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罪与罚》读后感14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6-14 08:06:24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罪与罚》读后感

巴赫金于《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中,用“复调小说”来称呼陀氏的文学创作。复调小说,意为多声部小说。小说人物与作者的话语权平等,作者有自己的见解,人物有自己的倾向,甚至可以质疑乃至反对作者的意见。即,不存在谁的声音压倒其他人的声音。
在《罪与罚》中,拉斯科尔尼科夫、索尼娅、彼得洛维奇,就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阿廖那·伊凡诺夫娜事件各抒己见,且都能自圆其说。拉斯科尔尼科夫秉承“超人哲学”,认为有一部分超人,可以为了“正义”、“善良”随心所欲地裁决,杀人。彼得洛维奇认为,杀人凶手应当接受法律的审判。索尼娅认为,心灵应当得到自由,灵魂要有所皈依。在小说最后,拉斯科尔尼科夫并非屈从于法律的威严而自首,是出于内心痛苦的自我谴责,和乞求个人的解放和宁静而选择了这样的结局。但小说所展露出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中,没有偏向于任何一方,只是冷静地做了旁观者。真理从来不出自于个人的冥思苦想,它存在于寻求真理的人群之中,诞生于他们的对话与交流。这便是复调小说的意义所在。任凭这些人物进行讨论交流,真理终将越辨越明晰。就“超人哲学”,尼采有过深层剖析。实际上的“超人哲学”,是一种强者与弱者的二元对立哲学。平等不过是乌托邦式的幻想,只有充满规则和压迫的社会才是真实、真理。道德准则不过是弱者想要把强者拉入同等地位的奢想,在强者看来,道德准则是不存在的。他们可以践踏弱者,而这种凌迟让弱者呈现出的痛苦,则会令他们感到愉悦。恃强凌弱,是一种美德。拉斯科尔尼科夫自认为自己是个“超人”,是个不平凡的人,因此,他认为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是一种理所应当的事。但,他却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愉悦,反而陷入到了痛苦的折磨中。这一折磨来自于其自身的自我怀疑,他因杀人后却感到了良心的谴责。若按照超人哲学而论,这不应该发生。因此,他内心意识到了,他并非超人。知识分子常常会感到痛苦,这一痛苦往往源于对自我价值的怀疑。
尼采并不喜欢他人盲目地追随他,相当一些,一知半解又刚愎自用的人,会将“超人哲学”视为一种进步思想,用这样一种抽象的概念来反叛传统。拉斯科尔尼科夫即是之一。而“超人哲学”在现实中,也有着一位恐怖的践行者,其导致的世界性危害,至今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希特勒。
但,正如前言所提及,这种所谓的,“进步主义”常常用抽象的概念来反叛传统,要将所谓的绝对真理和价值粉碎。为的是将其庸俗化、大众化,为的是建立自己的声音,获得认同。这是二十一世纪的浪潮,是后现代的主要特点,打破以往的一元世界,倡导二元对立,使整个世界陷入到相对主义中。相对主义往往,会联系到虚无主义中。什么都是相对而言,并不存在唯一准绳,人类往往会在不确定中疯狂而自取灭亡。既然什么东西都是抽象而不切实际,人对自身的定义也虚无渺茫,那么人生人世本就没有意义。因此现代人往往感受到空虚寂寞,来源于这无穷无尽的,自我怀疑与价值模糊。
现今世界存在着各种二元对立的争吵。男女性对立,阶级对立。这些都来自于对传统的反叛。诚然反叛不一定是坏事。但盲目听从“进步主义”的人们,又有多少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祥和的呢?
西方文学史中,卢梭曾撰写过《忏悔录》,他博爱的胸襟令许多人动容。但他却把自己的孩子全部送进孤儿院,这样的行径不禁令我发笑哦,甚至于对这本书产生厌恶的情绪。但书籍所阐述的意志应当和作者隔离,撇开这点不论。卢梭为自己的理想、抽象的正义而行动,却从未结结实实地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
我们往往恨得太具体,爱得太抽象。我们往往信奉了那些高尚的正义与抽象的主义,却忽视了身边爱我们的人,我们爱的人。
19世纪的俄国,社会极其黑暗混乱。在这样的社会中,如同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年轻人们,怀揣着理想和过人的能力,迫切地想做些什么,却无从下手,只好目睹身边的善良人去蒙受迫害。拉斯科尔尼科夫的遭遇令人感到同情,但往往也警示着我们。他将这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具体到了个人,不过是一种情绪的暴力,一场不理智的谋杀。恨得太具体,导致杀死了被这不公社会影响的可怜人,爱得太抽象,以至于他没有办法顾及爱他的家人们,会做何感想。当我们深恶痛绝这社会的黑暗,却把刀拔向了无关的人,来宣泄我们的愤怒,这怎么能是正义,这怎么能是真理。法律问题同理。中国有句古话:以德报怨。但往往人们却忽略了后续: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罗马法承载着人们最朴素的善恶观: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若没有死刑作为人类社会的最后兜底,难以想象,人类还会做出何等行径。

人类内心的幽暗远比我们想的,要阴暗。主张非暴力的人道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相对主义,具有一定的软弱性。罪恶滔天的罪犯若不得到严厉的惩处,何以平民愤,何以平受害人的怨恨。那有人会说,不死刑,要千刀万剐。那也是种情绪的暴政。对于罪犯而言,死刑亦是种尊重,是相对于非暴力的人道主义,更理性的人道主义。而注重死刑最后效果的,无非是一种功利主义,忽略了死刑本身所到来的威慑力。
我们自己太脆弱了,以至于我们的英雄总是无力去拯救所有的人;我们自己太脆弱了,以至于我们中的某些人竟会怀疑英雄的动机;我们自己太脆弱了,以至于我们会为了眼前的小利而罔顾真正的正义;我们自己太脆弱了,以至于我们只能在互相威胁之中换取短暂的和平,还要用“秩序”、“伦理’这样冠冕堂皇的字眼来掩饰那些卑劣十足的动机。
我们应当学会宽容,如同爱自己一样。作为人难免有些劣根性。我们总是会宽容自己的不足,却无法宽容他人。或许,学会了宽容的爱,会比出于肉欲的爱,更持久,更充实吧。爱具体的人,恨抽象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