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8-25 07:22:22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

2022年8月24日16点28分,我读完了毛姆《人性的枷锁》这本书,思绪翻腾,久不能息。不曾想上学时不喜欢写的读后感,竟在工作后又被拾起,过往经历还是或多或少的留下了一些印记,悄悄影响我的做事和一些行为,有句话不是说人是过往事件的总和(虽然我觉着应该加上基因才算更为严谨)。

读毛姆的《刀锋》和《人性的枷锁》这类外文类的书籍时发现合适的译者带来的阅读体验大为不同。《刀锋》的话,对比了周煦良版和秭佩版,我更喜欢秭佩版。《人性的枷锁》,前半段读的是张柏然版,后半段读的是张乐版,不得不说张的版本更能使我读到废寝忘食,还会因考虑到第二天的工作强迫自己休息。最近喜欢上了毛姆,原因很多。能说得出来的是他笔下刻画的人物形象生动细致,总觉日常就有这样的人物存在;小说里人物处理事情的方式和态度,至今依旧;里面包含关于生活、人生的思考,很是切合我当下的需求。

人性的枷锁是英式自我成长类的半自传性质小说,里面的男主菲利普是一名天生跛足,生于中产阶级的男性。菲利普自幼时起父母双亡,由膝下无子且职业为牧师的大伯父抚养,因自身身体上的缺陷导致性格内向,因此也缺少与伯父伯母间的沟通,并由此养成了喜欢读书的习惯,幼年时的读书能给他提供情绪的避风港。想来我喜欢读书除了寻找一些答案之外,多少也有点逃离现实的意思在。

我读书很快,往往一目十行,不求甚解。想起初中语文老师对我的评价“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一点就飘飘然”,当时觉着羞赫难对(但也点不服气,我哪里是知道一点就飘飘然了,),那时作为一个任务只有学习的学生,这种态度确应批判。但别以为我写出这段是想说自己早不是过去的自己,实际情况是,我还是我,还是那个只要不是关乎饭碗、生存此等大事的事情,我依旧还是喜欢得过且过的人,只因自在且暂未影响生存。话回当下,我看书的时候只会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停下来,看的稍微细致一些。因此能让我有印象的章节,只能对我有点效果。接下来写一些自己备受撼动的情节:

关于处事:特别喜欢菲利普在实习期间结识的一位年长护士,这名护士对待伤员时的态度好似没有悲悯也不会评判,她说:生活无对错,只有事实。这句话让我感觉倘若工作或者生活中我也能秉持这种态度的话,那可能会少去很多麻烦,就比如如果能秉持这种态度或者理念对待工作的话,那将省去很多烦恼。工作即是工作,何必因对方的态度产生对自己不利的诸多烦恼。比如刷视屏时看到一个知名演员说自己希望可以通过孕育一个生命改变下自己的人生态度。因理念不同,我会觉着这人不负责任,枉为公众人物。但在自己即将忿忿不平开启吐槽之前,默念这句“生活无对错,只有事实”,就没那么不平了,孩子出生已为事实,何必愤愤不平,对吧?既为事实,面对即可~不知这是不是一种程度上的知行合一,嘿嘿~

关于死亡:书中描写了三个人的死亡。第一个是菲利普在巴黎学习绘画时认识的当时被那时学习艺术的人推崇的克朗肖,菲利普被他深邃的思想吸引,两人逐渐成为忘年交。论我对克朗肖的印象,他是一个潇洒肆意的人,无儿无女,生活放荡,喜饮酒,老年得了肝硬化应戒酒保命,但想肆意的活的肖郎克拒绝戒酒,最后肖郎克在朋友的帮助下出版了自己的诗集,坦然死去。出版诗集是肖克朗以往不屑做的事情,自视甚高的他认为无人能懂他的诗,未曾想临去世前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或许是他觉着应当给世界留下些什么,证明自己活过。第二个是菲利普的昔日好友,一起在巴黎学习绘画时结识的,死于参军后刚登陆到海岛上的一场风寒,毛姆对这人的死亡只有寥寥数语,且从菲利普的视角看来,这个昔日好友一事无成,看不起所有人的画作,自己却永远画不出一副画,刚想从军建立功业,却死于一场小小的风寒。第三个是大伯父,大伯父是虔诚的基督教信徒也是一名称职的牧师,在菲利普的眼中大伯父自私自利,只爱自己而非陪他照顾他的大伯母。菲利普觉着自己的大伯父应当不惧死亡,因为死亡意味着回归上帝怀抱进入天堂,谁知大伯父竟一直惧怕死神的到来,在身体逐日垮掉的情况下瑟瑟发抖,直至死亡来临吃了圣餐之后,才安详的接受即将死亡的事实,最后大伯父在一阵抽搐和呜咽声后死去。

关于爱情和生活:不知道为什么,我觉着爱情应当与生活一起看。可能是觉着没有生活基础的爱情不过是海市蜃楼,美虽美,却也虚妄。菲利普的第一场恋爱是跟一个大他十几岁的女士,当时的菲利普被她与众不同的行为所迷惑,后来又因其衰老且松弛的皮肤而抛弃她。虽说我也是一个大龄剩女,但丝毫不同情该女士的遭遇,生活的经历好似没有给她一些该有的成熟一样,还会因对方不常说我爱你而生气,会因对方迟迟不会信件而发狂,该有的思想上的成熟丝毫未有,我认为的成熟是不因对方的行为而轻易的歇斯底里,应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去经营自己的生活,如若凡事都被别人牵着走,又何必活一场。第二场恋爱是跟一个自私虚荣好吃懒做爱慕虚荣的米尔德丽尔(emmm,应该没错,不过,记错也没所谓),作为一个看客,深刻的体会到什么是“情不知何所起一往而深”,菲利普明知她的虚荣世俗,也深知两个人在一起无话可说,且两人的思想差距过大的情况下,不可自拔的爱上了米尔德丽尔。但菲利普在米尔德丽尔身上吃够了爱情的苦,统共被抛弃过三次。第一次在菲利普为其挥霍钱财讨其欢心的情况下,米尔选择了一个有妻室的富裕男子,后事情败露,男子的妻子拒绝出钱,导致米尔在有身孕的情况下依旧被抛弃。第二次相遇,菲利普不忍米尔流落街头,供其吃喝,帮助其抚育女儿,无条件对她好的情况下,米尔跟他的好友私奔,菲利普遭受友情和爱情的双重背叛;第三次救她出妓院,但因菲利普在对米尔的爱已经消失了的情况下,愿意提供住房和聘用米尔照顾菲利普起居方式,给米尔母女提供食宿,但因两人对爱情和生活的理念不同,在菲利普拒绝米尔的示爱后,米尔在砸了所有菲利普的东西后扬长而去。所谓爱隔山海山海不可平,应当是此意。第三段爱情,是菲利普医院实习期间认识的好友的女儿,好友在菲利普破产后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帮菲利普度过生活中最为难过的日子。小说的最后菲利普爱上了好友的女儿萨利,为她放弃行医走遍世界的梦想,偏居一隅,幸福美满。可能对菲利普而言,他对萨利的感情并不如对米尔那么炽烈,但确是菲利普心甘情愿为她放弃梦想,踏实过日子的存在。或者真正的爱情无法脱离现实的生活,只有在生活中落了地,过着甘之如饴的生活,才算美满。

暂时到此为止吧,接了个电话,思绪断了,写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