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秦腔》读后感13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11-04 09:21:47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秦腔》读后感

       两天半的时间将贾平凹的《秦腔》粗略读了一遍,五百一十多页,多少字不知。读的时候,第一天在图书馆从上午九点读到下午五点,用力过猛,导致脖子只能平伸不能弯,难受至极。读后,有所思,也茫茫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感觉书中的场景与我所生活的有些相似。书中的故事与人物多是平平淡淡,是在正常不过的农村事,但却将游子的思绪引到自己的家乡中。

       首先对于文章名,当没有读书之前会感觉这是一本写与陕西地区秦腔有关的事,读后发现不然。剧中虽然也写夏天智与其儿媳白雪爱好秦腔,甚至中星担任县剧团团长,但这只是小说的一部分,并不能将小说的全部内容涵盖完。但如果不以秦腔命名,则怎么命呢?是我的故乡?还是清风街往事?还是夏世家族?夏家四兄弟?文章的命名有时是一种意境,例如平凡的世界,就写普通人的平凡的生活。那么如果河南人写自己的故乡是否可以以《豫剧》命名呢?我实在是不敢,因为据我所知,我所生活的小村子七八十户人家没有听到唱豫剧的。

       再说人员构成,其实在农村,一个村庄大多是由一两个大姓再由其他个外来的人构成。我庄也差不多,是由一个主要的姓,和三五个其他姓氏组成。其他姓氏,人数在增长。再说比较出名的人,有在县城做官的,有公安,有做生意发财的,也有在部队的,也有民办教师。有打铁的,有看病的,也有木工。有去煤矿的,有建筑队包工头,有去工地,有去足浴,卖木耳,卖香菇,最近是买棉花和去新疆种瓜。仔细分析,在我庄这百八十户,其实职业和工作真的挺不少,也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发展,不过村里现在是老人多,小孩多,很少见到年轻人。

       对于贾平凹的作品我只粗读过两本 ,一本是《废都》,一本是《秦腔》。两本书中都有男女之爱。《秦腔》中也有不少,从辈分来分,首先是夏天义与俊奇他娘(地主之妻),接下来,村委有上善和金莲,庆玉和黑娥,三踅和白娥,小一辈是陈星和翠翠。这其中不乏利益交换,有的是为了免受批斗,有的是为了找了个好工作,有的是偶像派会唱歌,有的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最近爆火的村委会就是如此)。再来看《废都》,是一个出名作家和几个女子之间的故事,有的图财,有的图名气,在我看来多数也是性贿赂的升华版,不过最后确实是有点爱情。为什么作品中总是写这些呢?我认为是现实,新闻的报道和道听途说的事使我更加确认了。人在财富面前往往很少能经受住诱惑,此为本质或者根本原因,谁不想过的舒服。秦腔中,老中青三代不正是如此?

      书中多是农村的琐事,如葬礼,请乐团,死人了要赔偿,退耕还林,种香菇,种苹果,到后来办酒楼配置有偿服务,办农贸市场等等。我多数遇到过,比如葬礼。我记得我遇到的第一场是我爷爷,那就是十年前的事。庄里的,以及亲戚都来了。我们姓在家的,也就是我叔叔伯伯都来了,当时我大和我二姑在外地(现在还记得很清晰,各种习俗)我们这也种香菇,那几年很火,这几年是种果树。更早是木耳,木耳是黑的好,不过我们这多是黄色的,贩卖木耳一直持续到现在。

      写到这里,不知道写什么了。我发现,在这本书里很少写美食。陕西的美食是很出名的 ,仿佛也写了,优质羊肉汤啥的。而我的家乡也有不少,胡辣汤,羊肉冲汤等。以及小时候吃蛙肉,烤红薯等。多数家里是早上糁子汤加红薯,中午米饭加土豆,晚上捞面条,五谷杂粮养身体,很少有啥特色。随着有钱了,偶尔还会来点火锅、水果、蛋糕等。糁子汤里加点红薯,使红薯的甜与汤糅合在一起,老远一股水蒸气,充饥抗寒,冬天的首选。胡辣汤是外出访友,进城办事才喝的。

      其实我的家乡还有好多事,如为了一颗树,为了一点地,修沟渠,建高速,小时候光屁股下河洗澡到现在河道枯萎,臭气熏天。

      我一直在想,我家乡的事也能写,咋就没人写呢?她也是很平常,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发展。其实在中国的农村里,多数都是秦腔中的清风街。只是他们在中国的大地上悄无声息的存在着,在自己的地盘热闹着。读小说会触发自己的思绪,对很多问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理解之后还是继续沉默下去。

      今天写的是我想的,我想我能好好写。但真正打出来字时候,词不达意。没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一个糁子汤加红薯原非是充饥二字所能涵盖,这就是空想与实际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