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莫言的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共12篇20.7万字,莫言用平均不到两万字的篇幅讲了很多人跌宕起伏的一生、讲了不同年代的人情世态,读起来很有感触。因为他所讲的故事,在我数十年的人生经历与见闻中,仿佛都找得到影子。尤其是《左镰》这篇文章,读来别有一番滋味。
《左镰》讲了一个沉重的故事。喜子和欢子是兄妹,喜子是傻子,光着身体到处乱跑,欢子总是跟着护着哥哥。孩童们恶作剧的嬉闹,打伤了喜子和护他的欢子。这件事在成人的利益纠葛与道德绑架下,演变成一场惨烈的悲剧——那个最聪明也最顽皮的孩子田奎被父亲砍掉右手,从天资聪颖的少年变成失去右手、用左镰的割草人。
对这场飞来人祸,田奎始终既无怨言、也不提及。用坚韧接受伤残的事实,用沉默表达对现实无奈妥协。欢子嫁人后亲人陆续死去,媒婆对田奎提亲,问他敢不敢娶欢子,他只淡淡地说了一个“敢”字,这是他对命运的接受,伤残的他只能娶一个寡妇;也是他对自我的救赎,他曾经伤害过这个女孩和她的傻哥哥。这一“敢”字,蕴含了无尽的沧桑与力量,读来有一种沉甸甸的宿命感。
在我的儿童时期,确实见过类似的事情:孩子之间打架了,家长为了他心里的公平正义、为了成年人之间的和气,打折自己孩子的手、打破自己孩子的头、撕裂自己孩子的耳朵。而被打的孩子,以及其他所有的孩子,谁都没有质疑过这样做是“为他们好”。施暴者还会赢得教子严格的美名,那淘气的孩子因此确实老实了一段时间。
如果不是读到《左镰》,我还意识不到,那暴行伤害的不只是孩子的身体,还扼杀了孩子的天性、甚至改变了孩子本该阳光灿烂的人生!有一位小时候经常被父亲狠狠修理的小孩长大后喝农药死了。莫言用《左镰》割开了残暴的“不护短”中成年人的虚荣、“为你好”中成年人的虚伪的真相,而这些,是那一代成年人与当年的孩子们都没有意识到的。
小说中对打铁一段的描写读起来荡气回肠:“三个人站成三角形,三柄锤互相追逐着,密不通风,有排山倒海之势,有雷霆万钧之力,最柔软的和最坚硬的,最冷的和最热的,最残酷的和最温柔的,混合在一起,像一首激昂高亢又婉转低回的音乐。这就是劳动,这就是就是创造,这就是生活。少年就这样成长,梦想就这样成为现实,爱恨情仇都在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锻打中得到了呈现与消解。”
读这段文字的时候,那密不透风、排山倒海的铁锤追逐,恰如少年跌跌撞撞、来不及等待的成长;那雷霆万钧之力,是少年承受的成长之伤、成长之痛;而其中冷与热、残酷与温柔交织在一起,连悲忿都找不到理由。于是,“爱恨情仇都在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锻打中得到了呈现与消解。”
好在,对孩子身体暴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可是,用冠冕堂皇理由对孩子变相施暴的现象还有没有呢?不敢多想。
莫言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在故事中有时候是亲历者见证人,有时候是听闻者,他从一个人儿时讲到老年,虽然中间留白很多,但他有本事让这个人物立起来。他的故事说的是人物命运、揭示的是社会现实。为了记得这本书的阅读,将每篇小说作简单的陈述。
《斗士》的主人公武功性格极端,行事怪诞,在村里广泛结怨。他用恶毒的语言和手段报复他人,导致村里人对他又怕又恨。这个无赖最后成了低保户被村民供养。像这样又臭又硬的人在现实中何其多也!实在可恶,也实在可怜!
《贼指花》的故事以一场在松花江上举行的笔友会为背景,刻画了参与作家的群体形象。讲了一个颇有悬念的故事:在聚会后,胡东年的钱包被偷,引发了一系列猜测和怀疑。多年后,通过叙述者的回忆和揭示,发现真正的窃贼是《松花江》月刊的诗歌编辑武英杰。武英杰身手不凡,表面上是反扒英雄,实则是个隐藏的小偷。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多面性和文学圈中的各种纠葛,讲得巧妙又生动。
《等待摩西》主人公柳卫东(原名柳摩西)在“文革”期间带头批斗自己的基督徒爷爷,后因家庭成分问题未能参军。他与大五岁的马秀美相恋,遭到女方家人反对,但两人坚持结婚。改革开放后,柳卫东成为东北乡首富,却突然失踪三十年,最终回归家庭,改回原名柳摩西。《地主的眼神》讲述了老地主孙敬贤在麦收时的表现,以及改革开放后他隆重的葬礼。这两个故事中的隐喻如莫言一贯所为:时代对被压制的特殊群体中个人命运的影响。
《诗人金希普》塑造了一名虚荣心极强,为了名利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欺骗和伤害他人的、俗不可耐、专事钻营的骗子诗人金希普。《表弟宁赛叶》则塑造了金希普的朋友、莫言的表弟,一个自命不凡、眼高手低、自诩才华盖过莫言,却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三十多岁了还靠父母养着自己和老婆孩子的妄想狂。这两篇小说讽刺了那些用文学做大旗招摇撞骗、或用文学做遮羞布躺平摆烂的人。
《澡堂与红床》故事分为两部分。“澡堂”描写了棉花加工厂改造成澡堂后发生的一场打架事件。“红床”则讲述了“我”因脚痛去洗脚场所,了解到矿工的女儿为了生计在按摩院工作。故事通过人物对话,展现了普通人在时代变迁中的生存状态,以及社会底层的生活现实。
《晚熟的人》中蒋二曾被视为“傻子”,却在时代变迁中抓住机遇,展现了“晚熟”者的生存智慧。《天下太平》故事发生在一个名为“天下太平”的小村庄,通过小奥的经历,反映了中国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剧烈变化,以及人们在变革中寻找新定位的艰难。
《红唇绿嘴》塑造了“网络大咖”覃桂英这一角色。她年轻时劣迹斑斑,年老后却精通互联网运作,运营多个公众号,靠贩卖谣言发家致富。覃桂英的“晚熟”并非真正的成长,而是投机取巧的产物,反映了网络时代部分人的生存状态。其中以毒攻毒制服覃桂英,也反映了农村基层管理的复杂性。
《火把与口哨》讲述“三婶”的悲怆人生。她遭遇丈夫矿难、儿子被狼叼走、女儿喝农药自杀等连番打击,最终自制火把、狼牙棒,深夜杀入狼窝为子复仇,而后气绝身亡。故事充满传奇性与荒诞性,展现了一位弱女子在极端苦难下的挣扎与抗争。
这些故事读起来都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