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4-05 08:46:38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的作者是尹建莉女士,她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硕士,有十多年的教育及写作经验,这本书是现代家庭教育的经典之作,它融合了中西方优秀思想,集科学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这本书是我的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学推荐的,原本是买给我老婆看,帮她提升一下教育孩子的水平,可是该书共有361页,十几万字,信息量非常大,她看了几节就看不下去了。后来我偶尔翻了一下这本书,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了,感觉这本书不仅内容生动,而且实用性强,不管男女家长都适合看,所以我把自己的读后感总结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对家长们有所帮助。
1.孩子的学习方面
这是我们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作者结合自己孩子学习的实际情况,为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孩子的学习都是从识字开始的,但往往孩子前面刚学后面又忘了,有的家长为了强化孩子的记忆,买回许多单词拼读卡和字卡,不惜把孩子的房间变成印刷厂,可惜郊果并不好,孩子也很痛苦,这些都是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合理的方法往往是美的,有效的,坏的方法会把原本简单的事变得复杂低效。只要观念和方法改变,孩子的学习就可以变得轻松,把单词放到语境中学习,效果会非常好,比如带孩子到公共场所,不失时机地指给他一些文字看,如“禁止吸烟”告诉她这里人多,空气不好,这个牌子告诉大家,不要在这里吸烟,逛动物园时一起读指示路牌,然后我们就找到想看的动物,进了商场,先一起看导购指示牌,顺利地直奔要去的楼层……,天长日久,孩子就养成一种习惯,看到字就想读,这种方法识字快,还不容易忘。

数学方面,可以让孩子开小卖部,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定价,然后家长当顾客来买,价格可整可零,孩子们一般都非常喜欢,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数字,让他体会到计算不是抽象的东西,是存在于生活中有用的东西,和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着。和生活结合的学习效果更好,源于生活的教育无处不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学业落后的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学会思考。周围世界里的各种事物,现象,依存关系和相互联系,没有成为儿童思考的源泉,创造机会,让孩子运用他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这样对孩子的学习有非常大的促进。
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有教育专家指出: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不善阅读,就不善思考。课外阅读有一种魔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于孩子不同的能量,凡从小有大量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会更好,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平凡。爱读书的孩子,就是被魔杖点中的孩子,他是幸运的。

另外大量阅读赋于孩子的,不仅是正确的表达能力,还有创作才华。写作能力的陪养,更是和阅读有直接的关系,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写作。
现在社会上,有人鼓吹“三天学会写作文”,“一周全拿下法”都是不切实际的,作者认为写作和做人一样,是个长期修炼的过程,采用一些蝇营狗苟的技巧,利用几天的工夫,绝对不可能教会孩子们写作文。孩子的阅读就是他最好的修炼过程,润物细无声地滋润着他的潜能,总有一天,你会惊喜地发现,他已修得一支生花笔。
写作文最大的技巧是“说真话”,之所以说“说真话”是写作的最大技巧,在于说真话让人产生写作的兴趣,发现写作的内容,即想写,并有东西可写,没有这两点,写作就是件不可想象的事。
作者曾看了一个朋友的儿子的作文,题为《记一件有趣的事》,文中开篇就说他认为踢足球是最有趣的事,然后描写他踢球吋的愉快,球场上一些精彩的细节,还穿插写他崇拜的两个球星,写的津津有味,如数家珍,该文语言流畅,情真意切,看得出他在写作中投入了自己的感情,是一篇难得的佳作,但老师却给了零分,并批示重写。作者又看了他重写的作文,这次一件有趣的事变成了这样:踢球时有个同学碰伤了腿,他就停止踢球,把这个同学护送到医务室包扎伤囗,又把同学送回家中,感觉做了件好事,认为这是件有趣的事,文章字数较少,叙事粗糙,有种无病呻吟的做作,老师给了72分的高分。这个结果让作者心里隐隐作痛,世上最可怕的两件事是“庸医司性命,俗子议文章”,前者能要人的命,后者能扼杀人的激情和创造力。

不说真话的写作,使学生们在面对一个命题时,不由自主地绕过自己最熟悉的人和事,放弃自己最真实的情绪和体验,力不从心地搜罗一些俗不可耐的素材,抒写一些既没有感觉,又不能把握的积极向上的观点。在写作文时没什么可写的,找不到素材和观点,拼了命去凑字数。
文以载道,文章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品德情操。当孩子把真实表达改变为矫情表达,他就开始去说言不由衷的话,当孩子把自由表达拘束在大人提出的框框里,他的内心就开始滋长奴性思想,当他为了成绩而曲意逢迎时,他就磨灭个性,滑入功利和平庸。那些心灵苍白,思想空洞,没有成熟价值观的人,纵使有一肚子精彩词句,他也没能力摆弄出有灵魂的作品来。
2.孩子的品格培养
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影响一生。
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小孩在玩耍的时侯,被小板凳绊倒了,家长会踢一下小板凳,责怪它为什么碰疼孩子。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在孩子看来,万物同物,对一棵草说话与对一个人说话一样,对一张凳子的态度与对人的态度一样,家长应该去给小板凳揉揉疼。

教育即风格之培养,善良与豁达是相随的,一个能给小板凳揉疼的孩子,他对别人会有更多的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让他在当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证他一辈子不吃大亏,善良的人才是和世界磨擦最小的人,才容易成为幸福的人。当给小板凳揉揉疼为孩子一种思维方式时,他在生活中处处表现出的就是理解,善意和尊重,而他从生活中能获得的,也正是这些。
孩子天生不会说谎,只要没有诱因,孩子就没必要拿说谎来为难自己。孩子说谎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模仿大人,一个是迫于压力。每个孩子最初的谎言都是从这里来的。当一个孩子养成说谎的习惯后,他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去说谎。在解决儿童说谎的问题上,家长一定要体察孩子为什么说谎,要查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能在乱归因。帮助孩孑改掉说谎的习惯,成为一个诚实正直的人。
培养孩子有独立的见解,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人云亦云,要有批判意识。
批判精神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培养儿童的批判意识应该是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批判意识的培养并不一定要求孩子提出什么新观点来,而是首先让他敢于讲出自己的想法,最典型的就是孩子敢于对教师的一些言行提出质疑。因为教师是儿童遇到的第一个权威,孩子对老师的崇拜与惧怕是天然的。

作者曾经碰见过这样一件事:她朋友的儿子在上小学二年级时,新换了一个语文老师,前一个老师是男的,这次是个女老师。女老师给孩子们上第一节课时,说要启发学生的观察力,就让孩子们说出自己和前任男老师的不同。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新老师是长头发,以前老师是短头发。新老师是双眼皮,以前老师是单眼皮……。轮到作者朋友的儿子回答时,他实在找不到不同了,忽然他灵机一动说:您是女的,没长小鸡鸡,以前的老师长了小鸡鸡……。
女老师非常生气,下课后把孩子叫到办公室严厉地批抨,说他意识不好,思想不健康。孩子觉得委屈,回家告诉妈妈,妈妈也批评了他。作者也被小男孩的话逗笑了,但同为教育工作者她心里还是为老师和妈妈的做法感到遗憾。觉得她们错失了一个发展孩子创造性思维,敢于表达的机会,把孩子拉得离平庸思维和虚假思维又近了一步。老师不应该生气,即使孩子的话让她略有尴尬,也应愉快地予以肯定。孩子向家长求助,家长至少应该表示理解,告诉孩子他的做法没错,他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东西很值得表扬。既然老师不习惯别人这样说,以后就不要在课堂上说。
我们应该始终教导孩子尊敬老师,但要允许孩子对老师的某些行为提出质疑,允许孩子批评老师,允许孩子在老师面前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家长因为这些事训斥或嘲讽孩子,不但压抑了孩子的批判思想,同时也在教他说些言不由衷的话,让孩子以后变得矫揉造作,思想上奴性十足。

给孩子比黄金珍贵的四个字---实事求是。我们几乎可以从一切值得尊敬的人身上看到这四个字,也可以从一切人格缺损者身上感觉到他们在这方面的缺失,实事求是对孩子很重要。
有一个女孩,她的父亲是一位中学高级教师,她高考时父亲只让她报一个志愿---清华大学,父亲说,你要是考不上清华,我以后教书就没说服力。结果差了八分没考上,只好去复读,第二年又差几分没考上,最后无奈去上了另一所也不错的大学,但这一家人却为上不了清华委屈万分,女孩读了四年大学一直很郁闷,毕业时又去考清华的硕士,还是没考上……,最后女孩抑郁了。父亲也崩溃了,他一直争强好胜,在任何事上都不服输,女儿的事对他打击太大了……。
虚荣的家长累坏了自己,也坑了孩子。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一切都应尽可能从实事求是的角度出发,越是实事求是,孩子的人生越顺利,他的生活才会幸福,才会让家长骄傲。实事求是是个很大的话题,可以没有穷尽,实事求是又是个非常简单的事情,无须任何技巧可处处实现,这四个字素颜无痕,却给人们以最好的保护,极尽平实,却给人带来光彩。

3.教育的误区
一些坑堂而皇之地布在教育孩子的路上,从来不缺少被坑者,而一个坑足以折断儿童的某一天赋,严重的可能毁坏他的一生。
暴力作业是最常见的问题,比如一个学生的一道习题做错了,老师会惩罚性地让他写十遍,甚至二十遍,这些学生及家长都习已为常了,有些家长甚至暗自叫好。殊不知暴力作业对儿童的信心,意志,品格等有全面消极的影响,它会让孩子罹患一种厌学的慢性病,摧毁他们的上进心,吞噬他们的创造性,消磨他们的幸福感。其中的暴力性甚至会损害他们的道德。
有两个直接原因,使一些老师偏爱暴力作业,一是他们头脑中有套逻辑,认为多写多记就能多学到知识,他们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会让孩子产生厌学。第二个原因是教师的急功近利,这与当前的教学评价导向和教师的素质有关。作者认为,有些教师由于自身素质的问题,在教学上往往力不从心,一个自身学习能力低下的人其实也不会教别人如何学,这也导致她一方面采用一些蠢笨的办法去教学,另一方面骨子里很自卑,经常有一些很变态的做法。三十年前,在我读高中的时候,一个语文老师发现我的同桌在他的课上写数学作业,他十分生气,立刻命令我的同桌滚出教室,并且以后也不许上他的课。第二天,他上课时发现我的同桌还在教室里,他马上收拾东西离开教室,回办公室抽烟去了。我的同桌就尴尬了,被其他同学纷纷指责成了众矢之的……。后来我的同桌带着家长一起去给老师赔礼道歉这事才算完了。多年后我的同桌见到我时,还对当年的事耿耿于怀。

前几年我女儿在上初中时,跟我说了这样一件事:他们的历史老师,让班里几个历史考的不好的同学连续几天一直跟着他学习,历史老师在A班上课,几个同学就跟着他站在A班的讲台前听课,在B班上课,几个同学就在B班听课……。女儿说,那哪里是让你听课呀?分明就是一种羞辱,一种惩罚……。
这种情况,家长们要积极寻求和教师,学校的正面沟通,可以找老师谈,可以向学校反映,要想办法保护孩子。
多年来,我们已习惯了不去批抨老师,仿佛老师对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的,更怕万一这样做惹老师生气了,给孩子小鞋穿怎么办?师生之间处处流露着强势与弱势,君主与臣民,有知与无知,正确与错误这样一种极端对立的意识。事实上我国中小学教师这个职业的进入门槛并不高,成为教师的人并非经过高于其他职业的道德筛选和素质考证,他们在学历上和其他一些行业人员相比,也无明显优势,如果认为老师没有错误,这很不客观,而且这样一种认识实际上也是一种虚幻的期待,给了老师压力,却对他们的职业成长没有好处,即使未来教师素质会不断提高,我们仍然不能说一个人因为当了教师,就变成一个没有缺点的人。
有些心地善良的老师其实是很愿意接受家长的意见的,他们作为教师,自身也有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所以多与教师学校反应问题,保持沟通是正确的做法,无可奈何,袖手旁观,才是最坏的。

4.做家长应有的的智慧
家长掌握着孩子的命运,任何改变孩子的打算都必须从改变家长自己做起。
作者认为家长自己不带孩子就是渎职。现在的父母工作上都很忙,没有时间带孩子,他们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实质上是家长变得糊涂了自私了,懒惰了。想做一件事总有理由,不想做一件事尽是借囗。当一个孩子喊我们爸爸妈妈的时候,就要对孩子负责,用心把和孩子相处当作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来认真对待,如果出于客观原因,必须要和孩子分离,也要经常给孩子打电话,多和孩子沟通,定期去看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时刻在关心着他,尽量减少孩子的失落感。
家长有义务给孩子营造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氛围,在家暴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会变得神经质,敏感,性情忧郁,脾气暴躁。家庭生活中当然不可能没有冲突,天下也没有𓎴吵架的夫妻,好的家庭关系并不意味着只是一团和气,人与人之间有些矛盾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以何种态度解决,和谐美好的家庭关系会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体会生命的美丽,认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美好。哪怕是离婚,只要理性和体面,也好过没完没了让孩子备受折磨的争吵。当一个不幸的婚姻面临解体时,父母之间陈腐的论据是,他们不能离,以免剥夺一个完整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幸福。然而,对孩子来说,家庭中紧张和不愉快的气氛比公开决裂更有害,因为后者至少教育孩子,人能够靠勇敢的决断结束一种不可容忍的生活状况。孩子成长中的幸福感,教育机会一旦损失了,就永远找𓎴回来。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让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健康成长,成为一个身心和谐发育的人,这才是父母所能给孩子最丰厚的,一生享用不完的财富。
哲学家弗洛姆说:上帝答应给亚伯拉罕及其后裔的土地被描写为“到处流动着奶和蜜”,奶是爱的第一方面象征,是关心和肯定。蜜则象征着生命的甜蜜,生活的幸福和对生命的热爱,大多数母亲都能够给予奶,但只有少数母亲能给予蜜。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他长大,而且有责任让他幸福。

家长不要轻易地打骂孩子,打骂孩子可能会解决眼前的一个小问题,却给孩子的成长留下大隐患,创痕会伴随孩子一生。如果一个孩子从小挨打受骂,虽然他本人就是家庭暴力教育的受害者,可他长大后,多半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同样顾及不到孩子的感受,那不是来自血脉的生物遗传,是来自生活体验的心理传递。作者的一个女同学就是这样,她经常在家打骂儿子,有一次她们聊天,她说小时候她父亲经常打她,她觉得父亲当年打她的理由一个都站不住脚,对父亲的行为充满蔑视,甚至有一种仇恨感。当作者问她打孩子的态度是不是源于父亲的粗暴时,她对此断然否认,她说,她和父亲不一样,她父亲打她没有道理,而她打儿子都是有理由的。
是啊!社会在发展,打孩子的事情可能不一样,但本质都一样,孩子惹自己不高兴了,打孩子一顿既能解气,他又不会把你怎样,你在孩子面前是权威,是主人,你不用担心打人的后果,所以你就总是“忍不住”。所以社会上有许多这样的父母,在外面彬彬有礼与人为善,甚至受人欺负了也会忍气吞声,回到家立马变成了蛮横无礼的暴君。
蒙台梭利博士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愈。
永远正确的家长最失败,永远正确的家长放下自我中心的念头,他不是降低了自己,而是推开生命的另一扇窗户,阳光会照进来洒满孩子和自己的世界,走出永远正确的幻境,就是开始走出失败的厄运。
2010年,某音乐学院大学生药家鑫开车撞人致对方轻伤,他下车对受害者连扎八刀,致其死亡,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当时许多人猜测,是怎样不堪的家庭会教出这样的孩子来?事实是他的家境不错,家教甚严,4岁就开始学钢琴,父母经常为练琴的事殴打他,甚至把幼小的他关在地下室进行惩罚,病态的教育必会导致病态的结果,长期以来的苛求,责难,体罚在明处培养出一个会弹钢琴的大学生,暗处却制造出一个心理和道德的变态者。

在药家鑫案发生后,他的父亲对媒体说:我们夫妻为他倾注了毕生的心血,他却以自己的行为摧毁三个家庭,我们对他的恨远远大于任何人,将来法律怎么判他,都是应得的。药父的观点是,孩子出现问题与他们无关,他们自己从来没错,错的是孩子自己。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他们会不遗余力地在孩子身上或其他地方如学校,教师,社会,基因等方面找原因,花再多力气,也在所不惜。但上帝似有不公,永远正确的父母,总是一群最失败的家长。
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知不足者好学,学然后知不足。父母之爱应该是水,上善若水,如水的爱一定包含适时的自我调整,自我改变,直到它至纯至真至善至美。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教育体制能完美到可以解决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问题,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有的世界,他的成长取决于和接触的家长和教师给他营造的,直接包围着他的教育小环境,这个小环境的生态状况,才是真正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正确的教育理念如同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不同的锁,相信家长们在读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后,在碰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时,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会明白该如何做了,方法也会自然地来到你身边。
最后,我以一个家长的身份再次对作者尹建筣女士表示感谢!感谢她给惶惑的家长指点迷津,给焦虑无助的孩子营造出一方健康成长的心理乐园,给纷乱迷离的教育界提供了一部鲜活生动的教育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