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躺在床上翻《边城》 突然想起小时候跟爸妈回老家的情景 那种安静的小镇感觉
沈从文写翠翠的时候 我就想到了表姐 她也是那种很单纯的女孩子 在小县城里长大 眼神总是很清澈 见到陌生人会脸红
怎么说呢 可能每个人心里都有个边城吧
翠翠坐在渡口等爷爷 我总觉得那种等待特别熟悉 就像我小时候放学等妈妈来接 或者现在在地铁站等朋友 那种安静的 有点无聊但又不着急的感觉
书里写到茶峒的风景 青山绿水什么的 说不清楚为什么 就是让人向往 可能是因为现在的生活太快了 每天地铁上班 微信回消息 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原来是这么回事
沈从文写翠翠的爱情 很朴素 没有那么多套路 就是喜欢了 然后等 然后不确定 我觉得这才是真实的感情状态 不像现在的电视剧 动不动就是深情告白
想起大学时候暗恋过的男生 也是这样 见面会紧张 说话会结巴 但又说不出口 那种青涩的感觉确实很美好
但是看到后面 翠翠的爷爷去世了 傩送走了 我突然就难过了
人生就是这样 你以为一切都会按照你想的方向发展 结果总有意外
这让我想起老龙经常说的话 "计划赶不上变化" 以前觉得他说话老套 现在想想 确实是这么回事
沈从文写边城的消失 不只是写一个地方的变化 好像是在写一种生活方式的消失 那种慢节奏的 人与人之间很亲近的生活
现在想想 我们楼下的老大爷老大妈们 其实有点像书里的人 每天在小区花园里聊天 知道谁家孩子考上大学了 谁家老人生病了 那种人情味
只是我们这些年轻人总是匆匆忙忙 很少停下来感受
有个地方特别打动我 翠翠问爷爷"我要是死了呢" 爷爷说"我就跟你一起死" 然后翠翠又问"你要是死了呢" 爷爷说"我死了 你就跟这渡船一起过日子"
看到这里我就想哭
不是因为悲伤 是因为那种朴素的感情太真实了 没有华丽的词汇 但是让人相信
想起胖妈有时候也会这样跟我说话 很朴实 但是能感受到那种深深的爱
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这本书能流传这么久
不是因为文笔多华美 而是因为写出了人心里最柔软的那部分
那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纯真感情的珍惜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些东西不管什么时代都不会过时
最后翠翠还在等 也不知道等的那个人会不会回来 但她就是在等
我觉得这个结局很好 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但是保留了希望
生活本来就是这样 很多事情没有标准答案 但是我们还是会继续等 继续相信
放下书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外面很安静 突然觉得这种安静很珍贵
也许我们都需要一个边城 不一定是具体的地方 而是心里的一个角落 让我们相信世界上还有美好的东西值得等待
顺便说一句 这个版本的装帧挺好看的
人总是要有点诗意的 不然日子过得太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