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读后感
第一次读余华的书,是朋友推荐的。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平时看的大多是数据分析、营销案例之类的东西,读小说的机会不多,而且我的语文水平也就中等水平,总觉得那些文学作品太深奥我无法理解其深意。但《第七天》不一样,这本书读起来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就像有人在你耳边讲故事,可故事里的人和事,越读心里越不是滋味。
这本书的主人公杨飞死了,魂魄游到人间,去见他的爸爸,去见他爱过的人。这个设计,起初觉得荒诞,人死了哪能到处游,后来想通了就挺合适了,活着的人多少事说不清楚,死了就看得分明,活着的人活得太乱,死了反而可以清清楚楚地看明白一些事。
杨飞遇到的那些“鬼”,个个有各自的可怜处。被砸死的、被医院耽误了治疗的、被火烧的、活着的时候被人欺负被人忽视的……死了连个安身之地都没有,挤在一个叫作“死无葬身之地”的位置。名字不好听,书上说那里的人比活着的时候还好,不互相算计,不互相争抢,我想到平时看的那些新闻里的糟心事,有的时候,人还是少点算计,多些善。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杨飞找爸爸,他的爸爸不是亲生的,是捡破烂把他捡起来放在铁路上带回来的,为了他,父亲一辈子未婚,捡破烂供他上学,老了怕他吃苦就悄悄走了,活着的时候找不到,死了才得知父亲已经去世了,一直在等他,看着这里我鼻子一酸,想到我的爸妈,也是农民工出身,供我上大学不费功夫,省吃俭用,以前总嫌他们烦,现在毕业了才发现,那都是他们对你的爱。
书中没有华丽辞藻,句子都不长,但都引人深思,文中写杨飞跟女朋友的关系没有一段一段浓墨重彩地写,就几句日常对话,却让人觉得那是真的爱过,这个比那些花里胡哨的有力量多了,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他们的情绪。
看了这本书,感觉对于“活着”似乎有了另外一种理解,因为以前总是说要讲效率,讲利益,什么都要讲投入产出比。但是《第七天》里面的人,生前抢名夺利,死后什么都带不走,反而是那些被埋没的感情,被埋没的善意成了灵魂最深沉的部分。一个人,可能一辈子并不是最重要的赚了多少钱,住多大的房子,而是你有没有别人真心的对你,你有没有真心的对过别人。
可能我读不出更深的什么,社会的讽刺什么的,但是我觉得,不管是活着和死了,心里在乎的都是些简单的东西———亲情、爱情、友情,还有被人当回事的尊重。这就很好了,毕竟对我这种的普通人来说,一本书里,能找到一点点值得咀嚼的道理,就很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