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梦溪笔谈》《容斋随笔》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1-17 07:40:45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梦溪笔谈》《容斋随笔》读后感

被称为北宋笔记之冠的《梦溪笔谈》和南宋的《容斋随笔》赫然在目。

事实上,汪曾祺也很喜欢这两套书。他后来回忆说:“其实我读的书并不是很多,他特别喜欢的是《梦溪笔谈》、《容斋随笔》、一类的东西,所以对岁时、风土、历史、传说都有感情。”

也有人这样评价《梦溪笔谈》:“今天拿出来看,一点不弱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任何一本著作,一点不弱于达芬奇。”

01

甫一面世,被封神作

包罗万象,攘括古今

这部成书于1000多年前的北宋,一问世就成为了当时的畅销书,人们争相传阅。

它一共分30卷,其中《笔谈》26卷,《补笔谈》3卷,《续笔谈》1卷。全书有十七目,凡609条。内容涉及历史、政治、文学、天文、、化学、音乐等各个门类学科,其价值非凡。

这部书一面世,就被封神。

中国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有两项出现在《梦溪笔谈》里,就是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这在我国古代著作里绝无仅有。

比如关于文学和历史中经常出现的古地名章华台和云梦泽,沈括就再三考证,甚至亲自去实地考察,纠正了一直流传的缪误。

甚至李白的《蜀道难》写作背景和动机,沈括也发挥出考据癖的特长点。

他利用自己在朝为官,可以查阅皇宫典籍的便利,反复查阅比较,得出当时李白写这首诗时候,严武还并没有当上剑南节度使,这就推翻了《旧唐书》“李白《蜀道难》是讽刺当时剑南节度使严武的说法。

可以这么说,这部书看完后你肯定会大呼过瘾!

这枚考据男,简直就是无所不通的科普帝。 原来这书趣味颇多,包括竟然如此甚广。

成人看完是博学多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吹得了牛扯得了蛋。

孩子读起来也不吃力,还挺有趣。可以从小文理兼通,早早打下兴趣基础,将来也是枚妥妥学霸,未来沈括也难说。

02

文理样样精,超级大学霸

官二代,无学不尽其才

这枚妥妥的文理样样精通的超级大学霸到底是何方牛人?

用现在的话说,沈括真是赶上了好时代了。我们语文课本上熟悉的文学家有三苏,范仲淹,欧阳修,柳永,晏殊,梅尧臣等就有幸生活在这个宋仁宗的鼎盛时代。

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官二代,幼年随父宦游各地。进士及第。

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三司使等职。等于把大宋重要岗位都历练了一遍。

这为他后来写《梦溪笔谈》提供了重要帮助。

有次沈括读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明显不合常理的自然景象,让沈括忍不住批评道,大诗人白居易也写出这样自相矛盾的句子。

过了几年,恰逢四月时节,沈括来到庐山游玩,当登到山顶时,眼前的景色让他大吃一惊,一路走来,山下已经是百花凋谢,而山顶上却桃花争艳。

沈括顾不得欣赏山水,马上寻找原因,他进行实地测量后发现,原来大林寺海拔约1200米,比平地气温低了7摄氏度左右。

于是,《梦溪笔谈》中就出现这样一段话:“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有四月花,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

可以这么说,放眼整个北宋,能把文学、历史、政治、科学、甚至艺术打通,除了沈括和他的《梦溪笔谈》,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这么有趣,又无所不精的有趣科普帝人和有趣之书。

如果放在当下,这样文理俱通的超级大学霸,更是妥妥的人生大赢家。

03

填补历史空白

天文、地理皆在这套书


宋朝是个文化高度发达的朝代,涌现了一大批文化巨匠。

《梦溪笔谈》中对这些文人的记载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其包括寇准、王安石、晏殊、林逋等人。

由于沈括和他们都有交往,所有这些文人轶事的记载对后人了解文人的性格侧面提供参考,与其他史料相比较则能够对史料的正确与否作出考证,使文人的纪传更加准确无误。


沈括不但精通文理,就是对对书画艺术也具有浓厚的兴趣,他是北宋著名的书画收藏家和鉴赏评论家。

《梦溪笔谈》书画中首次对曾盛极一时的南唐(江南)山水画董源、巨然画派风格特征进行了概括与描述。

将其与现存董巨山水画迹(如《夏山图》《潇湘图》《夏景山口待渡图》《万壑松风图》等)对照,可见是高度一致的。

甚至在《梦溪笔谈》中,沈括还发表了一个有趣的大胆预言:

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为之,盖石油至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造煤人盖未知石烟之利也。


1000多年后的今天,世界围绕石油发动的每场战争,再次证明了《梦溪笔谈》的神预言。

04

北宋笔记之冠

语文课本里的必读

沈括的《梦溪笔谈》自问世以来,历史上一向深受好评,与南宋洪迈的《容斋随笔》、一起被学界推为“宋代两大笔记”。

而《梦溪笔谈》又因见识广博、文辞出众而尤为适合非专业大众和学生阅读。


《梦溪笔谈》是风格迥异,又兼具文学底蕴的著作,历来被看做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许多篇目被选至中小学的语文课本中。

因此,成人和孩子,收藏一套《梦溪笔谈》不仅仅可以彰显自身的文化底蕴,还可以拓宽孩子们的阅读面,增加见闻。

06

伟人晚年还爱读这本书

姜文也喜欢赞不绝口

1976年8月26日晚9时45分,重病在身的伟人突然要秘书去找一部《容斋随笔》来。此时,离他去世还有半个月的时间,可是,伟人还向秘书索要该书。秘书很快从北京图书馆把书借来了。

重病之中仍想看《容斋随笔》,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更加印证了伟人对该书的钟爱。

甚至知乎上有一个许多人关注的热门话题:姜文的阅读量到底有多大?电影圈人都知道姜文博学多才,他老婆周韵2007年一次在访谈中这样说:

“工作上会崇拜他。但是生活中如果用一个导演或者演员来界定他,就太简单了,他更像一个学者。很多人都知道他非常喜欢看《容斋随笔》,看到好的书还会要我一定看,有时候还会给我念上一段。”
这部《容斋随笔》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这不得不从这部书的作者洪迈说起。

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字景庐,号容斋。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宰执、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

洪迈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洪皓,被誉为历史上第二个苏武。洪迈生活在书香门第,他博览群书,即使是小说野史,也没有不涉猎的。而且,他读书还养成了作笔记的习惯。读书之际,每有心得,便随手记下来,集40余年的成果,形成了《容斋随笔》5集,凡74卷。可以说,《容斋随笔》是其读千百部书,集腋成裘的成果,其历时之长,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容斋随笔》作为一部关于经史百家、文学艺术及宋代掌故的笔记,实际上是“随笔”汇集。

洪迈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有价值的掌故、读书时受到的启发或产生的灵感,随手记下,时而还加以评论。

这本书溶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炉,读起来轻松愉快,展卷受益颇多,深得伟人的喜爱。

然而,历史上喜欢这部书的,非止伟人一人,它自诞生之初,就受到上至皇帝,下至士人的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