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青铜资本》读后感8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9-14 09:05:40归属于读后感8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青铜资本》读后感


《青铜资本》是一本资料详实、论证严密、观点新颖的学术著作。它成功地将货币史、经济史与政治史、军事史融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图景:古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从多元的实物货币时代,通过残酷的战争考验,最终锻造出与中央集权帝制相匹配、统一的青铜铸币体系的,从而奠定了古代中国两千余年经济基础的故事。

作者刘三解讲述了从东周周景王到汉武帝时期400多年的中国货币史。青铜货币在这一时期处于主导的地位;马克思说:“货币天然是金银”,不同于西方以金银为主的货币,中国的青铜铸币一直使用到民国时期,它并没有绝对的价值,只是王权皇权的债务凭证,是一种信用货币。但是这种货币不能乱发,不然会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造成政权更迭。(当政者往往控制不住,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方法)

秦国只是亡于苛政吗?


在我们的印象中,秦国统一天下之后,二世而亡,多半原因是因为它的苛政,即所谓的轻罪重罚,大兴土木(修造长城、阿房宫,秦始皇陵)。作者在书中指出,秦国的灭亡是因为秦二世的债务暴雷,秦国通过商鞅的变法鼓励立军功(可以获得金钱,土地和爵位),同时有大量的官吏需要供养,加之大兴土木,这都需要钱,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靠以战养战的模式维持着秦国的巨额开支,一旦统一完成,这种模式就不可持续了。于是秦二世就开始赖账,通过制造廉价的青铜币来掠夺民间财富和资源,这相当于空手套白狼(类似于现在的美元),于是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最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秦国统一六国五年不到的时间就迅速灭亡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秦国看似是亡于苛政,实质是亡于债务暴雷。

刘邦如何通过“货币战争”打败项羽的?


在秦末汹涌浩荡的农民起义队伍中,项羽是绝对意义上的霸主,灭亡秦朝之后,他把刘邦分到了蜀地,刘邦在韩信的计策下夺取了关中,但此时的关中已经是一片废墟(项羽烧了阿房宫),项羽所占据的江淮地区则是相当的富庶。于是刘邦发明了一种八铢半两钱,把原来的一份钱分成了八份,但是名义上还当八株半两钱用。于是刘邦所统治的地区物价暴涨,就驱使着别的地区的人,把资源和粮食源源不断的往关中运,以获取暴利,这些掌握信息差的人,往往是一些贵族,而这些人得了刘邦的好处,当然会说刘邦的好话,在几年不到的时间里,刘邦的手里就掌握了大量的粮食和资源,而这是从项羽手中不知不觉中夺过来的(蚕食的力量是可怕的)。加之刘邦又会来事儿,懂得分享利益,以至于彭越和英布也加入了反对项羽的阵营,楚汉战争打了五年,最后以项羽垓下自刎而结束。

项羽的个人能力是超群的,被誉为战神,取得了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巨鹿之战,彭城之战,让刘邦闻之丧胆,但最后还是败在了刘邦的手下,使人感到唏嘘不已。不得不承认,刘邦真的很会用人(萧何,张良,韩信,陈平,樊哙,英布,彭越等等),这一点他确实比项羽要高明的多,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历史看似偶然,实则充满着某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