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园丁与木匠》读后感85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9-17 10:50:14归属于读后感8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园丁与木匠》读后感


这是一个祖母,哲学家,也是心理学家的三部曲中的一部,微信读书推荐的关于儿童教育的书。

通过比较孩子和成人的意识,高普尼克得出结论:对所有人类而言,孩子是真理、爱和人生意义的最大来源。

换句话说,儿童就是上天派来的使者,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养育者体会到生命的多元化。


生命的神奇之处在于,孩子没有大人想象的那样,对世界没有感知,其实在生命早期,他们就具备成人不具备的各种优秀品质。

父母要孩子,看似父母给了孩子恩惠,确实在生命早期,的确需要养育者给予稳定的养育环境,足够的食物,良好的教育。

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也与父母相互成全,甚至可以成为父母的导师。

成人世界太多条条框框,固定思维。那么很多父母包括养育者,有些不自觉成为木匠,让孩子按照自己指定的路线来发展。

而园丁式父母或养育者,则把生命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人生的方向盘要由孩子自己来掌握。

这种园丁式养育方式,体现出父母尊重孩子的个体化。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怎样活由孩子来定,他们有寻求自己的生活轨迹的渴望。


作者通过用幼年动物与人类儿童相比较,指出人类儿童有个比较漫长的成长过程,正是这漫长过程塑造了孩子很多美好的品格,还有更高的智力。

那所谓的“教养”真的很好吗?作者也通过自己养育孩子的经历,也发现这种养育方式,多少带有养育者刀砍斧凿的痕迹,怕也不尽如人意。

可能适得其反,也有可能外在条件符合,比如分数,学校,选择的工作等等,然核心是无法去扭转的。

当然育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祖父母的,有来自父母的,也有来自异亲的,还有社会环境的。

作者用大量笔墨描写儿童的游戏的意义,对比各种游戏对于智力的开发,以及长大后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从生物进化学,社群空间,哲学等多方面论证,内容丰富多彩,有着深刻内涵。

作者强调,孩子不仅仅是一个小家庭的孩子,他们更应该是社会的孩子,而不应该仅局限于一个小的范围(这一点我很早也这么认为)。

而遗憾的是,因为资源差异,很多早期孩子得不到很好的照顾,长大后出现多种社会问题。

如果有一天社会都来关注孩童早期的养育方式,也许他们不会成龙成凤,但至少可以度过一个美好的人生早期。

父母照顾孩子的本质是爱,因为爱会有期望,难免会有木匠与园丁之分。我们最好做“园丁式养育者”。这样的目的让仙鹤,瑶琴们成为他们自己,在属于他们的道路上且行且创造!

时代不同了,我们当下要用发展的眼光,去重新审视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再去评价他们的体系,始终相信,在前一辈的基础上,他们的更新迭代会越来越好!

当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我们只有去一边赞叹,一边祝福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