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目标》读书笔记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1-09-23 08:07:12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目标》读书笔记

上期讲到了一个叫瑞恩的男孩为50万非洲儿童解决饮用水的故事,让人赞叹。

但作者说,尽管这些人目标明确、稳定。但不意味着一直保持目标一成不变的状态。毕竟谁的经验和见识也不足以支撑做出一个跨度为三五十年的判断,何况一个年轻人,在如今这个不确定的年代。

青春是一个充满动态变化的时期,随着对自我认知的加深,会重新组合、整合自己的目标。

而且,不是说非得实现那样“拯救人类”的大目标,书里还举了一个20岁凯西的例子。她出生于美国中西部乡村一个不富裕的家庭。她的目标非常明确,最主要的是家庭,其次是信仰,之后是工作。她说:“家庭对我来说是第一,我和家人一直都很亲近,我想要把爸爸教给我的传承下去,传给我的孩子,然后再延续,让家庭传统一直传下去。教会活动也是我的优选事项之一,但不像家人那么重要。教书不是朝九晚五的工作,但我能让教学变得有意思,学生乐意去学。”

像这样,有清晰的排序、有内心笃定的信念,让自己与身边的人和环境产生链接,就算不是惊天动地的大愿景,也能充实的过好每一天,不焦虑、不空虚,实现人生意义,产生幸福感。

上一期总结了可以产生内心源动力的人生目标要符合三个条件:

1、与真实世界、与外部世界连接起来,对他人有益,对更广阔的社会、世界有贡献;

2、把自身的兴趣、天赋和能力与世界的机会和需求相匹配;

3、身边拥有一个鼓励ta努力的社会系统,获取支撑的社会资源。

由此,《目标感》的作者提出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帮助青少年建立目标感应该做好两件事:

1、帮助青少年找到自己与世界链接的方式;

首先是父母的示范作用。给孩子分享自己的工作目标。正面谈论自己的工作,这份工作能帮到哪些人,能发挥哪些特长。

这让我想到了一段经典的母子对话:图片

“妈妈,你为什么要上班?我不想让你上班,你陪我玩吧!”

“我不上班,谁给你挣钱买玩具啊?!”

多么拙劣、苍白的回答!这种无奈的抱怨和发泄,给孩子留下的印象是,工作唯一带来的价值就是那份薪水,工作是令人不快、不可避免的负担,甚至我都是妈妈的负担!

不管孩子多小,当ta提出这个问题时,就是最好的目标感教育的机会。

“上班,不仅因为你需要妈妈,还有很多人、很多事都需要妈妈。妈妈帮助别人解决了问题,感到快乐和成就感。工作可以得到报酬支撑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可以从中得到学习和成长。你是不是为妈妈感到高兴和骄傲?”

作者指出,经常给孩子交流、袒露自己工作上的努力和成就,会成为孩子心中令人钦佩的榜样。图片图片图片

当然,这种愉悦感不是靠装,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同,看到自己的光。

然后,带孩子了解更广阔的世界,了解社会运转的方式,了解不同职业的人在干什么,在解决什么问题,了解不同人的生活境遇。总之就是激发他们对世界、对社会、对别人、对公共生活产生兴趣,而不是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

作者特意强调了,我们有时努力保护孩子免受日常生活中真实的危险和苦难,这限制了他们的视野,减少了他们掌握技能的机会。

最后,帮助孩子探索自我,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发掘兴趣和天赋,看到自己的独特之处和闪光点。

这让我想起了“童行书院”里的一篇文章,讲芬兰的初中就开设了职业规划教育这门课,让他们有方法做自己、规划自己的人生。


2、找到目标后,下一步是为青少年提供可靠的支持系统。

首先还是来自父母的支持和鼓励。

是支持而不是代替。目标只能是孩子自己建立和确定,父母没办法代替他们编写人生剧本。

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以开放的态度支持、接纳他们探索自己的兴趣和好爱,关注他们的潜能和优势。

让孩子从责任中获得力量,告诉ta::“你在这个世界上做的每件事都是重要的!”树立他们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从小事开始,比如孩子浇的花盛开了,这是ta为花做的贡献。当然,让他们做家务,并肯定他们对家庭的贡献,是最简单可行的方式了。

然后,帮助孩子在知识和真实世界的目标之间建立联系。

学生往往疑惑,为什么要学习课本上艰深的知识,它们与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学校在讲授知识之前,应该解答学生心中的“为什么”。总之,就是不断让他们接触到真实的世界,而不是书本上抽象的理论。

这本薄薄的小书,我就介绍完了。也许学习完了还是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但哪怕只是动了一下追问自己目标的念头,就已经有进展了,至少开始自主思考了。

有了目标,才会有取舍,才能获得自由。

我们不怕身处困境,接受失败和挫折,却担心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