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认知觉醒》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4-30 08:14:01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认知觉醒》读后感

   之前老早就有人推荐过周岭的《认知驱动》《认知觉醒》这两本书,但是我选书的时候一般先会去看标题我是否感兴趣。猛一看该两本书的题目于我而言,好陌生,我自顾自的认为书里的内容肯定会比较高深,类似工具书,比较晦涩难懂吧,所以就一直在我的书架里“安静的休息着”。直到去年因为疫情封锁在家的原因,偶然间在微信读书里推荐了我这本书,我结缘巧合地打开了它,一边跑步一边就去听,听了一天后我觉得这本书简直太好了,和我有很多共鸣,说的不就是我吗?语言上浅显易懂,分析透彻,最主要的是很实用。直到最近书友有人二刷此书,我也把它从书架上“唤醒”-《认知觉醒》,开启了我和智者---作者的聊天之旅。曾经,我也把该书分享给我身边的好朋友,希望我们一起进步,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一起实现个人的觉醒。
  曾经的我也和无数人一样,一天过得浑浑噩噩,每天2点一线的生活模式:上班,下班。整天焦虑地要死,一天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刷抖音,看电视和电影,看直播,游离在各种聊天软件间,无聊的时候就干这些事,一刷一玩几个小时过去了,每天抱着个手机晚上睡觉前失眠,想想我一天都干了些什么?可把大好的时间白白浪费了,陷入深深地内疚,加重焦虑,愈加厉害失眠,试过很多办法还是睡不着,反过来更加焦虑,每天陷入这样一个恶性循环,第二天困得要死,实在起不来,周末了就要美美的睡懒觉,仿佛把周内缺失的觉都补回来。典型的“醒着的睡着的人”的真实写照。后来我加入了几个积极有能量的群,我看着那些自律的人运动,读书,每天都在认真的生活,我也不由地想改变我自己,就像许三多说的:我们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下面我就来说说我的感想:

一、接纳不完美、真实的自己。
   书中称“人的大脑由内而外分别有三重大脑:年代久远本能脑、相对古老的情绪脑和非常年轻的理智脑。”用一个恰当的比喻就是“把本能脑比作100岁的老人,那情绪脑相当于一个55岁的中年人,理智脑则好比一个不满1岁的宝宝。”知道了这个理论,可以解释生活中的很多例子。同时这个理论非常好用,在生活中我经常用这个理论去教育我的女儿。比如说,我以前会用简单的“好坏大脑”去给他打比方,比如,女儿:“妈妈,那我画画和写字算不算帮助好大脑?”我答:“算啦。”或者:“宝宝,妈妈说过一遍你看完这集电视后,立马行动起来关闭电视,这也是帮助你的好大脑的一种方式哦”。我就是用这种方式来慢慢培养孩子,引导孩子,而不是一步到位让她立马做到。孩子也相对容易接受。
   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都会遇到不同的各种成长问题,大多为目光短浅,及时满足,即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说白了也就是你脑袋中的“本能脑”在出来满足他的愿望,这也正常,所以,这个时候不要太过自责,苛责自己,认为自己天生就意志力那么差,所谓的没有别人聪明,说到的事情总是做不到,等等。越是这样,本能脑越强大,越会陷入怪圈。这时候我们要遵循一个底层原则:耐心和循序渐进原则。比如看手机这件事,我会和我心中的另一个自己对话:我能理解你想玩的小心思,别急,等我们干完了计划好的事情,我会给你安排一定的时间,让你玩个够。不要着急,该有的都会有的。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延迟满足。一点一点进步,这次10分钟,下次20分钟,这样慢慢累加。不要横向和别人比,而是和过去的自己相比就好。同样这个方法也适用孩子。

二、身心合一的重要性和专注力的培养
   一个小故事:一位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做什么么?”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和尚:“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和尚:“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这个故事很好说明了专注力的重要性,老和尚前后对比,得道前不能专心做事,三心二意,得道后心境不同,做事情总能做到全神贯注,高度专注。
   以前我觉得很多大咖做到了知行合一,在生活中我也努力践行该原则,却忽略了身心合一。身即“行动”如躯体,心即“感受”如灵魂,二者是统一的。如今,很多情况下,人都会分心走神,又如灵魂出窍,早已不在身体之内一般。即形成了缺少感受的行动,久而久之,人会变得很麻木,甚至感受不到幸福,快乐的味道。生命是由当下的一个个片段组成的,身心合一的片段组成的就是幸福专注的高质量人生,反之则是分心走神的低质量人生。反观自己的一些行为,以前还挺嘚瑟,觉得自己会合理利用时间,其实都是一个模式:做A想B模式。
   比如开头,我一边跑步,一边听书或者听音乐,或者思考一些别的问题;以前的我总是一边坐公交车,一边耳朵塞个耳机,听音乐,听曲子,或者看书,有人问我,你哪来那么多时间看书,我其实想说我就是利用这些碎片时间读的书。后来才知道这是多么不好的习惯,从那以后,每当早上跑步的时候,我专心致力于跑步,用心感受抬脚,抬腿,呼吸,以及周围的风景,我第一次跑进小区最后的一个院子巷道,看着东方的一轮太阳在我眼前升起,觉得旭日好美,以前还跑到外地去看日出;坐车或者走路的时候我直接把手机扔包里,专心欣赏路边的风景,每当经过广场的时候,时而听见鸟儿在我耳畔鸣唱,时而闻着花香,时而看着大爷大妈们跳广场舞,印度舞,同样伴随着动听的音乐以及专注的打太极的他们,看着他们我的心里也升腾了一层活力,这才是真实的生活场景。而我平时虽然塞着耳机,声音调到最大,仿佛要把我和嘈杂的外界隔离开,沉浸在我自己的世界里。还有最近,我下班回家时看到夕阳透过斑驳的树照射进来,我一移动,一闪一闪亮星星,好似晚上的星星。我停下来看了一会,好美的瞬间,可惜我平时从来不曾看到过,感受到过。包括吃饭,原来一般看手机一边吃饭,现在吃饭的时候我只用心吃饭,感受饭菜的香甜,果真觉得比原来香。
   我现在对我女儿也是这样要求,只要求她一时间只干一件事,而不是一心多用,旨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这是很好的一个教育的嵌入点。李大钊也曾经说过: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能做好一件事就已经很优秀了,同时做很多事情结果是哪一个都没做好。

三、刻意练习和番茄工作法
    1.刻意练习: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和科学家罗伯特.普尔经过大量的研究后指出:所谓天才,其本质是“正确的方法”加上“大量的练习”。这个方法对于我学习古筝过程中感受深刻。古筝,作为中华民族的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对很多成人来说,看着入门简单,有的老师会告诉你一节课就可以教会一首简单的曲子《沧海一声笑》,我自己也确实第一节课就学会了弹奏该曲子,但是越学到后边越感觉难,难点在于它的左手,那些老艺术家的精髓就在左手上,柔滑按颤音等等都是需要左手通过配合右手才能表达出来,而这些音的掌握全在于左手按的力度,按得深浅位置不一样,出来的音色也不一样,比如滑音,按音4发和7嘻,正确的音高位置就在某一个点,超过正确点一丢丢音就不准了。我们业余的学习者,并不像专业学生一样,没有经过大量的专业训练,刚开始就凭感觉按,很多情况下按出的音不准,总觉得自己耳朵不好使,听不出来高低。后来我跟着线上的高老师学习,她教了我们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就跟着每天练习,遵循先听后唱的模式10分钟-20分钟,调准音后闭上眼睛仔细听,用全部的专注力训练自己的耳朵,就这样经过几个月的大量练习,突然有一天我也能听出来一些我自己按得准不准。还有在练习左右手配合曲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第一,练熟练右手的曲子,同时唱出旋律;第二步,单练习左手的曲子,继而增加到弹左手唱右手旋律的程度;第三步,左右手非常慢的一起配合练习,第四步,双手熟练之后加速度。在此过程中,我正是遵循了刻意练习的原则,不断地徘徊在舒适区边缘,避开困难区,一点一点地不断扩大我的拉伸区,慢慢达到自己的小目标。
  2.番茄工作法
  它的核心是先极其专注地工作25分钟,然后休息5分钟,如此循环往复。也即极度专注+主动休息的模式。这个方法我最近试了一下,确实好用。在此理论里,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极其专注时间25分钟”,和“休息时间5分钟”,就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我刚开始用这个理论,第一次即10分钟的专注+5分钟的休息,第2次,15分钟的专注+5分钟的休息时间,第三次,20分钟的专注+10分钟的休息时间,循序渐进,慢慢提高专注时间。这个方法在孩子身上也同样可以很好地应用。
 

四、反馈机制和自我反思
1.反馈机制
    科学的学习策略是产出作品,获取反馈,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去“玩玩玩”,而不是一味地努力坚持,让理智脑苦苦的去“学学学”。这里的反馈方式有很多,比如,写文章后获得的点评和点赞,跑步后发到朋友圈后收到的称赞和鼓励,学习乐器后录的小曲子的小视频后得到的肯定和关注等等,这部分被称为正向反馈,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会受到一些需要改进的小瑕疵等等,我们都要客观的去看待这个问题,如果对方发自肺腑的指出自己的不足,我们就应该虚心接纳,不断改进,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知道了这个好方法也同样有助于教育孩子。比如,孩子写字,第一次写了后,明显写的不好,我们作为家长要给孩子反馈,不能来一句:你看你写的多难看,简直就像蜘蛛爬过的。这样一上来就给的是负面反馈,会严厉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下次她肯定就不写了。我们可以说“宝贝,你今天写字写的很认真,但是妈妈希望你下次可以把具体的某一些字写的更漂亮一些”,第二次,夸孩子今天写的比昨天整体好一些了,再具体的称赞她某一些字的某一些笔画写得好,顺便画出来,但是希望下次写的更好一些,第三次,还是在第二天的基础上找出优势去夸,顺便可以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一次次的循环,孩子收到反馈后会更加喜欢上写字,会越来越好的。
    2、自我反思。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谁也不敢说自己做的永远都是对的。重要的是犯错之后的反省很重要。这点我们要像孩子学习,孩子们犯错快,同样改错也快。很多大人现在总是自以为是,即使自己错了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要践行“知错改错不认错”。其实,承认自己错了,又怎么样?很丢人吗?从心态上改变这一点,承认自己的平庸,知错了就要改错。每天不断反省自己,修炼自己,这样我们才会走的越来越远。
    借用本文的句子来结束:即使你没有万贯家财,也可以通过提升觉知来增强自己感知世界、完善自我的能力。有了觉知,我们就能慢慢过上一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