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麦田月光》读后感20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0-12-24 08:23:36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麦田月光》读后感
 

10月12日,我在毛泽东文学院学习的第一天晚上,在同学见面会中,听各位同学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当时也没记住太多人。因为李卓是我们毛十九班的班长,我才稍微关注了一下。

我特意翻看了毛十九班的学员名单,知道李卓的单位是湖南麦田格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因为我做过童书编辑和教育杂志编辑,对长沙市的教育培训机构有所关注和了解,知道长沙有个麦田格作文的培训机构,这两年很是有名,我就对李卓这个名字留下了特别的印象。

第二天,我根据我们听课的大报告厅里的桌牌,见到李卓本人,原来是个年轻小伙子,看上去只有三十多岁,长得挺不错。虽然不是玉树临风的体型,但是面白微胖,脸上有一双真诚的眼睛,颇有亲和力,我觉得他应该好打交道。只是我没有什么事情打扰班长,也没好意思主动打招呼,只是加了他的微信。

我们班级微信群建立后,班委会的很多消息班级群里发布,所以在现实中反而不太交流。10月14日,我们在听了阎真老师的讲座之后,听说阎真老师已经出版了《小说艺术讲稿》,李卓同学就联系阎真老师买了书,我们好些同学都买了,然后转账给李卓同学。我才加了李卓同学的微信,转了30元钱红包给他,但是并无其他交流。

我听同学说年轻的李卓不是麦田格公司的普通员工,而是麦田格公司的创始人,我特意在网上查了查,果然是的,我对他就多了一些敬意,很想认识一下这位年轻的老总。可是因为我们是在大教室上课,我坐在靠后面的位置,很少有机会和前面的同学交流。我看李卓每天上课后总是背个大包匆匆离开,基本上也没时间交流。

又过了几天,我看到有个同学手中拿着《麦田月光》这本书,是李卓的著作,封面非常简洁,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我翻了一下,就想去买一本来看。同学手中这本书据说是李卓的赠书,虽然我和李卓是同学,但是我从来没有向作者本人要赠书的习惯。我自己是做编辑的,编辑出版过几百本图书,我很清楚每一本书都是作者和编辑的心血。读者要尊重作者的辛勤劳动,而读者对作者最大的尊重就是花钱买他(她)的书来读。

我在当当网上搜到了李卓的书,价钱不贵,打折优惠之后,才十九块,我对其他两个同学一说,她们也想买,我就一起下单,买了三本。书在第三天就到了我手中,我先翻了翻,书非常精美,全彩印刷,纸张也很厚实,尤其是里面的照片也很好看。我首先看了汤素兰老师写的序言,汤老师在序言中对李卓颇多褒扬。我才知道李卓是一个多么优异的青年才俊,尤其是他对于文学的执着追求,也让我对他肃然起敬。

我拿到书后,多次想找李卓签名,但是他大概比较忙碌,上了课就不见人影了,我找了好几次,才在课程快要结束时,才请他签了名。李卓的字非常好看,又让我对他多了几分敬佩,一个优秀的青年才俊真是处处都体现出优秀的特质。

李卓的父母都是农村读书出来的老师,父亲还是小学校长,他少时住在农村小学里,从小读了很多课外书,我估计他从小作文写得很好,据说高考作文还得了满分,这实在是让人非常羡慕嫉妒的成绩。因此,我对《麦田月光》这本书充满了阅读期待。

我花了4天时间读完了《麦田月光》这本书。我读书的时间基本上都是早上。有两天是凌晨醒来,睡不着,就拿起这本书看,看这些或温暖或沉重或轻快的文字,我似乎也回到了作者笔下的乡村,想起了自己出生的那个小山村。虽然我和李卓不是同时代的人,他是85后,我是70后,但是因为有着共同的乡村童年记忆,我从他的文字里找到了很多共鸣。

李卓在自序中说:“少年时,我最大的梦想是当一个作家。当一个像三毛那样的作家。”我看了这句话,想起自己读高中时,也非常迷恋三毛的作品,也希望自己像三毛一样环游世界,一路行走一路写作。真没想到,与我不同时代的李卓也与我有同样的梦想。看来,台湾的三毛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对大陆的文学青年们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反正我家里至今还有几本三毛当年的书。

看《麦田月光》第一辑《家》中每篇文章,开篇的文字各不相同,却饱含深情,有好几篇文章看得我眼睛湿润,偷偷流泪。我本来是一个泪点很低的人,看书看到感动的地方,会流泪甚至大哭,也是常事。即使这样,我依然喜欢看这种让我感动的文章。

比如我看《麦田月光中》第一篇文章《他叫李德胜》的时候,我以为只是李卓回忆一个少年朋友的轻松故事,可看到最后,却是是一个少年朋友英年早逝的故事,让人心碎。我甚至想起了我那早逝的亲哥哥,也流下了眼泪。

李卓写家人、写朋友,笔下饱含深情,有一种现在年轻人难得的珍惜家人和亲人的情感。他写早逝的堂兄李德胜、被校园欺凌到精神分裂的堂弟《果子》,写爷爷奶奶和外婆,写自己的父母亲和弟弟,写自己众多的亲人,写法各不相同,能让人感觉到不同场景的变化,让人感觉到温情流露,让人流泪。我在阅读中体验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也体验到了生老病死的无奈。

在第二辑《暮色苍茫》中,李卓还写了一些记忆中的熟人,比如《卖豆腐的老人》是从一盘豆腐想起的,《何姨》是因为他在读高三时得到了她的照顾,成年后突然回忆起来而写的。有些人则是因为行事怪异,他记忆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向葵》,一个嗜酒如命言行荒诞的酒疯子;比如《暮色苍茫》中充满杀气的黑皮。李卓还写了当年教过自己的老师,《新春老师》和《娄爹》,这两个老师都是老教师,都很严格,似乎不是现代意义的好老师。新春老师对学生过于严格,喜欢留堂,而娄爹却喜欢体罚学生。李卓认为他们都是真正无私地为教好学生而呕心沥血的老乡村教师,值得我们记住。

书中还写了一个化学老师居然叫《巢鼻涕》,一个外表邋遢不修边幅的老师,却是一个高材生,解题能力一流。这些有独特气质的老师都影响着李卓,因此他用深情的笔触写下了他们的故事,也算是表达他对老师群体的敬意吧。

在第三辑《少年的江湖》中,李卓写了他少年时的很多趣事、囧事,这一辑,我倒是看得比较轻松有趣,看到了一个调皮少年的快乐时光。虽然李卓的少年时光是在90年代末期,和我在80年代初期的少年时光却有些相似之处,比如看《露天电影》,比如玩《四季里的游戏》,我看得很开心,似乎回到了自己的少年时代。还有《彼时年味》中的过年时光,也让我回忆起小时候过年时的情形,感觉很温暖。看《金庸之后,再无大侠》,我简直想和李卓同学一起讨论读金庸的快乐来了。我想金庸的武侠小说影响了60后、70后80后和90后四个年代的中国读者。

李卓家乡的江湖是汨罗江的一条支流,这大概也是他精神的源流。看来,每个写作者都会写自己的故乡,故乡的一切是一个人最初的记忆,也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

读第四辑《何事冬来雨打窗》的时候,又是一个早上,我凌晨四点醒来,睡不着,就起来,窝在沙发上读书。这一辑更多是随感,我看到一个年轻的作者在谈自己对文学的理解,谈自己对世事的理解,谈自己对人的认识,有些感悟我能够理解和认同。

读完《麦田月光》这本书,我算是真正了解了李卓的成长历程和内心世界。虽然李卓比我年轻十多岁,但是我觉得他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很深刻,让我佩服。他才三十多岁,在事业上也颇有成就,开创的麦田格公司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已经做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他谦虚而真诚,低调而热情,拥有现在年轻人身上难得的沉静气质。我想,他应该还会写出更多更好更有功力的好文章来,我期待读到他的下一本大作。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