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我读了孙幼军爷爷写的《小狗的小房子》,这本书就像一个装满奇妙故事的魔法口袋,把我深深吸引住了。
故事里的小狗和小猫是好朋友。小狗很善良,小猫说想带着房子去河边玩,小狗就一声不吭地把小房子背起来。那小房子可重啦,可小狗为了小猫开心,一直坚持着,累得直喘气。看到这里,我觉得小狗对小猫的友情太让人感动了,就像我和我的好朋友,我也会尽力帮她做事情。
小猫一开始有点任性,只想着自己玩得开心,没太考虑小狗的辛苦。不过后来,小狗受伤了,小猫可着急啦!它想尽办法帮小狗,用木头做轮子,把小狗和小房子一起拉回家。这时候的小猫又特别勇敢、聪明,让我特别佩服。
读完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不能只想着自己,也要多为对方考虑。就像小狗和小猫,虽然一开始有小矛盾,但最后它们还是一起克服了困难,友谊也变得更深厚了。
我合上书,心里暖暖的。我想,以后我和我的朋友们也要像小狗和小猫一样,有困难一起扛,有快乐一起分享。这样,我们的友谊就会像甜甜的糖果,永远都那么美好!
《小狗的小房子》阅读常见问题
一、选择题
1.小狗在家想叫又不敢叫的原因是( )
A. 害怕吵醒小猫 B. 怕女主人骂 C. 嗓子不舒服
2.树根旁边的蘑菇长得像什么?( )
A. 小伞 B. 星星 C. 花朵
3.小椅子腿儿松了,坐上去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
A. 咯吱咯吱 B. 咚咚咚 C. 哗啦啦
4.小狗为给小猫捉什么而受重伤摔晕?( )
A. 蝴蝶 B. 蚂蚱 C. 小鸟
5.小狗和小猫去河边,除了小房子还带了几把椅子?( )
A. 1 把 B. 2 把 C. 3 把
6.从家到河边要穿过哪里?( )
A. 森林 B. 草地 C. 菜园
7.小猫最后用什么当作小房子的轮子?( )
A. 石头 B. 木片 C. 南瓜
8.小狗的小房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
A. 木头 B. 石头 C. 泥土
9.小猫认为小狗没钓到鱼的原因是什么?( )
A. 钓鱼的地方不对 B. 姿势不对 C. 鱼竿不好
10.小狗本来躺着钓鱼,小猫让它用哪种姿势钓鱼?( )
A. 坐着 B. 站着 C. 蹲着
二、判断题
1.小狗一开始就不愿意和小猫去河边玩。( )
2.小猫在河边玩的时候一直很关心小狗。( )
3.小狗受伤后,小猫独自把小狗送回了家。( )
4.女主人对小狗和小猫的态度一样好。( )
5.小狗和小猫最后成功把小房子运回了家。( )
6.小狗为了给小猫捉蚂蚱,从树上摔了下来。( )
7.小猫最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变得懂事了。( )
8.小房子很轻,小狗一个人就能轻松搬动。( )
9.睡在屋里的小猫因为听到奇怪的声音而感到害怕。( )
10.《小狗的小房子》这个故事中,只有小狗和小猫两个动物角色。( )
三、填空题
1.小狗在家想叫又不敢叫,是因为怕________。
2.树根旁边的蘑菇长得像一把把________。
3.小椅子腿儿松了,坐上去会发出________的声音。
4.小狗为给小猫捉________而受重伤摔晕。
5.从家到河边要穿过一片________。
6.小猫最后用________当作小房子的轮子。
7.小狗的小房子是用________做的。
8.小狗为小猫做了很多事,比如________和________。
9.睡在屋里的小猫感到害怕,是因为担心________。
10.《小狗的小房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________。
四、简答题
1.小狗为小猫做了哪些事情?请列举至少三件。
2.小猫娇气又挑剔,从故事中的哪些情节可以看出来?
3.小狗受伤后,小猫是如何救助小狗的?
4.你更喜欢故事中的小狗还是小猫?为什么?
5.《小狗的小房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小狗的小房子》阅读问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故事中提到小狗怕女主人骂,所以在家想叫又不敢叫。小猫当时在睡觉,但小狗主要担心的并非吵醒小猫,而是女主人,所以 A 选项错误;文中未提及小狗嗓子不舒服,C 选项也不符合。
1.答案:A
◦解析:书中描述树根旁边的蘑菇长得像小伞,并非星星或花朵,故 B、C 选项错误。
1.答案:A
◦解析:小椅子腿儿松了,坐上去发出的是咯吱咯吱的声音,“咚咚咚” 一般形容敲鼓等声音,“哗啦啦” 常形容水流等声音,所以 B、C 选项不正确。
1.答案:B
◦解析:小狗为给小猫捉蚂蚱,爬上树后受重伤摔晕,并非捉蝴蝶或小鸟,A、C 选项不符合原文。
1.答案:A
◦解析:小狗和小猫去河边,除了小房子还带了 1 把椅子,所以选 A。
1.答案:B
◦解析:从家到河边要穿过草地,不是森林或菜园,因此 A、C 选项错误。
1.答案:C
◦解析:小猫最后用南瓜当作小房子的轮子,不是石头和木片,A、B 选项错误。
1.答案:A
◦解析:小狗的小房子是用木头做的,并非石头或泥土,B、C 选项错误。
1.答案:B
◦解析:小猫认为小狗没钓到鱼是姿势不对,文中没有提及钓鱼地方不对或鱼竿不好,所以 A、C 选项错误。
1.答案:B
◦解析:小狗本来躺着钓鱼,小猫让它站着钓鱼,不是坐着或蹲着,A、C 选项错误。
二、判断题答案解析
1.答案:×
◦解析:小狗一开始很愿意和小猫去河边玩,为了让小猫去,还答应背着小房子,所以该说法错误。
1.答案:×
◦解析:在河边玩时,小猫更多地是提出各种要求,没有一直关心小狗,比如让小狗做很多危险又辛苦的事,自己却较少关注小狗的状况,所以该说法错误。
1.答案:×
◦解析:小狗受伤后,小猫是把小狗背到小房子里,找来一段段木头当小房子的轮子推回家,并非独自背小狗回家,所以该说法错误。
1.答案:×
◦解析:文中体现出女主人对小猫更宠爱,对小狗的态度未体现出同样的好,所以该说法错误。
1.答案:√
◦解析:小狗和小猫最后成功把小房子运回了家,小猫用木头当轮子把装有小狗的小房子推回了家,所以该说法正确。
1.答案:√
◦解析:小狗确实是为了给小猫捉蚂蚱,从树上摔了下来,所以该说法正确。
1.答案:√
◦解析:小猫一开始娇气挑剔,后来小狗受伤后,小猫学会了承担责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变得懂事了,所以该说法正确。
1.答案:×
◦解析:小房子很重,小狗背着很吃力,并非能轻松搬动,所以该说法错误。
1.答案:×
◦解析:睡在屋里的小猫感到害怕是因为担心小狗,而不是听到奇怪的声音,所以该说法错误。
1.答案:×
◦解析:《小狗的小房子》这个故事中,除了小狗和小猫,还有女主人等角色,所以该说法错误。
三、填空题答案解析
1.答案:女主人骂
◦解析:原文明确说明小狗在家想叫又不敢叫是怕女主人骂。
1.答案:小伞
◦解析:书中对树根旁蘑菇的描述是长得像小伞。
1.答案:咯吱咯吱
◦解析:小椅子腿儿松了,坐上去发出的声音是咯吱咯吱。
1.答案:蚂蚱
◦解析:小狗为给小猫捉蚂蚱受重伤摔晕,这是故事中的关键情节。
1.答案:草地
◦解析:文中表明从家到河边要穿过一片草地。
1.答案:南瓜
◦解析:小猫最后用南瓜当作小房子的轮子。
1.答案:木头
◦解析:小狗的小房子材质是木头。
1.答案:示例:背小房子去河边;为小猫捉蚂蚱(答案不唯一,符合故事内容即可)
◦解析:小狗为小猫做了很多事,比如背着重重的小房子去河边满足小猫去河边玩的愿望,还爬上树为小猫捉蚂蚱。
1.答案:小狗
◦解析:睡在屋里的小猫因为担心在河边受伤的小狗而感到害怕。
1.答案:示例: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理解包容(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整个故事围绕小狗和小猫的经历,展现出朋友间应有的相互关爱、理解和帮助,这也是故事传达的道理。
四、简答题答案解析
1.答案:小狗为小猫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它为了让小猫能去河边玩,背着沉重的小房子和椅子穿越草地;小猫让小狗用尾巴钓鱼,小狗照做了;小猫的椅子腿松了,小狗帮忙修理;小猫想要绿色的大蚂蚱,小狗爬上树去捉。
◦解析:在故事中,小狗对小猫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充分展现了小狗对小猫的关爱与照顾,从各个情节中可以总结出这些具体事例。
1.答案:小猫娇气又挑剔体现在很多情节。去河边玩,它害怕路上有大灰狼,害怕下雨,就让小狗背着小房子,自己轻松地走着;到了河边,它一会儿让小狗用尾巴钓鱼,一会儿让小狗修椅子腿,一会儿又要小狗捉蚂蚱,完全不顾及小狗的辛苦;看到小狗捉不到蚂蚱,还一直抱怨。
◦解析:通过对小猫在整个河边游玩过程中的行为描写,可以看出它总是从自己的需求出发,不考虑小狗的感受,这些情节都反映出它娇气和挑剔的性格特点。
1.答案:小狗受伤后,小猫先把小狗背到小房子里,然后想到用木头当作轮子。它找来三段圆木头,塞到小房子底下,就这样艰难地把装有小狗的小房子推回了家,让女主人给小狗治疗。
◦解析:故事中详细描述了小猫救助小狗的过程,它从最初的慌乱,到后来冷静下来想办法,最终成功把小狗送回家救治。
1.答案:示例一:更喜欢小狗。因为小狗勇敢、善良且有担当。它为了满足小猫去河边玩的愿望,不顾小房子的沉重,毅然背着前往;面对小猫的各种要求,它总是尽力去做,甚至为了给小猫捉蚂蚱,不顾危险爬上树。示例二:更喜欢小猫。虽然小猫一开始娇气挑剔,但在小狗受伤后,它能勇敢地承担起救助小狗的责任,还发挥自己的智慧,想到用木头当轮子把小狗和小房子运回家,说明它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实现了成长。(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小狗和小猫都有各自的闪光点,从小狗对小猫的付出以及小猫后来的转变等方面,可以阐述喜欢某个角色的原因。
1.答案:《小狗的小房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理解包容。在生活中,不能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要多考虑朋友的感受。就像小狗一直照顾小猫的想法,小猫后来也理解了小狗的辛苦。只有这样,友谊才能长久,双方也能在友谊中共同成长。
◦解析:从整个故事的发展以及小狗和小猫的相处经历来看,传达的就是关于朋友间如何相处的道理,从它们的行为和变化中可以总结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