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国经济专题》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01-24 08:58:57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中国经济专题》读后感

起初是在B站上看到了林毅夫教授的《中国经济专题》第一讲,有启发,于是读了这本书。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阅读收获,那应该是:对我国建国以来的经济制度安排内在逻辑有了一点了解。
林毅夫教授在回头看自己在书中的观点时,发现它们“竟然成了一个以要素禀赋结构、比较优势、产业技术制度内生、企业自生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转型理论体系”。
我想就其中一些关键词来分享一下我的理解。

关键词一:要素禀赋结构
这是本书中所有观点的原点。
我们常说好老师懂得因材施教,所谓的“材”指的就是要素禀赋结构。一个班上,有些小孩数学好,有些小孩英语学得轻松,有些小孩就是比别人跑得快——每个孩子的要素禀赋结构都不一样,好的老师能发现学生的潜力,并引导他们扬长避短地发展自我,帮助他们在芸芸众生中找到自己的坐标。

处女座的要素禀赋结构
人有要素禀赋结构,家庭、国家也是如此。在建国初期,为了军事的强大、不受外国制约,在当时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举全国之力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就像一个落后山区的家庭要培养一个外交家,自己累,别人看着也累。


  关键词二:比较优势

不同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了人的比较优势。

传统社会的“男主外、女主内”,就是符合男性与女性的比较优势的家庭经营模式。比如,原始社会的生活来源主要靠狩猎,说白了就是一群人追着动物跑,女性在这方面显然没有优势,干脆在家做饭带娃得了。

而在21世纪,女性的赚钱能力蹭蹭蹭地往上涨,一个家庭中,不乏巾帼不让须眉的情况。想要创造最大的价值,最好是夫妻都去工作,让退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娃。如果这对夫妻比较惨,必须亲自带,那就得根据比较优势来分工。如:母亲的赚钱能力80分,带娃能力100分;父亲的赚钱能力100分,带娃能力80分——那就得让母亲多带娃,让父亲多上班。

悲催的是,别的不变,母亲的赚钱能力提高到100分,不好意思,还是母亲带娃——即便同样能赚钱,母亲还是有带娃的比较优势。

如果母亲想名正言顺不带娃,要怎么办呢?①做个女强人,赚钱能力明显高于老公;②比老公更不靠谱(关于男性带娃有多不靠谱,请见第四节)。


言归正传,不遵循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到底有多累呢?简单分析一下就知道了。要发展重工业,那么首先得保证企业能活下去吧?

国企要买大型设备,国家一是压低贷款利率方便企业筹资,二是高估本币汇率,让企业买得起进口设备。国企要发工资,国家一看,工资高了不就没利润了吗,于是就压低工人工资。可是工人也得活下去呀,没办法,那就压低一切必需品的价格吧~~物价一低,就供不应求,于是只能计划配给——有钱也买不到东西——这就是计划经济制度安排的内在逻辑。


城里人累,农村更累。为了把所有资本都用于发展重工业,农民可是遭了罪。农民们想通过卖粮致富?不可能的。国家实行的是统购统销——对农民生产的粮食,国家统一以低价购入,然后再统一到城市销售。农民们肯定会觉得种地没前途,想进城。
不好意思,城里在发展重工业,没那么多就业岗位,于是就有了城乡隔绝户籍制度,让乡亲们安分守己在老家呆着。


当时,中国的比较优势是什么呢?是人呀。

还好改革开放了。于是,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起来了,一部分乡亲们在城市找到了工作,农民少了,农产品供给减少,农产品价格就跟上来了,乡亲们收入也提高了。

                  

关键词三:自生能力

在自然界当中,人类应该是自生能力很差的动物。一个婴儿得那么多人伺候。我第一次听大伯母说她们家的小牛崽一出生就跑得没踪影了,我还以为她在骗我。如果婴儿有意识,看到小牛崽满院子跑,应该会很羡慕吧。

当年,违背比较优势创办的国企,由于有很重的政策性负担,大多自生能力不强。

把这些企业的补贴取消,就好像把婴儿从襁褓里抓出来,强迫他们走路一样。作者认为,国企改革不能一蹴而就,要先剥离他们的政策性负担,让他们轻装上阵去市场竞争,否则既不公平,也不人道。


在银行上班的前一年,我的客户十有八九是亲人、以及父母的同学和同事。没羞没臊靠父母,主要还是自生能力不强。和我同时参加工作的一位同事,不到半年,就通过电话“调度”客户的数百万资金了。

第二年,父母决定让我自生自灭,于是我只能从陌生客户入手,至今我还记得揽到第一个百万存款时的成就感。也许从那个时候起,我才正式和啃老的学生时代告别。有时我在想,腼腆、清高、怕麻烦别人,是不是也是很多人成长中的政策负担?

关键词四:新农村建设

上个月单位组织培训,老师问:“中国经济怎样才能发展?”有领导回答:“乡村振兴”。一句话勾起了我的惨痛回忆。

前文有提到男人带娃不靠谱。小学时,我爸单独带我去了两次外婆家,就出了两次事。一次是我和邻居家的男孩打架,把人家打得跳进池塘里求自保;另一次是我闲得无聊,拿个打火机到处烧野草,结果把邻居垒了一个冬天的柴火给烧光了。


出了两次事故,是我淘气吗?不不不,是因为当时的农村太不好玩了,有台电视机让我打发一天也行呀。

乡亲们没有钱买电视机?我觉得并不是。印象中,2000年前后,村民们打麻将,一个下午的输赢可达三五百元,而一台电视机也不过就是两三千元,不算奢侈品。So,真正的原因是:买了电视也没法看……屏幕上不是彩条,就是县电视台播的老掉牙的电视剧,看了十几分钟内也没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中途还要插播冗长的药品广告。于是活蹦乱跳的我只能惹事生非。

2010年,小舅舅率先在村里买了一台洗衣机。过年的时候,我就看见15岁的表弟迈着沉重的步伐,从五十米开外的井里打好水,面带苦笑,一桶一桶地倒进洗衣机里……

好了,我要表达的是:之所以当时家电在农村不普及,不是村民没有购置电器的能力,而是没有让家电发挥作用的基础设施——没有电视信号,买电视机只能看VCD;没有自来水,洗衣机就是鸡肋。想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光让村民进城赚钱是不够的。


写到这,我对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充满了自豪,这是一个给农村千万台电视机送去信号,给千家万户送去欢声笑语的民生工程,为完成这项工程,全国的广电人付出了非常艰辛的努力。有了无线信号覆盖 ,村民们家里的可以免费收看电视节目,没电视机的乡亲才会有买的动力。

国家不惜一切成本,让家家户户通车通水通电,进行各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均衡发展,从而为GDP的增长注入新的生命力。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