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12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5-01 08:14:05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追风筝的人》观后感

看了本书使我对阿富汗有了不一样的了解,我也懂得了为什么有些被战争摧毁了家园的人们不愿意向前走而是一味的回忆过去,因为过去太美好了,而经历了如此美好后却因为战争毁于一旦,远离家乡,辛苦生活。

小说里的主人公阿米尔,懦弱,嫉妒,嫉妒着哈桑一个“外人”能得到父亲的爱与夸赞,在面对哈桑时,看似朋友的关系实则主仆关系,阿米尔与他的父亲一样,即使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但他们都从内心里都把他们当做仆人,这一方面也可能是当时的文化影响。而正是这种文化的熏陶下为哈桑的死埋下了伏笔。小说中,在阿里与哈桑离开时,阿米尔的爸爸大声哭泣,“我从未想过爸爸也会哭泣”,就当时所知道的来说,阿米尔的爸爸勇敢,有能力,重情重义,善良,与阿米尔的懦弱,自私形成了对比,让人不禁怀疑这样的父亲真的会生出并养育了这样的孩子吗?而阿里毅然决然的带哈桑离开又显示出了阿里对哈桑的父爱,那正是阿米尔所一直追求的。就拿阿里与哈桑的离开这个重大转折点,我们来探讨这几个角色的“魅力”。

首先,是主角阿米尔。阿米尔的懦弱来源于他的敏感,我们都知道阿米尔的母亲是难产而死的,在书中,阿米尔也曾提到“我杀死了他的妻子”,他将母亲的死归于自己。而母亲的死又使他缺少了“母亲”——爱与陪伴与性格。为什么说孩子是爱的结晶,父亲与母亲健康的爱才能培养出一个健康的孩子。回过头来,我们可以看出阿米尔的父亲是一个成功的男人,成功的一切让他对孩子也有同样的苛刻,他厌恶阿米尔的懦弱,讨厌他写文学作品,因为他认为他的儿子应该像他一样,即使不是也应该继承他的产业。而阿米尔在父亲提供的这种精神压力与金钱充足的条件下,便开始追求情感,想要得到父亲的爱,所以他对自己也苛刻,而父亲又是一个不会表达的角色,导致了阿米尔一直在追逐风筝。阿里与哈桑的离开,正是出于阿米尔的“谋划”,阿米尔自私又冷漠,为了让自己好受点,不惜去诬陷哈桑。其实结合来说,按理说阿米尔是让人厌恶的,但为什么我却反感不起来呢?这或许是因为作者带入了自己,或许是阿米尔还会因为这个事而良心不安反应出他还未泯灭的良知与童心,又或许是因为他父亲对他情感的影响。

其次,便是阿米尔的父亲。在本书中,阿米尔的父亲几乎帮助了他大半辈子,直至阿米尔结婚。我想阿米尔的懦弱也有父亲的责任,在得知阿米尔懦弱时,父亲不去教会他勇敢,并且他几乎照顾了阿米尔半辈子,不让他遇到挫折,这也告诉了我们不能把孩子保护的太好,而是应该在孩子遇到挫折时进行指引。而在美国生活的时候,阿米尔的父亲即使被病痛折磨着却仍坚持养育着自己的儿子,这里就可以看出阿米尔的父亲很爱他,在阿米尔人生中他确实做到了一个“好父亲”的角色,可在哈桑的人生中呢?在阿里的人生中呢?他与阿米尔一样,都背叛了所对他们忠诚的人。又回到阿里带哈桑离开这件事,我们可以知道,阿米尔的父亲非常痛苦,这份痛苦是因为陪伴自己多年的仆人离开的痛苦,还是因为对不起阿里的痛苦,又或是自己无法继续看着另一个孩子长大的痛苦?我想都有,这就是作者文笔的厉害之处,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

最后,就是我们的哈桑了。在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哈桑忠诚,善良,勇敢,如同天使一般,正是因为他的美好品质,所以他在书中追风筝特别厉害。因为他知足,懂得感恩,所以他早已追到了心中的那只风筝。在面对阿米尔的懦弱时,哈桑还是选择了原谅。“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用生命教会了阿米尔勇敢,教会了他正直。

这本书在阶级背景下,体会出了人性的善与恶。“为你,千千万万遍”,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源于哈桑口中,透过这句话我看到了哈桑的忠诚;第二次出自法里德的口中,透过这句话我看到了阿米尔勇敢的迈出了自己赎罪的第一步而获得了尊敬;第三次出自阿米尔的口中,此时的他或许已经完成了对他自己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