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尼罗河上的惨案》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9-07 08:51:27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尼罗河上的惨案》读后感

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更多爱读书的朋友。麦家陪你读书,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尼罗河上的惨案》是英国推理小说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桩掺杂着爱情、妒忌、欲望、背叛的凶杀案。

在本周的共读中,我们跟随着波洛侦探,探寻凶案起因,破解作案手法,领略了波诡云谲的犯罪与破案过程。

接下来,让我们再次走进这本书,回顾故事情节,领略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思考。

林内特是高高在上的贵族小姐,性格天真,却过于任性。

从小生活在顺境当中的她,从来不需要为了生计而奔波。这样美貌与财富兼备的人,自然是所有人都瞩目的“女神”。

从小到大,她想得到的东西没有得不到的,也惯于成为社交圈的中心。在感情上,她的作风也是如此。

遇到了喜欢的人就毫不犹豫地想要得到,哪怕对方是好朋友的恋人,也没有丝毫顾忌。

在得知西蒙与杰奎琳已经订婚后,她信奉着自己那套“爱的自由”的理论,认为既然没有结婚,那就没什么好顾忌的。

她哪里会想到,西蒙是为了她的钱才假意与她在一起。

在抢走了好友杰奎琳的未婚夫西蒙后,林内特没有任何负罪感。直到面对杰奎琳报复性的跟踪时,才生出一丝恐惧。

不谙世事的林内特,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建立了优越感,但这优越感也葬送了她的性命。

林内特的本性并不算太坏,只是养尊处优的生活方式让她很少接触到社会上险恶的人心。

思维天真、做事任性的她,也终于付出了失去生命的惨痛代价。

杰奎琳,堪称本书的第一女主角。

虽然没有林内特的诸多光环,她仍坚决捍卫了自己的“真爱”。

杰奎琳是聪明的。为了给未婚夫的事业提供帮助,杰奎琳精准搜寻人脉关系,特意请求林内特为西蒙提供工作。

杰奎琳又是盲目的。她对西蒙的爱是如此丧失理智,当西蒙表现出想要谋夺林内特财产时,杰奎琳见已无法劝阻西蒙,便心甘情愿地舍命相陪。

得益于她的周密谋划,这起谋杀行动险些骗过所有人。

而在波洛揭穿了她的把戏后,她仍能镇定如常,因为这次的谋杀行动并未留下任何证物。聪慧如她,自然知道只靠波洛的还原推理是无法给她定罪的。

可她太了解西蒙了,即便她可以做到守口如瓶,但在波洛如此强势的心理攻势之下,西蒙迟早会缴械投降。

最后,她选择枪杀西蒙,再举枪自尽,带着自己的爱人一起离开世界。

西蒙,一个从未长大的幼稚男孩。

作为一个已经步入社会的成年男性,他在失业后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养活自己。无奈之下,女友杰奎琳只得去求林内特为他提供工作。

在林内特的疯狂追求下,西蒙虽未对她产生感情上的兴趣,却不免对她丰厚的财产动起了歪心思。

西蒙的幼稚体现在方方面面。

说来可笑,西蒙最初的计划极其简单。天真如他,以为杀死林内特便万事大吉,丝毫没有考虑到“毁灭证据”或是“不留痕迹”的问题。

在潘宁顿企图欺骗林内特签字时,又是不耐烦的西蒙让潘宁顿看到了希望。

更令人唏嘘的是,在事情败露后,深爱他的杰奎琳因为太了解他的本性,选择了先杀死他,再一同赴死。

是怎样的贪婪,才能裹挟着爱人走上谋财害命的不归路?

是怎样的无能,才能让明明深爱他的人对他再不报任何希望?

这就是西蒙,一个在欲望的深渊里丢掉性命,徒有其表的男人。

波洛,集正义、智慧、严谨等优秀品质为一身的侦探。

他正气凛然,即使会触怒权贵,也要直言林内特抢走杰奎琳恋人的行为并不妥当。

他心地善良,在察觉到杰奎琳的危险想法后,劝导她放弃执念,不要触碰法律的高压线。

他极富才智,驱散了案件的种种谜团。在破案中,总能抓住项链、手枪、指甲油、女佣的说话语气等不起眼的细节,通过点缀联接,拼凑出事情的全貌。

这些被他人忽略的细节,都成为了他推理中的重要环节。

他能够洞悉人性的幽微,潘宁顿的算盘、提姆的花招、杰奎琳的深思熟虑,都在波洛的如炬目光下无处遁形。

同时,他又是个愿意给年轻人机会的仁慈的前辈。在揭穿提姆的盗窃骗局后,他愿意放这个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年轻人一马,给他痛改前非的机会。

理性与感性完美融合,这就是波洛侦探的人格魅力所在。

回顾完本书的主要人物,我们来聊一聊赋予书中人物灵魂的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

阿加莎·克里斯蒂

首先,她对情节的设计极为精巧。

故事从一段会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三角关系讲起,当三角关系中的受害者试图伤害另外两个人时,本书的戏剧矛盾得到了激化。

紧接着,林内特的死亡把故事情节推向第一个高潮。当读者们下意识的怀疑杰奎琳时,发现她竟有着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自此,“谁是凶手”的疑问便可引得读者充满兴致地看下去。

回顾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其他作品会发现,在案件中为凶手精心安排不在场证明似乎是克里斯蒂的爱好,因为这往往能给她提供机会来证明自己的写作技巧。

正如在《尼罗河上的惨案》一书中,杰奎琳和西蒙互相为对方提供不在场证明,用这招障眼法欺骗了所有人。

在情节安排上,真凶潜藏得很隐蔽,一些各怀动机的人也故意放一些假消息混淆视听。读者在此过程中就会不断转换怀疑对象,试图找出作案动机和作案手法。

当波洛开始揭示潘宁顿、提姆等人的秘密时,读者会认为自己胜券在握,他们一定是凶手。

最后峰回路转,发现他们竟然不是真,此时,读者好奇心又达到了新的高度。

正如在发掘文物时,要先把文物旁边的泥垢清理干净,波洛对潘宁顿等人的虚晃一枪也是如此,排除掉冗余的线索,真相大白时才会有“拨云见日”的效果。

其次,阿加莎对人物的描写极为传神。

通过高超的写作手法,她把众多的人物、曲折的情节完美融合在一起。

在她的笔下,每个人物形象都变得立体丰满起来。

不仅波洛、林内特、杰奎琳、西蒙这些主要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一些配角如提姆、潘宁顿等也同样栩栩如生。

正如一位评论家曾说:

“判断一个小说家是否有成为真正作家的天赋,根据书中的小角色来看是最好的方式。在克里斯蒂的书中,那些不受读者重视的角色总能活灵活现的呈现在故事里。”

阿加莎·克里斯蒂

最后,阿加莎对人性的描摹也极为深入。

在小说中,前后出场的人物多达几十个,这些行为各异的游客往往指代着不同类型的人。

阿加莎·克里斯蒂描述出了人性的复杂。在这里,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有的只是被欲望俘虏的人。

有动机的人未必真正动手,杀人的凶手也许只是因为“爱”。

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林内特对西蒙产生的感情,西蒙对林内特钱财的觊觎,杰奎琳对西蒙的溺爱,提姆对首饰的贪婪,潘宁顿对财产控制权的迷恋,女佣对钱财的勒索……

以上种种,都是没有加以控制的欲望,也在最后酿成了多人死亡的惨剧。

珂妮亚虽然贫穷,却心地善良。

犯过错误的提姆,也能在波洛的教育下迷途知返。

一些人虽有欲望,但在没造成恶果的情况下,作者也不会全盘否定……

阿加莎对不良的欲望加以批判的同时,也表达着对人性美好一面的赞扬。

读完《尼罗河上的惨案》一书,愈发明白人性是复杂的。

希望我们都可以坚守本心,不被欲望所裹挟。

一个善良的人,总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机遇,这就是世界本来的样子。

《尼罗河上的惨案》到这里就共读结束了,感兴趣的读者不妨读读原著,走进阿加莎·克里斯蒂建造的推理王国。

谷主麦家曾说:“二十世纪后半叶,如果世界只有一个作家,就是马尔克斯;如果只有一本书,就是《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史上最无争议”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魔幻现实主义大师,是作家们的作家。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更是被无数读者被捧上神坛。

许多人都说《百年孤独》非常难读,其中冗长重复的人名和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让不少读者望而却步。

那么,下周谷主麦家就陪你一起重读经典,一同走进马尔克斯笔下庞大而瑰丽的世界,解读其中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