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写好读后感,5个字就够了!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03-21 08:26:30归属于读后感怎么写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写好读后感,5个字就够了!
 

苗旭峰
读后感是中小学作文中常见文体,但真正写好的却不多。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训练是写读后感,如何训练才高效呢?
我教小学时间不长,今年我第三次带五年级。三年带班,三次探索。第一次我带启航班,对这类文章的写作缺少预设,写作导航不到位,结果孩子们写的一塌糊涂,写后逐个批改,二次写作,我调整导写方案;第二次带绿色森林班,我整理上次的方法,对未来写作中的问题已经做了预设,规避了一些问题,孩子们的作文整体得到了大面积提升,但特别出彩的,不多。今年带星空班,我进一步完善作文教学方案,把写好读后感的方法浓缩成五字诀,写前用了一节课导航,并在《星空报》上印发了往届学姐的佳作,拆解方法,然后趁热打铁,师生同题写作。可以说,这次效果很好,不但是孩子们的作文水平整体不错,而且佳作颇多。
这里我整理一下我的写作导航分享出来。
一、读后感常见的问题是什么?

1.概述太多。把书上的故事原原本本地叙述一遍,最后加上“读这本书,我懂得了……道理”之类结尾,基本上读后无感。
2.面面俱到。抓不住作者表达的着力点,泛泛而谈。读完雨过地皮干,没太深印象。
3.缺失自我。没有从书中读出自我,读出生活。
4.题目潦草。“《xx》读后感”“读《**》有感”一类的题目,直觉思想贫瘠,没有洞见,你愿意看吗?
二、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呢?
苗老师给出五字诀。

1.辨——辨析题目
读书类作文是中小学段常考察的一类题目,要准确辨识出题人的命意,察知其中的细微区别。
读后感不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读后感侧重于读后的感想,重心在“感”;《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侧重于阅读的感受,往往有写到对阅读的迷恋。读后感,基本属于议论范畴;《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基本属于记叙范畴。
读后感不是《向你推荐一本书》。《向你推荐一本书》侧重于把书的可爱处“推销”出去,“唱赞美诗”的成分较多;读后感侧重于分享读者自身的阅读感受和体会。——个别时候有交叉的部分。比如我今天选的杨淳茜的《这本书真好看》,不得不说,就是一篇很“兼容”的文章,选这篇文章也是我有意为之。
读后感不是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主题也有多种解读,但因材料有限,主题相对封闭;但一本书内容很多,每个读者的感点不一样,所以读后感的主题相对开放,内容也更加丰富。
2.聚——聚焦感点
一篇文章,读后可能感想很多,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写作技法、人物的某一句话、某一行动……单单是人物形象,可写的就很多。一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有很多,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可以说出一大串故事和感悟来。
这点,建议读读“六神磊磊读金庸”,你就知道读后感可以感得那么气象万千汪洋恣肆才华横溢,更莫说网上那些海量的《红楼梦》的解读,涉及范围之广更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可写的内容那么多,你要有所筛选,找出感受最深写来最顺畅的点,其它割爱。选准感点后,只说与感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其它内容舍弃。概括内容后,要及时聚焦,用简洁的语言明确本文写作方向。
这里特别要说一点,聚焦感点时要概括内容,概括情节性强的文本会用到记叙手法,读后感对内容的“叙”,不同于记叙文对事件的“叙”,记叙文的“叙”追求生动,读后感的“叙”讲究扼要。
3.结——读感结合
读感结合,指的是读后感既要“读得进去”,还要“跳得出来”,既要“联系内容”还要“联系实际”。
“读得进去”。读后感,“读”是“感”的基础。读得肤浅,感得不深;读得认真,感得深刻。所以你要选择你读的最透的那一本书写读后感。

一旦启动写作这个动作时,要紧扣文本,把内容评析透彻。让读过这本书的人觉得,你读出的是这个味儿,你说出的是他想说还没说出的话!让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也觉得,你很有读者意识,把他不知道的背景材料说出来了,为他进一步阅读建立了坡道。
“跳得出来”。要从文本里跳出来,联系实际、联系自己、联系他人谈感悟,完成从“有字之书”到“无字之书”的拓展延伸。就像电影《一代宗师》里宫二小姐说的那样,要从书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看得见他人的困惑,其实仍然是“见自己”,见到千千万万个自己。然后,用自己所学所思启迪大众,这样,读后感才真正体现了“感”的价值。

从写读后感的那一刻起,你就要明白,你写作不是为了完成一份作业,而是要完成内心的一次变革,行动的一次提升。
因为好的阅读本来就是“六经注我”,是用经典所传达的精神来诠释自己的生命。有人评价六神磊磊读金庸说,“读金庸觉江湖远,读六神磊磊读金庸觉江湖近”,这个也可以用在所有的读后感上,你一定要写出“江湖近”的感觉来,否则写读后感毫无意义。
4.收——收束全文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到了最后,收束全篇,在强调感点的基础上,最好写出一两个金句,强化认识。比如,林伊萱同学写《绿野仙踪》读后感。感点很好:每一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能力,只是以前没有发现。到最后她这样写:
《绿野仙踪》真是一部好书,它给我留下的思考很多、很多……
我说萱萱前面写的不错,后面还差点意思。最好联系自己写出金句来。回头她做了这样的改动:
我们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超”能力,也许它还在沉睡,赶紧唤醒它吧,因为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尽情绽放,绽放!
是不是一个富有思考力的豹尾而且与前面的部分浑然天成?
5.拟——提炼中心,拟好题目
写到最后,该拟题了。一个概括力强的标题,能快速抓住读者的眼球。如果你图省事用“《**》读后感”作题目,读者潜意识会认为你的文章没有个性,没有阅读价值。优质的读后感题目我个人以为要达到两点:彰显主题,有点趣味——要么是哲思趣味,要么是文学趣味。
那么读后感如何拟题呢?
苗老师建议,标题格式为:
主标题(提炼一句概括力强的金句)十副标题(读《**》有感)

上届五年级学生读过《俗世奇人》这样拟题:
高手在民间
——读《俗世奇人》有感
人间烟火气里的雅与俗
——读《俗世奇人》有感
说不尽的津门风情
——读《俗世奇人》有感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身怀绝技的人
——读《俗世奇人》有感
三样俱全的《俗世奇人》(笔记体 闲书 小册子)
三、有没有可参考的例文?
有,以下是与星空班的孩子们同时起笔写的下水文和两位同学的当堂作文。

【我的下水文】
恰如其分的自尊是赢得尊重的开始
——读《感谢生命的美意》有感
苗旭峰
读书,是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用了两个钟头边角碎料时间读完了廖智的《感谢生命的美意》,我由衷地喜欢上了快乐睿智的姑娘。这个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失去双腿的奇女子,无腿却舞出了精彩的人生,廖智给我的启迪很多。我这里不想探讨是什么成就了廖智的精彩,只想说其中一段故事给我的启迪。
廖智成名之后,她有时候会遇到一些记者,他们在廖智的面前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优越感,让她觉得上节目是对她的恩赐。廖智会平静地告诉他,非常感谢你们的认可和邀请。但是,如果我要来,是我尊重你,支持你的工作。如果你认为我是一个要借你的平台才能表现自己价值的人,那你要找的人不是我。如果你不尊重我,就算你是国王站在我面前,我也没有必要来,因为我对这件事无欲无求。
一般这样一说,那些记者就会软下来说,对不起,我不是这个意思。见了面以后,廖智也会给他们道歉,并解释说,我这样说话可能太直白,但是我如果不这样说,你很难把节目做好,因为你很可能会按照你的想法去做,而不是按照真实的样子去做,只有这样开诚布公,才会对我们都有益处。最后大部分记者都能接受。
我被这段话感动了,感动于一个女子能有如此从容而理性地觉察这中间的不平等并能温和而坚定地维护自己尊严的能力。
(进——读进去,深入文本。)
看得出来,廖智有着完整而独立的自尊体系,因为独立,所以不依附,因为不依附,她能呈现出巧如其分的自尊,态度不亢不卑。正因如此,她能与合作方建立起一种更为健康明朗的关系来。能在任何一种关系当中,清醒看到自己的价值,摆好自己的位置,这是一个很厉害的能力。同时廖智还是一个沟通高手。起初她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果断制止对方对自己的不尊重。在对方抱歉之后,又从对方的角度,说这样对你们有什么不好。在磨合当中,两者的关系也会得到重新的调整。
(聚:聚焦感点,有选择地概括与感点相关的内容。)
可以说,因为有着完整的自尊,清醒的觉察,廖智塑造了这种健康的合作关系。这点上,廖智真的给了我很大启发,我想起了我经历过的一件事。
几年前,有家媒体报道我,题目名字叫《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当时就一愣:我是苔花吗?我们学生写作文,会把我比喻成奔放的鸡冠花、怒放的蔷薇花、金黄色的向日葵等等,往往借物喻人,赞美苗老师热情奔放的生命状态。虽然学生的作文写得很稚嫩,但读完之后,还是有一种叫做“懂”的感受,让人心里暖暖的。因为一篇文章,打动人的并不全在于纯熟的技术,而在于思想的力量。
但苔花是一个什么样的意象呢?是很有卑微感的。虽然我不漂亮,也不是按照主流价值观塑造出来的“名师”,但我一直努力要活得漂亮。因为在我看来,活得漂亮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像我这样一个生命意识很强的人,我从内心生出是排斥苔花的。但遗憾的是,我没有提出异议。我猜想当时《苔花如米小》那首歌唱得正火,记者可能是想踩这个热点。内心里逻辑自洽之后,就放弃沟通。
文章发表之后,产生了一些影响。一位全国知名的班主任读后对我说:“嗯,这篇文章有点遗憾,苗老师,你不是苔花,这个记者不了解你。”他的感受呼应了此前我内心里的澎湃着的声音:“我不是苔花!我应该一开始就拒绝这个标签!”我更加遗憾,如果我当时说出我的感受,这位记者一定能拟出一个好题目,也能加深对我的理解,写出更好的文章来。因为她实在是一个很好的写作者。
(出:“跳出来”,联系实际谈反思与收获,从读有字之书到读无字之书,实现“感”的现实意义。)
那么,今天看到廖智的表现,我更加确信:关系也是需要塑造的,你不主动塑造关系,那么别人就会按照自己的想法建构关系。该说no的时候不要说 Yes;该立边界的时候要立边界。因为,恰如其分的自尊不是对关系的破坏,而是赢得尊重的开始。
(收:总结观点,总结全篇,留下思考。)
【佳作展台】

用一本好书,帮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心理学的诡计》读后感
五2班 蔡云青
“不要踏进他人的雷区;说话要有分寸;知人要知心,能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这本书,告诉了我许许多多的人生道理。有人际交往的,有心理问题的。有了这本书,仿佛有了一盏明灯。它就是——《心理学的诡计》。
书中的许多道理都给我很大的启迪。其中,印象最深的就要数“不要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了。因为“过分在意他人的眼光”曾经给我带来巨大的困扰。
记得去年有一次我到楼下取快递,因为所有能穿的裤子都洗了,我只得穿着花睡裤下楼,别提多别扭了。我忧心忡忡,提心吊胆,我担心遇见熟人,我仿佛已经听到陌生人在背后议论我的声音。跟老板交流支支吾吾,拿到快递飞一般地逃走。我心想:完了,我的完美形象都被这条花睡裤给毁了!
可回头想想,这一路上除了我自己警惕着别人外,并没有任何人关注过我的花睡裤。
这种现象如何解释呢?
书中以一个心理实验给出了答案:心理学家让男孩穿一件奇异的衬衫去学校,并让男孩预估关注自己的人有多少。男孩说,60%。可到了学校却发现,只有不足20%的人关注他。书中指出,这个男孩是受了焦点效应的影响。焦点效应是指,人们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并且直觉地高估别人对我们的关注程度。
我一下子明白了,我跟书中的小男孩一样受到了焦点效应的影响,导致心理包袱过重。相信除了我,还有许多人都被这个问题所困挠着。如果你明白了事件背后的心理学效应,你一定会轻装上阵的。
《心理学的诡计》还讲了怎样正确与小人相处。读到这时,我的兴趣一下被勾起来了。书中写道:千万不要招惹小人,不然他们会想尽办法来迫害你;对小人,我们不必太亲密,也不要太疏远,这是对自己的保护……看到这里,我用笔将它划了出来,并深深地记在了脑海里。
《心理学的诡计》不只是枯燥的道理说教,而是以有趣的实验、生动的语言呈现给读者,引发读者的思考。《心理学的诡计》中讲的道理千千万万,每一个都十分管用。读了这本书后真的获得很多,真希望大家能够去看一看!

这本书真好看!
——《哈利·波特》读后感
杨淳茜
《哈利·波特》在星空班几乎人手一套,每个人都爱读这套书,每个人读后感想都不太一样。作为一个热爱写作的人,我对JK·罗琳的高超的写作技法感受会更敏锐一些。罗琳太厉害了,在火车上就构思出来的一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巨作!《哈利·波特》
不必说那扣人心弦的情节,也不必说那构思严谨的伏笔铺垫,仅仅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足够让人心动神移:英勇的哈利、聪慧的赫敏、仗义的罗恩、可爱的金妮、慈祥的阿不思……莫说主要人物塑造得那么成功,哪怕是一个小配角德拉科·马尔福都塑造得那么丰富立体。
德拉科·马尔福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角色。他好得不够纯粹,坏得不够彻底。每次德拉科出场时似乎总要欺负哈利:在雪地里,肆无忌惮地嘲笑哈利;在禁林里,遇到危险就跑,不带上哈利;在海格养火龙时,跟踪哈利;给饰品施咒,伤害哈利。貌似随便拿出一件事都在告诉我们:“嘿!德拉科是个大坏蛋!”
可真是这样吗?不是的。
作为读者,我曾经恨他为什么一直要与哈利作对,可得解开谜底后我却释怀了。
因为父亲犯下了大错,惹怒了黑魔王伏地魔,年轻的德拉科被迫成为食死徒。黑魔王让德拉科去杀死和蔼可亲的老校长阿不思·邓不利多,可口口声声说着“邓不利多是最糟糕的校长”的德拉科,却心软了,也哭了。是的,他下不去手,本性善良的德拉科他不愿意杀人。即使黑魔王在威胁他,不杀死邓不利多德拉就会生去生命。可,他即使会死,还是不愿意杀人。这个可怜的男孩一直在善与恶的边缘挣扎着!可世上真有绝对的善恶吗?他就是那永远亮不起来的黎明,也使终暗不下去的黄昏!——这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
这套书中充满了太多太多的遗憾!
是莉莉拼死保护哈利,死在那个血色黄昏;是西弗勒斯为了那句“泥巴种”,忏悔22年;是卢平和唐克斯相爱一辈子,到死却都没能牵上手;是塞德里克英年早逝,死在了秋最爱他的那一年;是海德薇为哈利,挡下的索命咒;是纳西莎为了德拉科,谎报军情;还是西弗勒斯守护了自己仇人的儿子,忍辱负重长达7年……还是还是大家对哈利的爱,还是我们鱼死网破换来的胜利。
拙劣的作家笔下的人物,是单一的;卓越的作家笔下的人物,是立体的。拙劣的作家笔下,善恶是分明的;卓越的作家,善恶之间还有灰色地带。读卓越作家的文章,我们的感情才能丰富起来,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才深刻起来。JK·罗琳就是这样的卓越作家,她的代表作《哈利·波特》难道不值得你看看吗?
读后感写作,网上还有很多资源,比如有人总结了读后感写作的模式“引议联结”,确实给了可遵循的抓手;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也写过《读后感写作的“三忌”和“三要”》,对成年人写读后感和书评帮助更大。相比较而言,我的指导是根植于小学生初写读后感的土壤上,特别适合初学者。有方法,但并不刻板,实践中也确有成效。只要引导孩子们记住“辨”“结”“聚”“收”“拟”5个字,五年级的孩子们起笔大概率不会差,读书多的孩子还能一下笔就出佳作,比如云青和淳茜,都是初写,而且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作文,是不是有点小惊艳?期待你也写出高质量的读后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