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红岩》读后感范文6篇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8-23 10:10:56归属于读后感范文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红岩》读后感范文6篇

这六篇《红岩》系列读后感,我有意分别从不同人物和角度切入:有写群像的《信念照亮黑暗》,让我们看到英雄群体用生命点燃信仰之火;有刻画许云峰的《不灭的背影》,展示视死如归的从容与忠诚;有歌颂江姐的《泪水与火焰同在》,勾勒女性英雄坚贞与炽烈的双重力量;有剖析青年战士成瑶的《成长中的火焰》,兼顾优点与不足,凸显成长的真实与可贵;有直面反派的《黑暗衬托的光明》,反思邪恶与背叛,更映照信念的坚韧;也有关注小萝卜头的《稚嫩肩膀上的黎明》,让我们在童真的眼神中看到希望与未来。

六个角度交相呼应,既有英雄的伟岸,也有人性的脆弱与成长,更有黑暗与光明的对照。希望同学们在阅读后,不仅被《红岩》的故事打动,更能学会结合自身生活去思考,把感动转化为行动,在学习与成长中写下属于自己的《红岩》阅读新篇章。

01


信念照亮黑暗

波哥示范

翻开《红岩》,仿佛走进了一段血与火交织的历史。字里行间,那一幕幕英雄与敌人斗争的场景,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书中的人物并不是冷冰冰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喜有悲的人。他们在黑暗中受尽折磨,却始终以信念为灯,照亮前行的路。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江姐。她原本是一位温柔的女子,却在国破家亡的年代选择了最艰险的道路。她在狱中面对竹签穿指的酷刑,忍受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但依旧没有吐露半个字。每当读到这里,我心里都会涌起一股酸涩:如果换成是我,是否能忍受得住?想到自己有时因为考试失利就灰心丧气,因为一点小困难就轻易放弃,便觉得惭愧。江姐用她的沉默告诉我们,信念比痛苦更强大。

与江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甫志高。他为了表现自己,未经组织同意就吸收人员,最终因贪生怕死走上了背叛之路。他的软弱让我深感可耻,也让我明白:人活着,不仅要有勇气,更要有操守与信仰。否则,一时的动摇,可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

书中还有许多让我难忘的角色。许云峰临刑前那句“走!前面带路”,让我感受到一种视死如归的坦然;成岗面对敌人毫不屈服,展现出青年人的坚毅与担当;而小萝卜头,这个年仅九岁的孩子,在黑暗的牢狱中依旧渴望光明,他那幅名为《黎明》的画,仿佛昭示着未来必将属于人民。我常常想,他本该无忧无虑地在阳光下奔跑,却过早地担起了沉重的使命。他的遭遇,让我对今天的幸福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

读完《红岩》,我明白了“信念”的重量。在敌人屠刀之下,先烈们并没有选择屈服,他们把信仰埋进血肉,把忠诚写在历史。正因为有他们,五星红旗才能鲜红飘扬,我们才能在课堂里安心学习。相比之下,我生活中的困难是多么微不足道。学习上的一道难题、生活中的一点挫折,其实正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我们也会像甫志高那样在小风小浪中迷失方向。

我合上书本,却感觉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那是烈士们留下的精神火种。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不需要像他们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但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坚守与奋斗。努力学习,磨砺意志,承担起对家庭、对社会、对祖国的责任,这就是属于我们的战斗。

信念可以让人无畏黑暗,可以让脆弱的身体变得坚不可摧。《红岩》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坚贞不屈,也让我学会了在面对困难时,低下头不是选择,昂首向前才是真正的答案。

02


不灭的背影

波哥示范

在《红岩》这本书里,有许多让我敬佩的人物,但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许云峰。他并不是最传奇的英雄,却用自己的沉着与无畏,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的革命者。每每想到他的故事,我的心中就会涌起敬仰之情。

书中写到,许云峰即将被特务秘密处决。他拖着沉重的铁镣,神情自若地走上石阶。当敌人呵斥他时,他忽然回过头,朗声命令:“走!前面带路。”这短短一句话,却让我心头猛地一震。面对死亡,他没有畏惧,反而像一位指挥员一样镇定自若。他不是被动地走向终点,而是主动地迎接牺牲。这种姿态,让死亡在他面前都显得渺小。

我想,如果换成是我,被敌人押解,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被枪口瞄准,我大概会颤抖、会哭喊,甚至可能想逃避。但许云峰没有。他的信念让他从容,他的使命让他无惧。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到,原来精神的力量可以超越生命本身。

许云峰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从容赴死,更在于他对同志和党的无限忠诚。在渣滓洞的日子里,他处处为别人着想,把有限的食物和水留给更虚弱的战友;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他宁愿承受酷刑,也不泄露半点机密。他的坚守,让敌人一次次失败,也让我们看到什么叫“钢铁意志”。

读到这里,我常常会反思自己。学习上遇到难题时,我会退缩;运动会输了比赛,我会耿耿于怀;有时甚至会因为别人一句话而动摇信心。和许云峰相比,我才发现自己多么脆弱。其实生活中的困难,哪里比得上生死考验?许云峰让我明白,真正的勇敢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在恐惧面前依旧坚定地走下去。

同时,我也在想:为什么许云峰能如此无畏?答案就在于信念。因为心中有对人民的热爱,有对革命必胜的信心,他才把个人安危放在一边。信念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却能支撑一个人穿越最黑暗的时刻。

合上书本,我仿佛还看到那高高石阶上的背影。那不是一个走向死亡的人,而是一个走向永恒的人。他用生命点燃了希望,也为后来的人留下了一条光明之路。

今天的我们,不需要面对敌人的枪口,但我们也需要在学习和生活的道路上拥有坚定的信念。无论是遇到挫折,还是面临选择,都应该学着像许云峰那样,从容坚定,不畏艰难。

许云峰的背影早已融进《红岩》的字里行间,更烙印在我的心中。那是不灭的背影,它提醒我:唯有信念,才能让人真正无惧黑暗,走向光明。

03


泪水与火焰同在

波哥示范

在《红岩》众多英雄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便是江姐。她是一个柔弱的女子,却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绽放出最炽烈的光芒。读到她的故事时,我常常忍不住落泪,但泪水背后,却有一股火焰在心里燃烧。

有一段情节让我印象深刻。江姐去城门口打探消息,看到的却是丈夫彭咏梧的头颅。那一刻,我的心骤然揪紧。仿佛能感受到她眼中瞬间涌出的泪意,可是书中却写她极力控制情绪,镇定地返回。这种坚强几乎让我难以置信。作为妻子,她该有多么悲痛;但作为革命者,她必须压抑自己的心。她没有被痛苦击垮,而是把仇恨埋进心底,把信念化作继续斗争的力量。

后来,她在狱中遭受酷刑,竹签穿透指尖,那种钻心的痛苦简直让人不敢想象。但江姐没有屈服,依旧以沉默守护党的秘密。读到这里,我不禁反问自己:如果是我,能承受得了吗?有时候我在生活中遇到一点小挫折,就觉得难以坚持。和江姐相比,那些困难根本不值一提。她用行动告诉我们,真正的坚强不是没有痛苦,而是即使痛苦也绝不低头。

江姐让我看到了一种信念的力量。她本是普通人,却因为心中有信仰,变得无比伟大。她爱丈夫,但更爱人民;她珍惜生命,但更珍惜革命的胜利。她把个人的喜怒哀乐深埋心底,把全部的热血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读完《红岩》,我心中涌起深深的敬意。江姐的坚贞不屈,不仅是对敌人的抗争,更是对我们的启示。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不会面对酷刑与死亡的考验,但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同样需要这种不屈的精神。一次考试的失利,一次集体活动中的受挫,甚至生活中的一点小矛盾,我们都可能因此退缩。可是,只要想到江姐,我就觉得再大的困难也能挺过去。

她的泪水,是人性的柔软;她的火焰,是信念的炽烈。正是这两者同在,才让她的形象如此动人。江姐让我明白:一个人能走多远,取决于他心中的信念有多坚定。

今天,当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时,我仿佛又看到那个在黑暗中忍受酷刑却依然昂首的背影。她用沉默与坚韧,告诉我们什么叫忠诚,什么叫信仰。

江姐,这位伟大的女性,你的名字早已写进《红岩》,更写进我们这一代人的心里。

04


成长中的火焰

波哥示范

在《红岩》里,除了江姐、许云峰这些成熟的革命者,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青年战士——成瑶。她不像前辈那样沉稳老练,却有着青春的热烈与真诚。她的形象让我感受到,一个人在成长中的摸索与进步,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成瑶是一名年轻的女战士,她积极投身革命,渴望为党和人民做出贡献。她勇敢机智,常常主动去联络同志,传递情报。读到这些情节时,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她身上那股青春的热血。她并不是冷冰冰的英雄,而是有鲜活情感的青年人。她憧憬未来,也会害怕牺牲,但她依旧选择把自己交给革命事业。她身上的勇敢和真诚,让我深深敬佩。

然而,成瑶身上也有缺点。她有时过于冲动,缺乏冷静和谨慎,甚至因为轻信别人而暴露了组织的秘密,造成损失。读到这里,我心里有些矛盾:一方面,我为她的失误感到惋惜;另一方面,我又理解她毕竟年轻,缺乏经验。正是这些不足,使她显得更真实——一个成长中的青年战士,既会勇敢前行,也会跌倒犯错。

读完成瑶的故事,我联想到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也会像她一样,因为急于表现而忽视细节;有时太相信别人,而没有仔细分辨;有时冲动行事,结果让自己后悔。但正因为如此,我更能从她的经历中得到启发。成长的道路本就充满曲折,重要的是在跌倒之后能不能吸取教训,在失误之后能不能变得更坚强。

成瑶让我明白,青年人的价值不仅在于完美,而在于不断进步。她在犯错后依旧没有退缩,而是继续投入斗争,用行动弥补了过失。这种面对错误不逃避、在挫折中成长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一代中学生最需要的品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失败,但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停滞不前。如果能像成瑶一样,把错误当作磨练自己的机会,那失败也能成为通往成功的阶梯。

在我心中,成瑶就像一团还未燃烧完全的火焰。它并不完美,时而摇曳不定,但却真实而有力量。随着时间,她的火焰一定会燃烧得更加炽烈,照亮更多人。

《红岩》里的成瑶,提醒我:成长就是在不断的尝试和跌倒中前行。只要不丢失信念,不放弃斗争,即便不完美,也能闪耀属于自己的光芒。

05


黑暗衬托的光明

波哥示范

在《红岩》里,除了那些闪耀的英雄形象,还有一群让我厌恶甚至愤怒的人物——徐鹏飞等反动派。他们是黑暗的制造者,是残忍与卑劣的化身。正是通过他们的存在,我才更深刻地理解到革命者的伟大与光明。

徐鹏飞是重庆军统特务的头子,他的形象阴险毒辣。书中写到,他对革命者进行残酷的审讯和折磨,竹签穿指、皮鞭抽打,他毫无人性,只想通过酷刑摧毁对手的信念。每读到这样的情节,我心里就涌起强烈的愤怒:他们怎么能如此残暴?他们口口声声要“维持秩序”,却是把无辜的人关进黑暗的牢笼,把忠诚的战士推上刑场。

但同时,我也在想,为什么这些反派人物最后总是失败的?答案很简单:他们可以摧残肉体,却无法摧毁精神。他们可以制造恐惧,却永远无法赢得人心。江姐、许云峰、成岗……无数革命者在他们的高压之下依旧不屈服。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就像乌云,看似压得人透不过气,但太阳终究会冲破云层。徐鹏飞等人终将成为历史的笑柄,而那些在黑暗中坚持信念的人,却会被永远铭记。

看到这些反派的行径,我也常常对照自己。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那样残酷的斗争,但现实生活里,也存在一些“黑暗”的影子:比如见到不公时选择沉默,比如面对诱惑时动摇初心。想到这里,我明白,徐鹏飞等人的可怕,并不仅仅在于他们的暴力,更在于他们的冷漠与自私。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不顾正义,难道不是在慢慢滑向黑暗吗?

《红岩》让我懂得,真正值得憎恨的,不仅是那些特务头子,还有生活中种种对光明的背叛。而真正值得学习的,是革命者在黑暗中守住信仰的勇气。徐鹏飞们终将被历史遗忘,但他们留下的阴影,却提醒着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或许不能像英雄那样英勇就义,但我们可以选择不做“徐鹏飞”式的人。面对困难时坚持正直,面对诱惑时守住底线,面对不公时敢于发声。这,就是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黑暗从未真正可怕,可怕的是在黑暗中丧失信念。徐鹏飞们制造了黑暗,却无力熄灭信仰的火焰。正因为有了他们的衬托,英雄们的光明才更加耀眼。而我,也要学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守住光明,不让心中的火焰熄灭。

06


稚嫩肩膀上的黎明

波哥示范

在《红岩》里,有一个角色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小萝卜头。他并不是威震敌胆的英雄,也不是指挥若定的将领,而只是一个年仅九岁的孩子。然而,他的遭遇和精神,却让我感到心灵被深深震撼。

小萝卜头,本应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可以在阳光下奔跑,可以和同伴们嬉笑玩耍。然而命运却把他关进了黑暗的渣滓洞。他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头和身体极不相称,显得格外瘦小。第一次读到这里,我的心中涌起一种心酸——在那样的环境下,一个孩子该有多么无助!

可是,小萝卜头却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力量。他虽然年幼,却机智勇敢,主动帮革命者传递消息,建立联系。他那句“我晓得你,可是我不说!”透着童稚的坚定,却让人肃然起敬。他是孩子,但更像是一名小小战士。

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画的那幅《黎明》。蓝天、金山、绿林、红日——那是他心中最美好的向往。虽然身处黑暗牢狱,他依旧相信光明会到来。读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在一个孩子的心里,对自由和未来的渴望竟是如此真挚。

相比之下,我常常会在学习上因为一道难题就泄气,会因为一点小挫折就抱怨。想到小萝卜头,我才明白自己的软弱。他明明可以抱怨命运,却选择以童真的信念守护希望;而我在安宁的环境中,却常常不够坚强。

小萝卜头让我懂得:真正的勇敢,并不是不怕,而是在害怕和痛苦中依旧选择坚持。虽然他很稚嫩,但他的精神已经和那些革命者一样伟大。他的存在,也提醒我们:希望从来不会被黑暗吞没,只要心中有黎明,就一定能迎来光明。

今天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不需要去面对敌人的枪口。但我们需要从小萝卜头身上学会坚强,学会怀揣希望。无论是在学习上遇到难题,还是在生活中遭遇挫折,都要记住那幅《黎明》,记住那稚嫩肩膀上的信念。

《红岩》让我认识了许多伟大的英雄,而小萝卜头,则让我在童真的眼神中,看见了信仰的力量。他虽然年纪最小,却点亮了我们心中最温暖的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