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13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5-28 08:06:57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书笔记

很早就知道这本书的名字,甚至仅凭对书名的望文生义,就曾多次使用过生命之轻、之重的说法来装腔作调,现在看来是极可笑的,未读原著,其实是没有发言权的,这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道理是一样的。

书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轻与重、灵与肉、不解之词、灵与肉、轻与重,以及伟大的进军和卡列宁的微笑,小标题上的重复与对称,仿佛有一种音乐的韵律感,后来一查,原来昆德拉生于音乐世家,父亲是钢琴家、音乐教授,还做过音乐学院的院长,他从小对音乐耳濡目染,也就难怪了。

书的写法上也很有特色,书的文字翻得固然优美,但并不是太好理解,好在每个章节的篇幅都不长,正当你看着有所畏难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章节马上就要结束了,咬咬牙也就看完了。

看完全书,回过头再来思考关于生命轻重的问题,可以看出书中四个主人公的生活状态分别表现出了生命不同的轻重程度,萨比娜最轻,托马斯较轻,特蕾莎较重,弗兰茨最重。如果以他们四个人作为标定,则在这把标尺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那个刻度。

一、关于轻与重

书中并无关于生命轻与重的准确定义,但多次在不同的人物场景描写中进行了议论,大致可以理解为人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所表现出的一种态度,或者感受,或轻盈,或沉重。

萨比娜是轻盈的,她追求自由和真实,但往往求而不得,或者不能长久保有,所以她不断选择背叛和逃离。托马斯也是轻盈的(准确的说是轻浮图片),但他遇到了特蕾莎,并一点点被特蕾莎改变(准确的说是被催化),变得重起来了。

特蕾莎一直是重的,虽然她中间尝试过变轻(工程师插曲),但发现轻也并不容易驾驭,最终说服托马斯归隐田园,算是得偿所愿。而弗兰茨就显得有点超重了,虽然条件出众,但由于坚持刻板教条,未能完全获取萨比娜的芳心,柬埔寨之行虽被作者冠以“伟大的进军”,但最后居然死于泰国的街头斗殴,不能不说多少有些讽刺。

我们不能定论说轻好还是重好,但从书名来看,作者可能还是倾向于重的,不然也不会叫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了。

二、关于灵与肉

书中有不少关于情色的描写,不是通常的那种热辣而刺激的写法,文字平铺直叙而冷静理性,反而别有一种韵味。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大概就是这种境界吧!

书中艳遇最多的当数托马斯,可能都得有几百个吧?但他和女人的游戏,更像是一堂医学实验课,只有性,没有爱,只有机理,没有激情,真正做到了灵与肉的分离。

而特蕾莎是无论如何也不相信灵与肉是能够分离的,但她敲开工程师位于布拉格郊外住所的房门,当工程师的手碰到她身体的那一刻,她的身体背叛了她,快感在她的身体里蔓延,犹如注入静脉的一剂吗啡。激情过后,特蕾莎懊恼而困惑的坐在马桶上,正当幻想如果再听到工程师温柔而认真的声音,她就会坠入爱情之际,一个又细又尖的喊叫让她从意乱情迷中惊醒,顿生不快,落荒而逃。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萨比娜和弗兰茨之间,虽然弗兰茨拥有强健的肌肉,过人的学识,但萨比娜只欣赏他的身体,却不太看得起他所墨守的原则,所以当他提出婚约时,她连夜搬离了日内瓦。

这样看来,灵与肉似乎是可以分离的,但从书中四个主人公的结局来看,可能还是灵与肉统一会更好些。假设一下,如果萨比娜和托马斯一起归隐江湖,特蕾莎遇到的是弗兰茨,结局会不会皆大欢喜一点?

三、关于媚俗

书中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媚俗。从字面的意思理解,是讨好世俗的意思,但翻译可能并不太准确,原著中这个词是Kitsch,昆德拉想说的一种自我感动的激情,自我伟大化、崇高化的倾向。

书中写到一个政治组织在德国举办萨比娜的画展,萨比娜拿过画展目录,只见她的照片上被画上了铁丝网状物,目录里面写着:她经历苦难,与不公抗争,最后不得不放弃苦难重重的祖国,但继续斗争。她用自己的画为自由而战。

对于这种近乎烈士与圣人的介绍词,萨比娜提出了抗议,但谁也不理解她。别人反问她,communism迫害现代艺术难道不是事实吗?她愤怒地回答:我的敌人,并不是communism,而是媚俗!

想起以前的一句书摘:自由的本性在于自我否定,所以,自由主义者永远都不会觉得自己拥有了自由。同理,萨比娜如此憎恨媚俗,会不会最后也变成了另一种“媚俗”呢?

从个性上讲,托马斯和萨比娜是很像的,称之为soul mate也是合适的。他们都追求自由和真实,但绝不是装出来的自由和真实,或者刻意拔高的自由和真实。他们接受富足和享乐,也接受苦难和粪便,但不接受社会冲突只有善与最善,不接受那些众口一辞和愚蠢的笑脸。

托马斯最终也没在请愿书上签字,虽然他同被当局打压,但他对那些政治犯也丝毫无感,他要做的是听从自己的内心,Es muss sein。亦如他儿子为他所写的碑文:他要尘世间的上帝之国。

写在最后:勉强算是看完了全书,后面还附有一篇晦涩难懂的《大写的牧歌与小写的牧歌》。为了验证书中一些细节,再重新翻看一些章节时,发现书中很多文字写得惊为天人,怎么当时看的时候一点印象也没有?看来经典如果不翻个几遍,是看不出个所以然的,Es muss sein。

其实,不管生命是轻是重,灵与肉对立还是统一,做人是否媚俗,它们都是我们生命的组成部分。正如书中所说:因为,人只能活一回,我们无法验证决定的对错,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只能做一个决定。所以,亲爱的朋友,珍惜当下,活在当下。如果爱,请深爱,用力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