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有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7-30 07:05:12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那一条静静的顿河

读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有感

—燕子

    《静静的顿河》这本书名起得非常有深远寓意,俄国的南部在地理上属于俄国大草原,地势比较平坦,顿河流到这里变得缓慢和平静。虽然无声无息,但却又坚定地卷裹着一切,缓缓前行,这何其像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

    顿河与我离的很远,哥萨克人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我无法想象它的样子,只能想象它宽阔的河流在日夜不停地奔袭。百度上说:顿河因其河水流动的声音很轻,很安静,所以在世界上享有“静静的顿河”美誉。

    当我合起这本长篇巨著,肖洛霍夫笔下生动的顿河却不再是静静的。它奔涌着无数的,难以消失的画面。一幅幅色彩鲜明的顿河哥萨克人的风俗画,那种独特的、中世纪式的生活方式,他们的习惯、性格、气质以及传统的道德、观念反复交替呈现在我眼前。

    一直以来,我以为只有中国传统的男人才对女人的贞操看的很重,娶不到处女曾经是中国传统男人内心的耻辱。而《静静的顿河》同样为读者展现了这样的故事:女主人公阿克西妮亚在少女时期就遭到了自己生父的强奸,正因为结婚时不是处女,新婚的第二天,她就面对着丈夫司契潘的毒打,以及婆婆移交的繁重家务,而这种毒打却是无休止的噩梦的开始。

    在兜兜转转间,战争把看似平静的生活打破。在穿插着炮火,征战的时光里,私奔,偷情,充斥着真实的生活。

    阿克西妮亚在家暴丈夫的折磨下,出轨了格里高利,这个男人徘徊在妻子与情妇之间,格里高利一边深爱情人阿克西妮娅,一边对妻子娜塔莉亚时冷时热,而最终,他还是选择和阿克西妮娅私奔,这对于他的妻子娜塔莉亚来说是莫大的羞辱,于是她选择了自杀,但是并没有死成,她成了歪脖子女人。当娜塔莉亚再次怀孕,她不愿意再生下格里高利的孩子,因为流产大出血,这个没有被命运眷顾的可怜女人死于堕胎。

    娜塔莉亚的结局是悲惨的,而在小说结尾,情妇阿克西妮娅的结局也同样不幸,她被子弹击中死去。失去情妇的格里高利也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他辗转流落各地,最后,终于身心疲惫地回到顿河岸的家。此时,父母、兄嫂、妻女,均已去世,他唯一拥有的就是年幼的儿子——米夏洛。作者在小说的最后为大家留下了一个希望,这个孩子就是哥萨克的未来。

    格里高利无疑是个英雄,即便是在战争中,他也心怀仁慈,他看到别的军官虐杀俘虏的时候他会心生不满,可是他对自己漂亮善良的妻子,却是狠心地,一次又一次在摇摆不定之中,将她抛弃。

    男主人公最后回到了顿河,那里是他生命来时的地方,他回来了,所有的失去都像是一场梦。痴心的妻子,执着的情妇,倔强的父亲……一切都像是一场梦,像极了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嗷嗷待哺时从摇篮里来,最后还是要回到床上。

   《静静的顿河》展示了1912到1922年间,俄国社会的独特群体——顿河地区哥萨克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以及国内战争中的苦难历程。这本书仅中文译本全文就有150万字,前后一共四部,肖洛霍夫前后一共用了14年才完成,而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第一部完成的时候作者年仅23岁。此书出版后立即引起轰动,斯大林本人还亲自接见了肖洛霍夫,1965年此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有人就曾评价说,《静静的顿河》是一部堪比《悲惨世界》的超一流的文学巨著。《静静的顿河》把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怆描绘的淋淋尽致。1965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颁奖仪式上,瑞典国王亲自为肖洛霍夫颁奖。

  网络资料:

    肖洛霍夫还是当年唯一一位被苏联政府批准到国外领取诺贝尔奖的人。1958年,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作品《日瓦戈医生》就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其作品在苏联国内被禁,苏联政府当时通知帕斯捷尔纳克如果他敢到瑞典领奖,就会被禁止返回苏联。而另一位1970年因为那本《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索尔仁尼琴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没有能去领奖。

    由于作品的巨大成功,在社会上反响实在太大,有人猜疑不是作者本人的作品,1929年,斯大林为了此事专门指示成立了一个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组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还使用了现代的语言学研究方法,最后在看到肖洛霍夫的手稿后,经过仔细甄别,终于确认《静静的顿河》确实是他本人写的。还了这位天才的一个清白。

     如今,顿河依然在流淌,而故事的主人公已经栖息在历史的河床上。重温经典,值得花时间读一读这本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