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物种起源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2-08 09:04:45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物种起源》读后感

也许人们从未想过有一天一位青年乘着一艘探索世界的小船,发现了困扰人们千百年的进化之谜的答案。这个青年就是查理·罗伯特·达尔文,奠定了生物进化论基调的《物种起源》作者。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和物种变异理论,这一理论或许太过骇人,太过颠覆人们的固有认知,在历史中这本书遭受了数不尽的谩骂和质疑。就像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一样,虽饱受质疑但时间会证明一切,后来人站在前人的智慧上去论证、去实践、去发现,真理永远不会埋没。人们把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并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物种起源》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是最伟大的跃升和划时代的里程碑。

《物种起源》全书一共有十五个章节,前十四章根据内容可分为三大主体部分:第一章到第五章、第六章到第十章、第十一章到第十四章,第十五章则是对全书的整理和总结。第一部分是自然选择学说理论建立的论述;第二部分是站在反对立场上去进行质疑,然后再反驳解释,深层次诠释自己的理论;第三部分则是理论实践,使用自然选择理论对地球上一些自然现象作出解释,进一步证实自己自然选择的进化理论是正确的。

在第一部分中,达尔文使用驯养变异来引入,提出物种是可变的,再到自然界中物种变异,生存斗争促进物种变异,自然选择下物种变异,最后提出变异的法则。先是驯化变异,通过长期以来人类选择性的驯养动植物,带来的与野生动植物的变异。产生变种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受精动作之前亲本处理对于生殖细胞受到影响、生活条件的直接影响、习性影响等从而导致不育,物种产生变异。人类活动的选择使动植物从起源上产生了变异,几千年来积累了量变从而发生质变,产生变种。再扩大到自然界中,物种的变异性也是存在的。从个体差异逐渐演变到群体差异,变种与物种无法完全分开,种群越大的物种产生变种的几率越大。生存斗争则是物种变异的催化剂,食物、环境、配偶等都资源都需要去抢夺,优胜略汰,斗争会淘汰掉弱势群体,导致变异呈几何倍进展着。自然环境也是导致变异的因素,自然环境的变化会使子代在亲代的基础上进行变异,也使得亲代会向着子代的身体构造变异。自然选择决定了物种向着最优的方向变异进化。达尔文认为变异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有利的微小变异累积起来,引起了物种构造上的重要差异,这些差异都是与习性有关的。这前四章的内容是著作的核心,标志着自然选择学说的建立。

第二部分从各方面解释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质疑。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拉马克的长颈鹿例子。拉马克认为长颈鹿祖先全部是正常长度脖子的鹿,在自然环境变化过程中,树木逐渐长高,长颈鹿的脖子用进废退,短脖子的鹿无法适应环境所以死亡,而长脖子的鹿能够适应环境,所以生存下来。而达尔文则用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这一现象:长颈鹿的祖先本就有长脖子的和短脖子的,自然环境变化,树木长高,短脖子的鹿无法获取食物而导致死亡,长脖子的鹿因为能够适应树木高度从而生存下来,这一现象符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达尔文选取一些科学发展史上关于进化的论述使用自然选择学说甲乙解释论证,从第三方的角度来证实自然选择学说的真理性。

第三部分则是从地球地质演化过程来佐证自然选择学说,使用大量的生物化石之间的特征变化来见证地质变迁中生物进化的关系。达尔文雀就是最好的例子,在科隆群岛中的鸟雀喙的种类、形态差别很大,但他们的羽毛颜色、体型大小均和南美大陆的相似,达尔文调查发现这些鸟都是一个种的亚种。达尔文调查发现是由于陆地板块运动,导致这些雀分散在13个岛上,随着气候、地理变化雀类生活习性开始转变,鸟喙因食性产生变异,而地理隔离后导致雀产生了生殖隔离,子代不能产生可育后代。在这一部分中达尔文使用大量的自然界的事实来证实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一些历史上科学无法解释的自然事实,有力的证明了自然选择学说的适用性和广泛性。

这三部分之间层层递进,从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用自然选择学说例证质疑——自然选择实例证实。自然选择学说主要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达尔文先是提出变种的概念,认为所有的物种都有共同的祖先,由其产生的变种,然后引出物种生存斗争导致物种向着好的方向进化,产生遗传。这样物种就由物种可变到保留好的习性变化,更能良好的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物种起源》一书的问世在世界掀起了新思潮,对传统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第一次有人用科学的方式解释了遗传和进化,第一次用系统的学说来解释生物进化,为以后的科学研究指出了新方向。

读完此书,仿佛打开了新世界。在高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只是简单的了解了进化论,并没有全文拜读过《物种起源》,没有全方位的了解自然选择学说来源和发展。由于是专业性很强的图书在阅读到第六章学说的难点时候,有好多学说、理念不是很明白需要搜查资料详细了解过才能完全看懂。虽说达尔文已经在使用最通俗易懂给的语言文字了,但是专业性文献需要充足的知识储备才能完全看懂理解作者的观点。看完《物种起源》我有一个问题:生命的起源是什么?最初的生命是什么?达尔文书中强调的生物变异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的,那最开始的生命又是什么呢?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有科学家发现这一事实了。

在书中达尔文使用大量的数据论证自己的观点,科学源于实践在本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果没有达尔文当初的探索就没有今天蓬勃发展的生物科学。达尔文在书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巨大的生命起源进化之树,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就是树根,每一个变异就是树干,再往下就是树枝,这为生物分类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为遗传学发展提供了明确道路。但是人无完人,达尔文的学说也无法解释物种灭绝问题,单纯说地质资料遗漏是无法服众。就像在距今6500万年恐龙灭绝,之后也没有相似物种保留,自然选择学说也是无法解释原因的。

正如开篇达尔文的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当今社会也是如此的。时代在发展,科技进步飞速,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我们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充实自己,学习新的知识,了解世界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积极创新、学以致用,将自己的力量贡献给社会,创造更大的效用价值。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社会会淘汰跟不上脚步的人。坚持量变引起质变,任何事情坚持百遍千遍,做精做细,就会产生质的飞跃。做一个适应社会、奉献社会、创造和谐社会的可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