 她或许有如别人所说的原本自视清高, 下了神坛, 但也只是一个普通对朴实爱情向往的人, 她或许想要的只是一个珍惜, 懂得自己的人, 只是方接不住这种深情, 又或者本来他们就是一样的人, 就是迥异性别的镜子, 只是一方错动了情

可笑的是苏小姐起初还厌恶曹元朗的诗句, 最后却选择和曹元共度余生, 不禁唏嘘, 这是一种无奈之选还是说展现人物内心的矛盾, 她最终还是有被曹的用心和深情打动呢, 我们讲不好


[一个插曲, 想起前段时间,认识一个很欣赏的前辈, 第一次见她讲话相处都给人如沐春风一样的舒服, 体会到了 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好几件小事的细节都让人觉得她是一个真诚会默默为人着想的人, 我向她表达了我对她的感受, 她做着手里的事, 顿了一会突然对我说“找男朋友很关键”. 我一脸惊讶她会跟我说这个, 只见她指了指她老公, 又补充道“我这样, 全是因为你叔叔好, 所以我说年轻女孩你们找男朋友真的很关键” 我理解的她所表达的另一半好, 并不是指全然人生命运的依附, 因为她自身也是个能量很足的人, 而是指: 能被爱的状态, 能从另一半身上获取的关爱, 理解与包容, 大概是个良性循环, 正向磁场, 因为足够被爱, 所以人会更充满信心和自我认可, 不自觉有了对抗任何事情的底气和平和, 这才是写实的1+1大于2吧

想到这里, 苏小姐没和方鸿渐在一起真是件好事, 不然这样发展下去必定要为“爱”而挨不少苦头]

-鲍小姐

我其实也是欣赏的,虽然她一看就是个游离于情场的高手,但她那种对自己情感的豁达,不为所困,甚至可以说掌控自如

在传统观念里, 大都把女孩子放在受害者地位

说: 男人的话是不可信的; “男生不吃亏”且是允许情感经历丰富的, 但反过来女生就是另一套说辞了, 他们对女性态度是苛刻的, 好似只允许女生是忠贞纯净的小白花

但在鲍小姐这里, 方鸿渐被耍得团团转, 一对比所谓像的丑陋“未婚夫”,甚至有种被羞辱的感觉

这个角色安排得好巧妙,一个代表着不沾地那种抓不住的缥缈欲望,给男主上了一课,也为他的情感成熟做了前期铺垫 (有趣的是我在写下一个人物的时候回翻发现一段描写,苏小姐形容方鸿渐由害羞变得油嘴厚脸皮“也许混在鲍小姐那一类女朋友里训练出来的”我看时都忽略了这段,但看来我真没想错, 真是像为方后面逐渐熟练沉静的人生做演练了)

一个方面其实不光是情感, 觉得可能人有所经历确实不是坏事, 体现在这里, 是方被骗了

但现实中往往有时候 自以为的善良没有被善待; 纯粹掉入混沌的境地; 美好期待却等来不如意的结局; 人总得从经历和环境中吸收些什么, 不经历涨涨见识, 磨磨心智, 怎么和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博弈呢, 好在钱老笔下的方还有些自我底线

另一方面, 其实还可以看到当时女性思想觉醒的苗头, 众人都像在看戏, 说道她的八卦, 而她内心还真的蛮强大, 没被约束, 充满实在的自信和魅力, 不为流言所影响, 自由随性

-唐晓芙

白月光, 让男主怦然心动的人呐, 钱老几乎没说她一句坏话, 看有的书评说唐小姐原型其实是杨绛, 钱钟书不舍得给方鸿渐, 不知真假

但大概因为喜欢, 仿佛再倔强或不懂事, 在唐小姐这里都能说得通, 能被谅解, 饭局上苏小姐洞察世故, 一心想为方鸿渐找补的时候, 她只“云端里看厮杀似的, 悠远淡漠的笑”, 同样的话, 同一个事, 在唐小姐这里算天真率直, 在表姐苏文纨那便是“手段老辣”(试问苏小姐为何手段老辣? 是因为“半老徐娘”或者历经世事经验丰富, 还是本性坏有所图? 觉得有点刻板了)

书里也没吝啬写方鸿渐如何对所谓爱情和唐小姐充满美的幻想, 大概就是这样, 让这段感情神秘又美好但其实看这条感情线, 是轻松明亮的, 方鸿渐和唐晓芙之间的相处和谈话, 没有紧张的分寸考量, 是没顾忌的那种直白坦率, 甚至到最后吵架闹掰, 都像言情挂走向, 估计这就是时机和节奏刚好对口的“爱情”吧

唐小姐的光环我想大概也因为那股直言不讳, 甚至有时有些正话反说的天真劲, 更能得人宽容, 就像她说“你放心, 女人全是傻的, 恰好是男人所希望的那样傻, 不多不少”“我们程度幼稚, 不配开口”, 这些空白与“无知”估计也给方一些控制得住的感觉了

像方说“真聪明的女人绝不用功要做成才女, 她只巧妙的偷懒”唐笑道抛出疑问“假如她要得博士学位呢?”-“她根本不会想得博士, 只有你表姐那样的才女总要得博士“

说实话, 看到这我不太喜欢, 想若是自己, 虽然没有对高学历的执念, 但是评估是自己暂时不够能耐念下来, 看这样的论调像一条顽固的锁链, 对女性未免太残酷了点, 现在的话说, 似乎也在讽刺女性的企图心

接下来方鸿渐还有番讽刺苏小姐的言论“有头脑才学女人是天生了教笨的男人向她倾倒的, 因为他自己没有才学, 他把才学看得神秘,了不得,五体投地的爱慕, 好比没有钱的穷小姐对富翁的崇拜“这看似有道理合逻辑, 没有, 才会向往嘛: 无知对智慧的向往,以及贫穷对财富的向往

但结果表明他失算了, 应该也算一个讽刺, 这个部分很精彩, 苏小姐是会被聪明男人欣赏的, 赵辛楣不蠢吧, 还有曹元朗虽其貌不扬, 但也好歹是可以“挂牛津剑桥幌子”的留学生, 或许怪我太认真, 他说这话本就是侃天瞎说而已...

但方的这番论调, 似乎也给他后面被动的人生选择做了铺垫

不过, 唐小姐天真中的聪明劲在于“摇头不信, 也不接口, 应酬时小意几献殷勤的话, 一讲就完, 经不起再讲; 恋爱时几百遍讲不厌、听不厌的话, 还不到讲的程度; 现在所能讲的话, 都讲得极边尽限, 礼貌不容他昧越分”

后面书信往来那段, 方全然奋不顾身, 陷入爱河, 写了十几封, 只回了五六封都兴奋得不行, 这就是白月光的力量吧
可是到后面吵起架来, 每一句都扎在心里, 看得好心疼, “你“有法解释”,先对我表姐去讲”我看到的像女孩间的共情, 唐定也觉得方鸿渐负了孙小姐, 有种失望与愤恨

“方先生的过去太丰富了! 我爱的人, 我要能够占领他整个生命, 他在碰见我以前, 没有过去, 留着空白等待我”呜呜呜, 绝美爱情, 绝对占有, 但这个问题无解呀...唯有一种可能, 早点出现在他生命里呜呜呜呜...不过没有之前的经历, 大概方也不会是她遇到的那个样子吧

这里其实我庆幸是女性视角讲出的话, 要是反过来好像会多少会被落入偏见的俗套

「摘一段, 觉得写得很好的:“鸿渐身心仿佛通电似的发麻, 只知道唐小姐在说自己, 没心思来领会她话里的意义, 好比头脑里蒙上一层油纸, 她的话雨点似的渗不进, 可是油纸震颤着雨打的重量. 他听到最后一句话, 绝望地明白, 抬起头来, 两眼是泪, 像大孩子挨了打骂, 咽泪入心的脸”...太有画面感了

情绪上头, 身心发麻, 还有头脑“蒙油纸”, 这个比喻简直都可以感同身受一样, 人气头上那种不受控的无力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样入木三分的表述还有太多处, 真的惊喜得忍不住多看几遍
光是唐与方吵架这段, 足够撑起一部言情剧里纠结伤感的剧目, 虽然现实中我们并不喜欢这样不说明白, 徒增嫌隙的戏码

“唐小姐恨不能说: “你为什么不辩护呢? 我会相信你”可是只说:“那么再会.” 她送着鸿渐, 希他还有话说...鸿渐披上雨衣, 看看唐小姐, 瑟缩不敢拉手...”一来一回镜头来回切换, 如鲠在喉, 唯一讲出的话却都言不由衷...快把我看哭了都」

-孙柔嘉

其实我觉得孙小姐是一个最生活气的角色, 外貌上, 明显作者也没有对她有任何赞扬, 甚至可以说叙述平平, 但相比鲍, 苏, 唐都有赞美之词, 内心上: 平常人的喜怒哀乐, 心眼, 妒忌甚至算计, 展示得淋漓尽致, 看似她最聪明的拿捏住了方鸿渐的性格弱点, 但方鸿渐虽自我而软弱, 但又极具自尊的, 一旦突破底线, 便回不了头, 之前与唐小姐是如此, 孙小姐也是, 最终歇斯底里


其实这是我最没有兴趣的一个女性角色, 仿佛她的出现, 只是推进男主迈入婚姻生活的一步棋, 是一种将就, 被动的选择, 但确实又是唯一一个最实际进入“城里”的人

她虽然和方鸿渐聊不到一起, 但她好像不蠢, 还有着满脑子的婚姻相处之道, 知道如何让自己在婚姻中占得上风的好多理论, 各种思虑会向方鸿渐讨要好多的好

但她所表现的一切, 整个似乎比前面所有女性更“适合婚姻”, 要是再混沌一些, 就像能这样下去一辈子, 我不喜欢这种标签, 认为向来“适合”是一种主观选择和努力, 而不是竞价或去菜市场上几斤几两的称重来的, 又是之前苏小姐那样, 不被那么爱, 却可以满足当下需求

再怎么叛逆思想不喜欢这样的角色, 不爱没有心动和爱情的婚姻, 但还是被柴米油盐里她和方鸿渐的相处打动, 前期的波折吵闹总圆得回来, “两人有说有笑, 彷佛世界上没有夫妇反目这一回事”一整个接地气, 不浪漫, 但流露着可以说还有点甜

她大概也是被用以映衬方情感成长的, 这段里方温柔, 忍让, 挨了苏小姐讽刺也自责连累孙小姐, 甚至婚后在家人面前都自然的爱护着孙小姐周全, 在提到前任又还是老实坦诚, 一心一意的在这段感情里付出, 还是挺值得肯定的

在我以为一切都要好起来的时候, 矛盾还是升级了, 最后甚至破裂, 其实可能也是有得说的, 孙小姐可以勇敢求得爱, 但她不足够强大到撑起一个人的独角戏, 因为这段一开始其实就是戏, 我们看到的是方鸿渐被她拿捏控制的, 但真实在她那里, 或许始终是爱或所谓某种安全感不够, 用尽办法一次次索取, 一次次失望, 到崩塌, 因为除了刀子一样的嘴讨人厌, 她实际在感情也是付出和忍让的, 只是男性估计情感表达和女性的方式有区别, 不能得偿所愿, 也算是个可怜人了

——梳理人物个性成长逻辑


整本书, 其实把人的自私, 自我讽刺得非常明显, 每一支线如果变通一些, 故事可能就结束了, 那么, 也不至于成为长篇小说了...

不过我想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来源其实都有迹可循, 因为书里多少都把他们的成长环境交代清楚了, 有足够的成长线支撑, 也有依据可以推敲

鲍小姐, 一个香港+葡萄牙混血, 带来的不仅是外貌的独特, 冲突和开放的背景环境下成长自然带来思想的开放, 阅人无数, 豁得出去, 在各种关系里游刃有余

要是鲍小姐下船后有个故事延续, 应该也能很精彩吧, 真能呐...她的那位未婚夫或者丈夫是美是丑, 人如何, 似乎都不再重要

苏小姐是传统家庭成长的大小姐, 接受的是最良好的教育, 一板一眼, 却一切顺当, 本是不会出错的人生, 却给她加进了“爱而不得”的感情变动, 她的一切心机、刻薄像被娇惯人生中孱弱的对抗

她是会爱人的, 但她好像不会爱的方式, 她是迟钝的, 可能也会一直迟钝下去

因为她的人生教导中, 多的是条条框框的约束, 不得放肆, 她的所有, 被困在那里不得开悟, 她不缺那些看起来条件符合的倾慕者, 只是她最终得不到自己想爱的, 得来的是会迎合自己的人, 但这未尝不是一种平衡

唐小姐, 人物出场, “表妹”这个定位安排得妥当, 既有很强相关性能串起人物关联, 设定又符合青春活泼的人物设定, 很容易讨喜; 此外, 表妹和亲妹妹间又是有所区别的, 她能有和苏小姐相似良好的成长环境, 又少些亲姐妹间的了解和相似; 再是, 年轻和天真大概是很多事情的免死金牌, 能被谅解与宠爱

且不谈和唐小姐这一段无疾而终的感情遗不遗憾, 我觉得白月光才是真正被供上神坛的, 隐约而神秘, 我都不忍心把她拉进现实生活里, 或许后面像书里所说可能她嫁为人做了母亲, 那可能感情成长, 还可能逐渐减低了起初的情感预期, 又或许她没忘初心, 始终在坚持寻找到那个“能占领他整个生命的人”

那我们不妨会想, 她成长一些经历丰富了, 有没有可能会变成表姐那样的人呢? 而且有了这么一段, 对感情“信任崩塌”的经历, 她后面的感情态度会不会受影响呢?

其实回看, 除了若即若离的好感加分, 感觉方鸿渐爱她不是没有道理, 方和她的相处, 应该是最真实的自己, 他在她面前没有炫耀自己被世俗要求具备的条件, 因为好像也不用, 而且那样的状态下, 他能最真实自然的表达自己, 因为他觉得唐小姐爱听, 爱看...

相对比, 孙小姐是言语最接地气的, 或许作为人妇, 柴米油盐, 家长里短, 神秘感全无, 少了所有光鲜色彩, 但是换前面几个女性角色讲不准, 是不是应付得过来这些, 因为方鸿渐不是情感经历多么交叉复杂, 而是家庭关系也不简单...他本身性格特点为何如此也说得通了些

只是好一个 看起来合适, 大概美好就都不能给她安排上了, 她讲话喋喋不休, 甚至好失分寸, 但你很难去讲, 人和人相处久了真的会不会变成那副狰狞的样貌, 而且当她成日需要面对的是那样的方

在那个年代下, 孙小姐也是有些先进思想的, 我想这可能除了她自身的学识, 经历, 还有一个始终干预她生活, 懂很多的“洋气”姑妈有关, 她一直不自主的提醒自己: 在生活里是不要丢掉主导权的, 但这一切, 似乎缺少主观动机, 更多只是患得患失的为了维系感情而已

可是真正的爱不是索要来的, 还是去爱本身和真正的理解吧...这样讲来, 她从来没有真正意义的主动权

最后,方鸿渐本算生性纯良没有坏心一个人, 他早前未经世事被诱惑也在情理中, 毕竟“送上门”的极具诱惑力的女子,可以占有而不用负责, 自然卯足未尝不可做坏事的勇气

至于被苏小姐控制, 看来也可以算是纯良而不懂拒绝, 让他不断满足别人的要求和期待, 即使他会感到压迫并且事后会后悔, 但他还不会反抗, 只能选择顺从, 而后又后悔, 总有种不怪我, 是她们在勾引我做错事, 一言难尽, 反正他“没吃亏”...

唐小姐大概是一个他一路胆怯波折人生里第一个会感到心安的人吧, 因为她那种单纯天真劲头, 让他自然能卸下防备做自己, 从而流露真情

无从得知如果没有之前的经历, 他经历那些情感的挫折, 消磨了他对感情的纯真态度, 变得有些随意而麻木了, 那方是否还会和孙在一起

这东西也太难了, 婚姻为什么要被作为一个标志性的人生阶段一定要达到呢?

以至于遇到谁, 到点都要迈进那一步, 真是个现实又有意思的话题

但不偏不倚, 一个温柔的圈套, 他就这么刚好顺应“掉进去了”, 可为什么是掉? 又一次被动的情感被支配一样, 孙小姐其实有点惨, 还给他温柔陷阱等他跳, 感动哭了...

大概方从之前的感情里也涨了经验, 汲了教训, 但总的感情成长大概只是成长在了学会维护表面的平和, 息事宁人, 以服务于自己的舒心, 他没有真正爱过别人, 他最爱的是自己, 爱会被人感兴趣, 崇拜的自己, 有时候以自己为出发, 并不是别人需要的, 但这不违背人性, 人人的出发点首先都是自己

读者总可以给方鸿渐找到不坏的理由, 但他是最不勇敢的角色, 因为一直被生活推攘往前的他, 也是没有主动权的, 学业、工作、感情, 一切都不在自己掌控中, 把控不住自己的心真正要什么, 又怎么能留住自己所爱

相较起来, 感觉书里的每一个女性, 对自己要的是什么上, 都是相对明确勇敢的


其实世俗讲, 不讨喜的鲍小姐和苏小姐, 最后过得才会真正幸福舒心吧, 不讨读者喜, 至少应该自己欢喜了, 苏小姐再刻薄不厚道, 至少她能肆意对外泄了愤怒讨自己痛快, 读者再怎么咬牙切齿, 放现实生活中, 她们没有真正亏着什么, 况且她们的性格特征和评价也都只是被作者主观去定义和推动的

而这里的孙小姐几乎集合了前面几位都不够满足方鸿渐的特点: 感情定, 沉稳很多, 接地气, 包容给台阶, 虽也偶尔吃醋他的过去, 时不时讽刺他几句, 但她似乎是成熟到能接纳的, 这么合适的她, 却只能陪着方隐忍, 伴随着他的情感沉沦而老去


围城可以形容很多, 它本质告诉我们没有绝对圆满的事, 人也一样
相对于被摆布的命运, 不愿意当方鸿渐那样的人, 虽然钱老没少对他负面的描述, 但所有他身边的人, 都像张牙舞爪的对他施暴一样,画面一回想不是在: 诱惑他,压迫他,就是在质问他, 算计他, 他是被拖着走的...这些是比别人迟钝吗? 我不这样想, 只觉得是他有点太沉浸于自我, 或者哪怕他走出自己, 多关注一下身边人内心的真实诉求, 很多事可能会敞亮很多

这和我人生总结到的:

不把自己当“受害者”, 觉得可以用以解释: 人一旦把自己放入“受害者”的设定, 周遭便都不合意, 人生的乐园, 主角应该是自己, 我们要坚信, 别人“害”不了我们, 心态调整过来, 有些事大概不再是能影响自己的大问题了

所以, 与其说方鸿渐是“受害”, 不如说是他为自己所有行为选择的合理 找到了充分理由

也可能由于时代的局限, 但又觉得, 他好歹算那个年代“留洋”的先进青年, 应该更自在些的, 但估计见识和学识那套需要落地, 用以应对实际琐碎的生活时, 显得多少有些乏力了,这大概也是钱老想讽刺文人的一点吧


一段讲方鸿渐对婚姻的评价“过去天真把恋爱看太重”“到结婚还没有彼此认清”, “结婚后娶的不是原来的人”, 一个可能来源于过去自以为付出真心却没有个结果的失意之谈, 一个可能也是一种释怀, 觉得谈的那些情爱飘渺, 相较现在显得不实际也不踏实

孙小姐全然不同意, 一自己仍然把恋爱看得很重, 二说这算方鸿渐顽固的表现

后面方鸿渐觉得这是由于年龄的差距导致想法的不一样...

什么叫认清一个人呢, 因为有之前的叙述, 作者都觉得方鸿渐是被套路半推半就, 对方不差劲, 还带有叫做“要负责任”的心态进入婚姻的, 这样的滤镜下, 孙小姐心机叵测, 但是从孙小姐的角度, 她认清方鸿渐了吗? 她觉得后来的方鸿渐还是婚前的人吗? 有可能从她偷听方和赵的对话起, 她就已经默默开始对方的个性有了定论, 掌控有度了. 按理说方鸿渐作为一个已经有经历的老陈很多的人来说, 在迈入婚姻之前一直没有准确的看清吗?

但事实上, 人都是阶段性的, 也是会成长变化的, 怎么能拿一个状态下的面貌一以贯之呢, 这是哲学道理, 方鸿渐还是学哲学的悟不透这个道理吗? 还是因为真的没有好好学? 不解

但他确实是个文人, 斗嘴讲话是带着浓厚思辨味的, 他的一些比喻孙貌似听起来都费劲, 但这又有些讽刺: 似乎也顺应他自己之前对男女吸引定律的观点, 他的价值决定选择, 也是他为什么最后能和孙小姐迈入城里的原因吧

争吵中, 过去的经验可能告诉他, 需要停止争论, 维系关系的平和, 边哄着孙小姐入睡, 便开始他内心的独白: “他想到重逢唐晓芙的可能性, 木然无动于衷, 真见了面, 准也如此...”其实, 我觉得这段是暖心的, 虽然前面观念不合开始有了争执, 还是无解的那种, 我宁愿想成: 他因为爱对方, 所以自己化解掉了负面的情绪, 只想实际的为她好, 让她美美的睡觉, 养足精神, 眼睛不肿...

后面他对过去的态度, 也应该是在讲放下了, 感觉也不局限于感情,很多过去就是无法磨灭, 美好或不堪, 虽然留下痕迹, 但只能停留在过去了, 看起来无从收拾, 但被时间安放在它该去的地方, 不知不觉会成为未来的指引

再美好的过去, 终究是过去了, 也不能用现在的状态来套用和考量, 美好留来苦的时候想想挺好, 但估计想起的, 最让自己感动, 释怀不下的, 更多也是那个阶段下 认真、纯粹、付出真心的自己, 因为这些才赋予过去的人事以美好, 很难替代

但现在也是未来的过去, 我们从美好或不如意的过去里面学会了什么? 接纳过去, 更好的面对未来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