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白鹿原》有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9-27 08:22:19归属于名著读后感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读《白鹿原》有感

与前两部小说不同,《白鹿原》这部小说开篇第一句,就让我触目惊心。我清楚地记得文中第一句是这么写的:“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娶过七房女人”这句话很有深意,不禁让我想起几年前读过的一本书,《百年孤独》开头的第一句是:“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亚诺• 布恩迪亚上校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正如自己联想的一样,这两部小说的开头都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可以确切地说,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百年孤独式开场对作者陈忠实影响深远。《白鹿原》百年孤独式的开篇第一句, 他先提到未来,借白嘉轩的回想来吸引我们继续读下去,让我们好奇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句话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让读者立刻抓住两个关键词:“豪壮”和“七个女人”。“豪壮”一词暗示白嘉轩一生命运多舛,“七个女人”则揭示了女性缺少地位,应了母亲白赵氏说的:“女人不过是一张破旧了的糊窗纸,撕  了就应该尽快重新糊上一张新的”。白嘉轩的 7 个女人前六个,都是娶进门没有多久就死了,而且各有各的死法。

总的来说,前六个女人的早死也是陈忠实为写后来女性命运的悲惨做铺垫,这七个女人的命运,大致分为两类,一是逆来顺受,没有反抗精神;二是具有追求生命的勇气和反抗精神。前四个女人没有反抗精神,在圆房之夜,听从认之白嘉轩。后三个女人,知道白嘉轩“名硬”后,在圆房之夜,害怕白嘉轩害死自己,于是选择反抗。但是不管反抗与否,到最后他们的结果都是悲惨的,早早死亡。   造成这六个女人死亡的悲惨结局,很大一部分是受到封建制度摧残,被父母任意买卖,没有一点人身自由,虽然有的女性奋起反抗,但也是懦弱的反抗的垂死者,不会成功。

反抗之后的失败者继续沦为男性的附属工具,甚至命运更加悲惨,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失败性,被封建枷锁桎梏,没有人身自由。

与白嘉轩有关的女性命运的悲惨,恰恰反映了他命运的豪壮。他是白鹿原上儒家思想精神的传承与实践者。因为古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无论如何?他也要取得一房媳妇生儿子,继续继承老白家的香火,这也是白嘉轩父亲白秉德生前的遗言。

开始的时候还考虑门当户对,但是媳妇一个接着一个死去,也顾不得这些,只要家人同意,哪怕对方家里穷也没关系,可见,在他看来,传宗接代的重要性。文章对白嘉轩与七个女人的方式描写,暗示了白嘉轩生命力顽强,体格健壮。经得起七娶六丧的折磨。

除此之外,白嘉轩热爱生活,   热爱劳动,一生勤勤恳恳,经历了家庭、白鹿原、国家的变化无常,但是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原则、自己的身份和自己的家训。他常常规范自己的行为,言传身教,为白鹿原村民树立了楷模,一直践行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古人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白鹿原》这部小说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以白家为代表的白鹿原上的百姓是封建保守的碉堡,更是奉承着宗法文化封建思想。

一方面,在他们的婚姻里,责任大于爱情,爱情是责任的附属品,有没有都可以。白嘉轩娶了七个妻子,   都没有体会到爱情,他甚至忘记了前六个妻子长什么模样。所以,白嘉轩无疑是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物,白鹿原上的百姓的爱情也是悲惨的,同时也预示着小说悲惨的结局。

另一方面,白鹿原上的人总是将种族的繁衍作为自己的家族最大的责任,总认为结婚的目的就是为了延续香火,发枝散叶。总是拿“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来解释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其实,从某种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古人的这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是在赤裸裸的掩饰性欲。

从古至今,人们每每谈到这方面的问题(涉及性的边缘),就会面面相觑,表情严肃(表面上对性轻视和否定,然则内心五味杂陈),避而谈之,应激反应就是有伤脸面。而我个人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正常,不应该回避,而应重视直面的问题。几千年前,孟子就曾经说过:“食色,性也”。

可以说性欲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之一,与人类生存繁衍休戚相关,就算是宋代后,存天理灭人欲,性也是无法避免的。诗人白行简也写了《天地阴阳交欢大悦府赋》大赞性欲。所以我认为性欲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话题,正确的认识,了解,而不是一味的躲避否认,最后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最合适的表现就是文中的白孝文,因为得不到正确的性

理解和引导,长期心理受到压抑,极度的渴望而又得不到,最终在田小娥身上爆发出来。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白孝文,只因他说了一句:“谁走不出这原,谁一辈子都没

出息”。这是白孝文在回原上进祠堂认祖宗起身离开家门,在路上说的一句话。

白孝文清醒得发现这些复活的情愫,仅仅只能引发怀旧的性质,却根本不想重新再去领受恰如一只红冠 如翎如帜的公鸡,发现了曾经哺育自己的那只蛋壳,却再也无法重新蜷缩其中,体验蛋壳里头的全部美妙了,它还是更喜欢跳上墙头跃上柴禾垛顶引颈鸣唱。

是的,不管是古人还是今   人,虽然他们对故乡有着浓浓的深情,可没有一个人愿意再回到家乡生活于斯,最多垂老时   叶落归根或者将骨骸埋在故乡,再也无法重新蜷缩其中,体验蛋壳里头的全部美妙了。

而回   来已是另外一码事。同时,当白孝文体验过权利和官职带来的快感,想到自己走下白鹿原是其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是他人生辉煌历程的开始,白孝文衣锦还乡发出一声:“谁走不出这原,谁一辈子都没出息”的感慨, 顿时,心有感触:“男儿志在四方”。

自己辛辛苦苦花了三天的时间,换来的却是小说的悲剧。白孝文杀了黑娃?一开始的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难道是因为我的价值观扭曲了?还是我不明黑白了? 但我又会再追问自己,是什么改变了我?我的回答是现实,灌输的思想和现实出现了偏差引起的。

我们的社会总是弘扬“真善美”的思想,尤其是很多电视剧的大结局(白鹿原电视版的大结局是圆满的,剧中还对白孝文进行大力的抹黑),就是为了迎合大众。突然我就有了个疑问(曾经我的高中老师也说过),为什么坏人非得像坏人?为什么坏人就要被惩治,好人就留到了最后?我不是反对这个,而是现实中会出现一些不是这样结局的事情,编剧看起来的好意,却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就是让更多的人不相信“好人好报,坏人短命”这样的故事,随之就会出现价值判断的扭曲。

很多人都没有考虑到这样的故事会带来什么危害,以为歌颂永远不会带来负面效应,但是事实就是这样,除非我们的社会再也不会出现“碰瓷”   这样的现象,不然人的价值判断会被这样的电视剧加速扭曲到让人质疑自己的程度。

其实,媒体像我们弘扬真善美的价值观是正确的,想让我们变好,变善良的初心也是确切的,因为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更加和谐,这个社会才能更加美好。

但是他们似乎忘了致命的一点,这个社会的本质,还没有到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在这种未成熟的社会状态下,让所有的人都善良起来已经很难了,更何况是让所有的人都保持着善良。

看到这大家可能会有疑问有,为什么人们不再保持善良了呢?那是因为当你提出一个美好的思想观念,让人们去学习实践,然而,当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得出了与理论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的的结果,就会对这个观念产生疑问甚至提出质疑。既而,人们就会产生价值观迷惑。

所以,目前社会媒体需要做的就是,客观地看待这个社会,提供一个客观的社会价值观,从小就让孩子知道这个社会是什么样子的,而不是让孩子活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里,直到伤的遍体鳞肤才知道这个社会真正的面目。

由此想来,《白鹿原》这部小说的结局再合理不过的了,不愧是作者陈忠实的神来之笔。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魔幻现实主义”这个词本身的意思,理解“魔幻”就比较好理解魔幻现实主义,魔幻是指魔法和幻想,指现实不存在或还未实现的东西,魔幻现实主义就是用幻想中的世界反映现实世界的问题。那魔幻现实主义是一种什么样的创作方法呢?

他是指通过“魔法”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的一种创作方法。魔幻现实主义是工具、是途径,表现生活是目的,用魔幻的东西将显示隐去,展示给读者一个循环往复的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混合,主客观事物的空间失去界限的世界。

小说创作继承发扬了拉美大陆古印度安各族文化的传统,极富民族特色,成为当代pe shou人们关注的一种文学现象,它具有与众不同的的鲜明而独特的特征,将新闻报道般的写实与神奇的幻想结合起来,采用模糊化技巧和神话模式,表现拉丁美洲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这是魔幻现实主义突出的艺术特征。

此外,魔幻现实主义作为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而独特的基本特征。魔幻现实主义作为拉丁美洲所特有的文学样式,他是具有着与众不同的鲜明而独特的基本特征。第一个特征是:用魔幻的手法反映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生活。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笔下,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与传统现实主义定义中的“现实”,有着根本的区别。

在所有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这种令人不可思议的“神奇现实”比比皆是,这一点,正是魔幻现实主义的重要标志。第二个特征是: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

这里,最根本的核心是“真实”二字,所有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都以此作为基本立足点。不管作品采用什么样的“魔幻”、“神奇”手段,它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反映和揭露拉丁美洲黑暗如磐的现实。

比如《佩德罗•帕拉莫》反映的就是封建大庄园主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欺压。佩德罗在小说中是一个鬼魂,但在拉丁美洲现实生活中却是实实在在的真人。第三个特征是:“魔幻”表现手法的成功运用。

魔幻现实主义和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表现手法的“魔幻”性,这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又一显著特征。  

今天我们看的这部小说就是在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下写成的。陈忠实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为他打开了小说书写的另一种形式,也就是后来被称呼的魔幻现实主义写法。

他第一次看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时最直接的阅读感受是“陌生、震撼”。陌生是因为这部小说形态完全不同于他之前看到的欧美文学,既不属于写实主义,也非现代派,与此同时小说的内容又很震撼。

在马尔克斯的影响下,陈忠实在创作《白鹿原》时,借鉴了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同时在小说的情节设置、叙述视角以及细节描写等表现技法上向《百年孤独》也多有学习。再次,马尔克斯也影响了《白鹿原》的创作思想,激发了其对民族文化意义的探讨。

陈忠实的作品是成功的,并不落于生搬硬套的拙劣模仿,而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它的容汇贯通,他成功的将一种舶来的写作手法融入了中国的传统元素:植根于中国的社会现实,彰显独特的地域文化,充满中国神秘特色等等。

还有一个大家分常值得注意的问题:白鹿原这部小说是在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下写成的,但并不代表,从古至今,所有的中国作家都受其影响,因为魔化现实主义不是什么珀莱品?

中国自古有之。所以,有些作家的小说只不过是在传承这个手艺。就像作家陈永松说的:中国文学的源头就是魔幻的。

鬼、神、妖、怪,全世界的区别不是太大,天堂地狱的描述区别也不是太大,每个民族都有。中国文学从源头谈起就是魔幻的,《山海经》、六朝志怪《神异经》、《搜神记》到《聊斋志异》、《夜雨秋灯录》,再到《西游记》,是有着清晰脉络的。

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根本不是学西方的,只是因为拉美魔幻现实主义风靡后,我们才突然意识到中国的文学除了现实主义,还有一种志怪小说,其实它们就是中国自己的魔幻现实主义。”

以上是我个人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的初步分析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