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是听说“荒原狼”的概念,因为看到考试范文里提到了许多陌生的概念,觉得很高大上,很厉害。这本书花了四天左右。(拖了很久……)因为上一本看的是《美丽新世界》,里面的一些疑惑有在这本书中得到答案,比如是关于苦难。
一、简介
二、读书笔记
1.
“每个时代、每种文化、每种风俗和传统都有自己的风格,各有柔和与强硬、甜美与残暴之面,都认为某些痛苦是理所当然的,也都容忍一定的弊端。唯有处于两种时代交替之时,在两种文化、两种宗教发生冲突时,人类的生活才会成为真正的苦难和地狱。……正如一个野蛮人,如果生活在我们这个文明时代,也必然会透不过气来。……”
主要是“野蛮人”触发关键词了,《美丽新世界》里说的苦难的权利,或许只是对于苦难的定义不同,约翰所认为的幸福是在文明人眼中的苦难。在《荒原狼》后文里有这样一句话,“我所需要和渴望的是另一种不幸。这种不幸能让我怀着渴望忍受痛苦,能让我带着欢乐接受死亡。这才是我所期待的不幸或幸福。”所以,约翰所追求的苦难或许是这种苦难。
2.
“'自杀者'的人生性敏感易怒,稍受刺激就会想到自杀。”
“正如每个强项都会成为弱点那样(在有些情况下必然会如此),反过来,典型的自杀者也能将他看似薄弱之处变成力量和支撑。”
自杀者将死亡看作自己神圣的归宿,有一种祭祀的神圣感,所以一切苦难都是那么微不足道。还有另一句话,“不少人因畏死而寻死。自尽似乎是战胜未来不确定性的最极端的手段,当然,以缩短存在为代价。”
有点像朋克式养身,奶茶泡枸杞;天天想死但按时体检……
3.
“我曾是个富有才华的姑娘,决心要像高尚的榜样人物那样生活,要对自己提出高要求,要完成光荣的任务。我能担负伟大的使命,做一个国王的妻子,做一位革命家的情人,做一位天才的姐妹或一位殉道者的母亲。然而生活却只允许我成为一个还算有品位的高级交际花。”
“我想,生活毕竟总是合理的。如果生活讥讽我美丽的梦想,那么我只好认为,我的梦想愚不可及,太不合理。而生活和现实却是不合理的。”
这两句话都是赫米娜所说。很直观的就是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从满腔热忱到怀疑自我,再到接受现实。看到过一个关于律师的吐槽,说自己年轻时总觉得苦一点累一点没关系,只要能够学到东西,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后来回忆起来,觉得再回到那时可能还会不撞南墙不回头,可能只有经历了才会甘心。
“你的内心曾对生活有个构想。你有信仰、有要求。你曾做好准备去付诸行动、去受苦牺牲。然而你却慢慢发现,这个世界根本不要求你有所作为,做出牺牲或做类似的事。你发现,生活并不是一部具有英雄角色或是类似人物的英雄史诗,而只是市民的一间舒适的房间,人们在里面吃饭、喝酒、喝咖啡、编织衣袜、打纸牌、听收音机里播放的音乐,感到心满意足。”
4.
“哈里认为自己有一个或两个灵魂,自己身上存在一种或两种人格,这只是他自己的幻想。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几十、成百、上千种灵魂。”
前面只是觉得指的是一个人有很多种性格,甚至是人格分裂。后来再看到哈里在魔术剧院,如哈里和赫米娜第一次见面时所预言那样,杀死了赫米娜,突然觉得或许这里的灵魂不止是“我”的人格。另外一本书里有一个观点是所有的人都是你,就想起说要爱具体的人,突然觉得会不会哈里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他,他厌恶的,喜欢的,都是他自己,所以,他所需要的是不是去爱每一个自己,尤其是厌恶的自己,如此才能去过“市民”的生活。
三、很有意思的话
人类世界和所谓的文化就像催吐剂。
心满意足,身体无恙,过平庸的日子是好事,在这种平庸的日子里,痛楚或喜悦都不敢肆意大喊,全都轻声细语,踮脚而行。
我们得在这么多的污泥中摸爬滚打,得经过几番瞎折腾之后才能回到家!没有人给我们引路,我们唯一的向导只有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