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读后感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2-09-13 07:48:05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读后感

该书作者为韩国“首席妈妈”全惠星(前耶鲁大学教授) ,1921年生于韩国首尔,美国波士顿大学社会学博士和人类学博士,曾学习汉语和中国学。1985年,她为将韩国与东方文化推广到美国,创立培育下一代领导者的东岩文化研究所,任理事长。其丈夫高光林教授曾担任特邀驻美特命全权公使和韩国驻联合国大使,膝下6个子女:

长子高京柱,耶鲁大学医学博士;

次子高东柱,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和麻省理工学院哲学博士;

三子高洪柱,哈佛大学法学博士;

四子高定柱,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和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艺术硕士;

长女高庆信,麻省理工学院理学博士;

幼女高庆恩,哈佛大学法学博士。

他们将6个子女和其他韩国籍美国年轻人培养成社会各领域领导者的故事震撼了世界,获得韩国国务总理奖、KBS海外同胞奖、美国康涅狄格州总督奖等荣誉。在2004年韩国移民100周年筹委会上,全惠星、高光林博士夫妇,及其儿子高京柱、高洪柱共同当选为在过去100年中,对美国贡献最大的100名人士之一。两个儿子曾在奥巴马政府中担任副部长级职务,被《华尔街日报》誉为“震撼华盛顿特区的第二代韩裔权力精英兄弟”,且是美国教育部选择的“亚裔美国人家庭教育研究对象”。

全惠星博士曾说:“我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中受到了启发,中国有句话‘功夫在诗外’,运用到我的教育方法中就是功夫在‘学’外。”其中的“功夫在诗外”出自陆游的《示子遹》:“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可见,全惠星博士不仅自身优秀,还深得陆游诫子诗《示子遹》“功夫在诗外”的精髓,下功夫学习家庭教育,并能融会贯通,以达“功夫在‘学’外”。这体现了她是“有奉献精神”的母亲,以及中国文化是其独特的教育理念之源,值得中国家长深思。

全惠星博士从大量历史人物的研究中,领悟到:这些非同寻常的大人物,都是身体非常强壮的人。没有强壮的身体,即使掌握再多的知识,也不能成为大人物。因此,她制订了一系列“魔鬼训练”计划,让孩子们坚持运动。每天清晨,她把孩子们从睡梦中叫醒,让他们顶着寒风,开始了每天3000米的晨跑。

全惠星博士之长女、现任韩国中央大学化学系教授的高庆信,深有感触地说:“在大学里,与同学们相比,我并不聪明,但我强壮的身体,使我能够在实验室里连续待上两天两夜而不休息,这是我成绩名列前茅的原因。母亲对我们进行的强化身体训练,就像给我们身体里安装了一台超强马力的‘发动机’,使我们能够长期工作而不疲倦。”

1917年,毛主席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体育之研究》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体育思想:“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全惠星教子之法,暗合其道。

全惠星博士认为,训练孩子的专注力是家庭教育之关键。在一次巴厘岛度假中,她遇见两位练瑜伽的女子盘膝而坐,面朝大海,眼前有一块黑板。她表示好奇,问后得知,这块黑板的作用是将目光集中,从而入静,且黑色是一种虚无,瞅在黑色上,能达到虚无的更深处。她恍然大悟,回家之后,和丈夫一起做了块“黑板”,每天晚上临睡觉前半个小时,要求孩子们盯着黑板的同时,大脑要停止一切思维。

经过半年的“静定”训练,孩子们大多能保持十多分钟“零思维”状态。这种强大的入静能力,提高了对大脑思维活动的控制能力。因此,全惠星的孩子们能够在学习时,极高度地集中精神,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如《礼记·大学》所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可见,家庭教育应回归中华传统文化的本位,建立家训,传承家道。

全惠星博士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会用一些例子来告诉孩子们:做个小人物,生活会多么的不容易,人生会如何的痛苦,以此来激励孩子们上进。她明确反对这种做法,并主张:尊重小人物,争做大人物。

在家庭读书会中,全惠星博士让孩子们阅读《林肯传》,全家讨论读书心得。林肯的父亲想当一个农民,于是成了一个好农民;林肯想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最终成了一个伟大的总统。愿望,决定了这对父子人生的差距。她问道:“你们希望做林肯呢?还是做林肯的父亲?”孩子们当然想做林肯,然而希望渺茫。她说:“美国没有更多的总统位置来让所有人去做总统,但是,美国有众多的议员职位,足以使得好多年轻人美梦成真。在其他行业也是一样,都有足够的位置在等待着成功者的到来。”这样有意识地组织孩子们讨论大人物们人生的得失,感悟他们成功的秘诀所在,可以使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在心目中以大人物为榜样,有利于强化其学习动力和进取精神。

全惠星博士要求孩子们了解大人物,争做大人物,并让他们自己明白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她认为,家长只起到一种引导的作用,而不是去给孩子们规定某一个人生轨道。家长最需要做是,让孩子有一个强健的身体,有一种极强的学习能力和成为大人物的强烈愿望。做到这三点,天赋普通的孩子也会成为一个成功者。在引导孩子树立理想和明确学习目标时,她有个正确的导向:一个人的伟大与否,取决于他给予了别人多少帮助,要求孩子必须做到“自己的学习和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帮助那些不幸的人们。”

假以时日,这样的担当意识扎根于孩子的内心,自然会成为一种信念,增强内心的力量,让孩子全力以赴地达成目标。这不得不让人反思中国有些学校“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样值得商榷的教育观念。

全惠星博士召开“家庭读书会、家庭会议”的做法,值得中国家长效法,力行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之训。她关于“创建一个在什么地方都能打开书本的家庭环境”的观点,符合中国文化中“书香世家”的传统。她还提出“先不要管孩子愿不愿读书,父母率先读书就可以了。也别管孩子们喜不喜欢运动,父母率先开始运动,让孩子看到就可以了。”这与中国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的传统思想相当。她认为,作为父母,孩子给了我们第二个人生。教育孩子的过程是为了丰富我们,而不是剥夺我们。如果我们因此而放弃和牺牲太多,会违背了孩子最初来到我们生命中的意愿。诚然,全惠星夫妇都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某些领域的成功人士,为孩子们树立了好榜样,孩子们也为此而自豪。正如其所言:“孩子都喜欢有力量的父母。”

她“争做大人物”的主张,正符合中国文化的教育精神“读书志在圣贤”,让孩子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树立远大的理想是正确的做法,这是孩子学习的动力所在。正所谓“学贵立志”,应注重儿童的文化启蒙,多读经典和史籍,有益于君子人格的养成。她还提到“东方的孝道”成就大人物,这与中国“百善孝为先”、“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思想,以及《孝经》相关。曾国藩曾说到家族兴旺的规律: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传一代就萧条了,因为,大多是纨绔子弟;商贾之家,也就是民营企业家的家庭,一般可传三代;耕读之家,也就是以治农与读书为根本的家庭,一般可兴旺五、六代;而孝友之家,就是讲究孝悌、和谐的家庭,往往可以绵延十代八代。曾氏家训、家风代代相传,曾国藩八代后人中,出现了200多位杰出人物,遍布外交、文化、军政、医学、科研、艺术等行业。

全惠星博士认为,“如果你想成为耀眼的大人物,而不是平庸,首先就要学会为他人着想。不是为了成为大人物而努力,而是为了帮助他人而努力。帮助他人需要施展才华,而在这样的过程中,一切就自然而然发生了。”这与中国文化“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成人达己”的思想完全一致。

要将孩子培养成真正的大人物,除了书中提到的“应该具备的八种能力”和“将子女养育成大人物的父母的六种智慧”之外,我有“六大因素”以供参考:天赋、家学、师承、方法、努力和机遇。虽然六大因素难以具备,但是可以作为家庭教育努力的方向。

全惠星博士说:“敬重品格高尚之士就是韩国的传统。”中国传统的教育,注重人格的养成,即“君子”人格。

《南怀瑾与彼得•圣吉》中记录了南怀瑾先生之言:“看中国历史的发展,和现在的中西文化做比较,你就看到,科技文明究竟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是祸害,还是和平?不知道。科技是没有感情的,可是人心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感情、情绪,所谓理性也常常是为情绪服务的。感情、情绪的陶冶,人格的养成,会不会做人做事,不是科技的范围,而是哲学、宗教、文艺、教育的范围。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总之,父母应该走出“无知、不学、外求”的误区,回归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家训,建立家风,传承家道,力争成为“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