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你的墓志铭,这本书,单看书名便知与“死亡”脱不开关系。
死亡到底是什么?
人类在数百万年的进化时间里,从未收到过来自死后世界的清晰讯息。
我觉得,答案或许藏在死亡的对立面——生命之中。
(一)生命中藏着的答案
生命里承载着什么?
是幸福与苦难交织,是坚毅与哭泣并存,是希望与无常共生。
它由我们此刻拥有的一切构成,好的坏的,善的恶的,缺一不可。
于是我明白:接纳生命的全部,也就学会了接纳死亡。
毕竟,墓志铭上刻下的内容,从不是死亡本身,而是一个人活着时的模样。
人该如何度过一生?
普通人有生活的答案,哲学家有思辨的答案,信徒有信仰的答案。
而站在人生中途的我(有人说未来人均寿命能到120岁,我还是以当下的数据为量度),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再往前望望未竟的途,心生一些想法。
我希望我的墓志铭能写上:以真心待人,以热心接物,以平常心度己。
真心与热心,虽前半程在坚守,却也怕未来几十年里,会被环境影响,被内心的动摇悄悄消磨。
而平常心,四十岁前我总难驾驭,这两年才慢慢学着驯服它。
我通过阅读沉淀、思考梳理、分享碰撞,把见过的事、遇过的人都储存在经验值里,盼得人生后半场,能真正修来这份平常心。
(二)生命的意义
有人说现在社会冷漠,人心复杂;也有哲学观点说,人生本无意义。
不可否认,时代的浪潮确实在冲击着我们的价值观,但生命的意义,或许就藏在每一个鲜活的当下。
那些能坦然接受死亡的人,大抵是回望一生时,没留太多遗憾吧。
这两天被网友点赞的南通动物园:一位2岁重病宝宝的家人申请退年卡筹医药费,园方不仅全额退款,还捐了5万元,更把许愿池里12083元的“祝福现金”悉数捞出送上。
这份善意火出圈的背后,是大家对生命的珍惜,对善良的共鸣。
我想,只要我们的血液还会为这样与己无关的善举而沸腾,就能真切触摸到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