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小时候看过她的书,大约是第一个接触到的现实主义的当代作家。在她之前总是比较喜欢看苏童,王朔这些人。我看的大概是红处方 ,是讲一个医生 ,以及吸毒者的。从那本书我看到了吸毒的可怕,虽然那时候也有一个纪录片大概叫中华 之剑这样一个名字 ,有许多后都会称之为童年阴影,大概是纪录片十分直白地拍摄了那些吸毒的人的生活 ,十分地恐怖。我大约也是看过一些片段的 ,但是这本书恐怕给我留下的印象要更加无法磨灭 。所以在看到非洲三万里这本书是毕淑敏写的时候我,我就决定要读。
最开始的感觉是她写的游记并没有小说那么好看。见渐渐地,随着她的旅行深入非洲之后,她常常会写一些自己的回忆,比如关于赞比亚和莫桑比克的铁路是中国提供的无息贷款派出了大量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帮助修建的这件事,我完全不了解,听了她的会议居然也想起来我的舅舅也曾去过非洲援建,是否就是这条铁路呢?听她数着铁路的上的枕木回忆着记忆中的那场浩大的援助事件,而面前这条铁路却在建成后几乎没有怎么被使用过,感到我们付出的巨大的牺牲就这样被浪费了,辜负了,但是在那个时代,这次声势浩大的援助的确帮助中国赢得了联合国的席位。
有时候远见确实是十分稀有的能力。那个时候的人恐怕是万难想到今天的国际局势的。但是从今天回首,却真的觉得当初没有走错过一步。
她还说到了一些关于南非的黑人们对种族隔离政策的过去的那种希望遗忘以及宽恕的态度。多少让我觉得有些诧异,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恐怕还是从小被教着不要忘记耻辱。但是我们的不要忘记,更多的恐怕是要知耻而后勇,要后来者居上。他们的宽恕和忘记恐怕也并非要回避,而是希望不要去延续仇恨吧。但是忘记过去真的可以吗?我总是有些疑问的。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以一种螺旋的轨迹上升,在某种意义上,人类总是会不停地去犯同样的错误,在同一个地方摔倒,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如此执着于记录历史 - 我们总是 说要以史为鉴 - 这句话折射出来的是中国人对人类总是不停地重复错误这一个令人感到无望的恶习的所能想到的修正的方法吧。
看完书,有一种感觉,我也想去看看那片完全不同的土地 - 因为我有一种感觉,那片土地即将快速地发展,毕淑敏在书中叙述的景色恐怕很快就会不再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