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炽焰燃烧》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5-11 08:30:37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炽焰燃烧》读后感

「我身体里有炸药三吨
 他们是引信部分
 就在昨夜
 我岩石一样  炸裂一地」
                           ——陈年喜《炸裂志》


严格说来,这是上个月就读完的一本书。

在飞往丽江的飞机上,我一口气读完了这部由十二个故事组成的短篇集。

拉什笔下蕴含着爆裂力量的故事,像一个个闷雷在我心中惊起澎湃的波涛,将早起赶飞机的疲惫冲刷干净。


作者 罗恩·拉什(1953.09.21-)


1.

故事大都发生在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和南卡罗莱纳州。

我曾在北卡的达勒姆工作生活过一年,也曾去过附近罗利、夏洛特和大烟山。当这些熟悉的地名出现在眼前,红砖垒砌的厂房和烟囱、人烟稀少的街道、迷朦广袤的荒野、倒映日光的山石壁,无数回忆中的场景再次向我袭来。

尽管现在那里已是红蓝阵营比例相当的摇摆州,但在过去,那里一贯是共和党的坚实堡垒。

作为曾经的烟草种植业腹地,美国南方式的传统、保守、刚毅和忠诚是当地人的精神内核,来自北方的效率至上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在内战后狠狠洗刷着这片土地原有的底色,而战争和经济衰退无疑加剧了思想冲突的惨烈程度,带来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危机。

南方山区被撕开的伤口依旧疼痛,却找不到治愈它的灵药。


达勒姆的美国烟草园区


2.

阅读本书时,书中故事的主人公们总让我想起陈年喜《炸裂志》中的句子,「我身体里有炸药三吨 / 他们是引信部分 / 就在昨夜 / 我岩石一样  炸裂一地」。

大萧条中失业失产的哈特利,为了维护最后的尊严,一刀割断了陪伴自己家庭多年的老狗的咽喉。

早年离家、渐渐步入晚年的帕森,眼见侄儿成为蚕食父母的瘾君子,几乎想要一把火烧死吞云吐雾的侄儿和他的朋友。

母亲重病急需用钱的修路工,铤而走险成为盗墓贼,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夜,余生被噩梦折磨就是他为不义之财付出的代价,可他说:「那么,我可以一直忍受着它。」

接连失去了孩子、丈夫、母亲的露丝,孤独地活在世上,美洲豹成为她的信仰,她确信自己的看到了美洲豹,她在凝视中感到体内深处有样东西挣脱了束缚。

年近六旬、丧偶多年的玛茜,在年轻的卡尔身上获得了久违的安全感和归属感,为了这在孤独中相互抚慰的爱情,她吞下苦果,包庇枕边的纵火犯,只祈求上帝降下一场大雨。

从父辈开始就种西洋参为生的杰西,家族土地却被划入了国家公园,在所谓违规采伐被发现后,他暴烈反击,开始了无尽而绝望的荒野逃亡。

步入中年后与妻子的人生轨迹渐行渐远的博比,自作聪明地扎破妻子的车胎以求被妻子重新需要,到头来却只令自己身陷囹圄,也更清楚地让他看到自己与妻子的世界早已脱钩。

这些故事仅看枝干或许显得荒唐,但拉什用一道道细节丰满了故事,让它变得无比真实,也让故事外的我们只通过短短的篇幅,就对每个登场人物产生共情。

孤独感、丧失感以及不合时宜的悲哀感浸透纸背。

这些人生的失意者们,仿佛孤身站在一根高耸的石柱上,摇摇欲坠,而前后左右都是深渊。贫瘠的人生和无端的压力,在他们的身体里埋下了炸药三吨,压抑着、压抑着,只待那最后一根稻草就位,便蓦地炽焰腾空——那或许就是纵身一跃、迎向深渊的时刻。

我尤其喜欢每个故事的结尾。拉什总是让故事在一个恰到好处的地方戛然而止,那是纵身而起、脚尖将要离地的时刻,那是情感最浓烈、将爆而未爆的时刻。


达勒姆的街景


3.

或许是因为我正在不断颠簸的飞行途中,又或许是因为它与其他篇章迥异的冰凉触感,本书让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一个有关在冰天雪地中失事的飞机的故事——《上山路》。

十一岁的贾里德在冬日的大烟山深处发现了一架失事的飞机,死去的乘客们已被冻结成冰。

他偷了一位女士的钻戒,对父母谎称是林中捡来的,吸毒成瘾的父母用谎言骗取了钻戒去换毒品。毒品耗尽后,贾里德看着痛苦的父母,只得再去为他们偷来一位乘客的名表。

贾里德懂得一切,却只能在幻想中编织父母对他的爱,编织他救援乘客的英雄故事,编织一个不再扭曲和孤独的童年。

大雪中,他坐进飞机后座,看着白雪覆盖了飞机的前窗,身体慢慢变冷。他感觉飞机似乎飞向了高空,他期待着包裹飞机的迷雾散去,露出家的方向。

与本书中其他干燥酷烈的篇目不同,这篇小说有着如冰雪般剔透和纯净的气质,折射出一种超现实的美感。

小男孩纯净的精神世界呼应着白雪覆盖的大烟山,又比照着那个在毒品浸染下脏污黢黑的成人世界,美好和残酷达成了奇异的平衡。


大烟山的日出


4.

拉什的故事具有真实之美。

无论是炸裂还是冰冻,在极冷极热之下,总还蕴含着温柔的人性。

雅各布瞒着妻子放走了偷鸡蛋的小女孩,帕森挣扎后只是将瘾君子们骗去了另一个城市,信仰美洲豹的女人遇到了尊重她的蒂姆罗德博士,卡尔总是温柔地抱住不安的玛茜,贾里德即使绝望却依旧幻想着美好……

或许这庞大的无望中显露的一丝善意,正是故事的压舱石,是它让故事在真实性的海洋中保持平衡,揭示人性兼具的暗影与微光。

也正是这真实的人性,拉进了远东读者与美国南方的距离,在迥异的文化背景下体验到普遍的属于全人类的情感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