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生命的重建》有感9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4-24 09:28:01归属于读后感8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读《生命的重建》有感


近来总在朗读《生命的重建》,每日读一章,倒像是与自己签订了一份静默的契约。读到第二三章,忽觉有什么东西在胸腔里簌簌地响,像春雪初融时溪涧里的碎冰,又似旧宅檐角漏下的月光,明明灭灭间竟照见了些久未触碰的心事。

                            1️⃣

人总爱把自己困在“应该”里,这是我读此书最切近的感受。作者说,“我们创造了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称为疾病的东西”,初听只觉荒诞,细想却惊出一身冷汗。多少回,我对着镜子挑剔眼角的细纹,为某次失言辗转难眠,像被无形的手扼住咽喉,非要将“不够好”的标签贴满全身。

鲁迅写《秋夜》,说“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这“直刺”二字用得狠,像一把手术刀剖开虚伪的皮囊。我们何尝不是这样?一边用“完美主义”的藤蔓将自己捆成茧,一边又在深夜里对着天花板长叹。书中有句话如惊雷:“怨恨、批评、内疚、恐惧,是我们生活中最坏的东西。”我摩挲着书页,想起去年冬日因琐事与母亲冷战,那些梗在喉间的话,竟在某个清晨化作镜中自己眼角的青黑——原来情绪真的会在身体里结出疤。

                              2️⃣

读至“宽恕”一章,窗外的梧桐叶正扑簌簌地落。作者说,“宽恕别人,其实是释放自己”,这话听着像佛偈,却比佛偈更锋利。鲁迅在《风筝》里写“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那份对弟弟的愧疚,何尝不是困住自己的冰窖?我们总以为记恨是对他人的惩罚,却忘了自己才是被锁在暗室里的人。

前些日子收拾旧物,翻出中学时的日记本,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纸条,是当年与挚友决裂时写下的狠话。如今早已记不清争执的缘由,只记得那些日子里胸口总像压着块石头,连呼吸都带着涩味。此刻合上书页,忽然明白:所谓宽恕,不是软弱,而是亲手推开那扇困住自己的窗。就像书中说的:“当我们真正爱自己的时候,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都会运转正常。”

                                 3️⃣

夜更深了,台灯在书页上投下一圈暖黄的光晕。作者在书中描绘的“重建生命”,并非推倒重来的暴烈,而是像春草破土般的温柔坚持。鲁迅写《野草》,说“于无所希望中得救”,这“无所希望”不是绝望,而是放下执念后的澄明。

我想起楼下那位总坐在轮椅上的老人,每次遇见,他都朝我笑,眼角的皱纹里盛着阳光。后来听人说,他曾经历车祸瘫痪,却用三年时间学会用左手写字。那时不懂,如今方知,这便是“重建”的力量——不是与命运死磕,而是像流水绕过礁石,在迂回中找到新的方向。

合上书,窗外的月光正漫过窗台。忽然懂得,生命的重建从来不是某个醍醐灌顶的瞬间,而是无数个清晨对镜微笑的刹那,是放下怨恨时轻轻吐出的那口气,是像鲁迅笔下的野草般,在荒芜里悄悄扎根的勇气。

夜已深,我却毫无睡意。那些曾以为过不去的坎,此刻都化作书页间的墨香,在寂静里生长成新的模样。原来生命最好的模样,不是永不弯折的钢铁,而是历经风雨仍能重新舒展的枝叶——就像此刻,我摸着心口,听见那里有新芽破土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