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书笔记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3-01-16 09:54:59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书笔记

在经历了相当漫长的求职季后终于在年前盼来了短暂的休假,尝试读完了先前一直没有耐心看完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此书为古希腊史学家修昔底德所做,记载了在希波战争之后雅典和拉栖代梦长达27年的争霸战争,即伯罗奔尼撒战争。

希波战争是公元前499-公元前449年爆发的古希腊与古波斯间的大战,人们熟知的斯巴达300勇士就是其中的温泉关战役(但是该战役对于整场战争意义不大),更为重要的是第一次交锋中的马拉松战役与第二次交锋中的萨拉米湾战役,两次战役均是以雅典军队为主力大胜波斯军队,由此逐渐奠定了雅典帝国的基础,雅典也以希腊的解放者自居,以雅典为盟主的提洛同盟吸纳吞并了大量城邦。

而雅典势力的迅速扩大无疑威胁到了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强国拉栖代梦。需要说明的是,拉栖代梦与斯巴达其实并非完全一致的概念,斯巴达是拉栖代梦内部的主要人口聚集区,二者的关系相当于“城市”与“市区”的关系。

伯罗奔尼撒战争始于爱皮丹努斯事件,由于爱皮丹努斯内部的党政与蛮族入侵,使得爱皮丹努斯向自己的母邦科基拉求助,但是遭到拒绝。爱皮丹努斯继而向科林斯求助,科林斯出兵援助。但是科基拉此时又拒绝科林斯对自己殖民地的介入,出兵向科林斯宣战。最终以科基拉获胜告终。

而科林斯作为一个连接伯罗奔尼撒半岛与阿提卡半岛的富庶强国,重新发动了大量的军队进攻科基拉。科基拉不得以向雅典请求加入雅典的同盟以获得援助。而雅典在权衡利弊后,特别是害怕科林斯吞并科基拉进一步壮大,决定支持科基拉。这也促使科林斯彻底倒向了拉栖代梦。

还有波提狄亚事件也加剧了冲突。因为波提狄亚既是雅典的盟国,同时科林斯也是它的母邦。雅典担心波提狄亚叛变,便要求其拆除围墙,波提狄亚不从,雅典出兵。波提狄亚倒向拉栖代梦。

而随着雅典越来越激进的行为,以拉栖代梦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决议采取军事行动。而以伯利克里为执政官的雅典也认为有必要同拉栖代梦开战,于是时长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便拉开了序幕。

不难发现,这场旷日持久的重大战争源起于一个边陲城邦的内部政治斗争,又由于两个中等城邦(科基拉与科林斯)的介入而升级为区域战争,最后因为分属于不同阵营而向各自联盟的领袖施加压力,大型城邦介入而引发了全面战争的爆发。

修昔底德认为这些不过是战争爆发的表面原因,拉栖代梦对于在雅典帝国主义(泛希腊主义)指导下的雅典快速扩张的恐惧才是战争的根本原因。而现代学者也因为各自的研究领域不同而做出不同理解,国际关系学者倾向于将其解读为崛起国挑战既有强国的“修昔底德陷阱”,而政治哲学学者可能会着重解读修昔底德的“人性观”与弱肉强食的政治法则。

更深入的问题是这场战争是否必然爆发?是否存在避免的可能性?仅就古希腊时代的伯罗奔尼撒战争而言,我认为其爆发是一种必然。一方面是由于双方对于殖民地的争夺和制海权的抢占在狭小的希腊是难以调和的,且此时波斯、马其顿、叙拉古等均没有足够势力成为第三方介入加以制衡;另一方面是雅典的直接民主政治与雅典帝国主义结合表现出强烈的扩张倾向,使得雅典既受到扩张获得朝贡的激励、也存在不武力扩张就会受到孤立的不安。

但是这一经验是否可以直接套用到现代的国际关系是值得商榷的。必须考虑到大国核战争的严重后果,以及互联网的存在使得经济与舆论战争成为更重要的战场。

在战争爆发后,修昔底德用丰富的史料、详实记录了一系列战役。大致可以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全面爆发阶段。即战争第一年到第十年,在这一阶段早期,虽然被修昔底德誉为是雅典最后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的伯利克里支持发动战争,但战争总体是可控的。拉栖代梦强悍的陆军大举进犯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半岛,而伯利克里也制定了陆上防御,海上袭扰的战略,并得到了较好的支持贯彻。

然而伯利克里在战争爆发的第二年染上瘟疫而去世,以克里昂为代表的一批雅典主战派登上政治核心舞台,雅典开始扩大战线并且对待被征服者更加的残暴。这一点在雅典违背誓约屠杀了意图背叛的米提列捏全部男性公民的米提列捏事件上可见一斑。第一阶段结束以雅典的克里昂与拉栖代梦的伯拉西达在安菲波利斯战役中双双战死为标志,双方都是各自城邦坚定的主战派代表。伯罗奔尼撒联盟和提洛联盟议和,达成了尼基阿斯和约。

第二阶段持续了七年,但是双方都没有坚定的遵守这一和约。同时双方的同盟也在不断施加压力,如科林斯和底比斯作为拉栖代梦的盟友都要求扩张,而雅典也和拉栖代梦的死敌阿尔戈斯形成了同盟。在雅典内部,政治望族之后阿尔基比阿德斯极力鼓吹战争,破坏了尼基阿斯为了和平而做的努力。

由于阿尔基比阿德斯个人政治野心的膨胀与盟友的煽动,雅典公民大会决定发动西西里远征。不可否认西西里对于雅典同拉栖代梦长期作战具有海上补给站的重要作用,但是西西里远征毫无疑问是一场极为冒险的豪赌。

雅典斥巨资组建了豪华的舰队,但是在出发前夕发生了赫尔墨斯神像事件。证据指向阿尔基比阿德斯,他为了逃避审判,仓促决定舰队出发。而在靠近西西里后,雅典发现盟友许诺的豪华财富根本不存在,指挥官尼基阿斯认为应该尽快返航,而指挥官阿尔基比阿德斯则认为必须攻占西西里否则雅典将成为笑话。此时,雅典国内的公民大会在阿尔基比阿德斯政敌的鼓动下,决定召回他进行审判。阿尔基比阿德斯深知自己一旦回到雅典一定会遭受不公正的审判,干脆选择了叛逃至死敌拉栖代梦处。

同时尼基阿斯退兵的请求也被雅典公民大会否决,叙拉古人的阻拦、雅典舰队染上瘟疫、尼基阿斯本人的犹豫等多种因素最终导致雅典舰队在大港战役中惨败。尼基阿斯本人在被俘后被杀,成为了这一阶段结束的标志。

最后一个阶段为雅典民主覆灭阶段(修昔底德仅记述了战争的前二十年,此阶段后部分为补充),在遭受了西西里远征惨败后,雅典依然没有认清现实。同时由于拉栖代梦有阿尔基比阿德斯出谋划策,深知雅典的战略软肋。雅典节节败退,但是依靠比雷埃夫斯港的港口补给与长城的保护尚且能够自保。

同时雅典也与波斯吵翻,波斯转而支持拉栖代梦。在雅典城内,由于战争失利、生活困乏等原因,民主制受到压制,僭主势力抬头。阿尔基比阿德斯同雅典城内的僭主取得联系,他宣称只要雅典变为僭主制,就会成为拉栖代梦和波斯的朋友。此后僭主派发动了四百人议会政变,废除了公民大会而接管了权力。但是由于拉栖代梦在战场上不断胜利,根本拒绝与雅典达成和约,僭主无法兑现自己的政治承诺。这场政变很快就被纠正了。

此时阿尔基比阿德斯又重新改换门庭加入了民主制的阵营,并且率领雅典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此时拉栖代梦同意谈判却又被雅典公民大会予以拒绝。而阿尔基比阿德斯在小亚细亚的失败使其被公民大会撤职。

在阿吉纽西群岛的超大海战中雅典舰队获得全胜,但是公民大会匪夷所思的以水军未及时搭救落水的水手为由,审判了八名海军将领(六名被处决,两名逃走)。后拉栖代梦将领赖山德尔在伊哥斯波塔米战役中彻底击败雅典海军,拉栖代梦海军进入比雷埃夫斯港,雅典投降并拆毁长城,被拉栖代梦改造为僭主制。

至此,雅典彻底没落,拉栖代梦主宰希腊,但是这一霸权也仅仅持续了数十年,马其顿很快崛起,古希腊被罗马征服,彻底成为过去。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人文价值远远超过一般的史学范围。它是一部恢弘的悲剧史诗,我个人认为这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修昔底德对于战争本身巨大的破坏性的深刻认识与对战争难以避免的悲观态度。修昔底德多次借人物之口,对战争的残酷予以展现,并且反复批评那些认为战争可以带来荣誉和利益的政见。比如借尼基阿斯之口,对阿尔基比阿德斯等主张西西里远征的年轻政客进行批评。可即使修昔底德对于尼基阿斯评价甚高,认为他具有极为高尚的德行,但尼基阿斯和约依然无法阻止战争的继续。

而修昔底德极尽溢美之词的伯利克里也是极力主张战争的执政官。这又表现出了修昔底德对于战争难以避免的悲观态度——即使这些德行高尚、能力出众的执政官与将军也无法阻止战争,更况乎那些庸碌无为、品行低劣的政客?而且修昔底德并非仅站在雅典立场看待这场战争,他看见的是整个希腊错综复杂的局面,两大阵营都有统御希腊的野心却都无此能力,部分政客个人野心的膨胀(如克里昂、阿尔基比阿德斯)在民众中普遍流行的泛希腊主义加持下无疑是加速了战争的爆发。同时,人性中对于强权与暴力的渴望,又导致了强权政治和帝国主义的泛滥,这在雅典征服殖民地时的多次发言可见一斑。修昔底德对这种人性底色和衍生的政治观既有批判主张,也不得不承认其合理性。

二是对于城邦与个人命运的悲观。命运无疑是古希腊悲剧最为厚重的母题。修昔底德作为曾亲历战争的将军之一(存争议),见证了雅典从辉煌到彻底没落的全过程,也看见了无数杰出的人才为战胜敌人或终止战争而做出的努力。雅典即使在遭遇了西西里远征惨败后依然有着翻盘的可能,但却又一次次的错过机会。修昔底德不得不将其归结为城邦与个人的命运使然。

修昔底德固然反思到了雅典直接民主制带来的不可避免的弊端,但是总体上依然认为直接民主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并深深为之自豪(从对伯利克里的国葬演说的详细记录中不难看出)。雅典拥有最强大的海军却遭遇了多次海上战争惨败,伯利克里在战争爆发后突然染病身亡,克里昂与伯拉西达的双双战死等都在冥冥中遵循着某种命运的安排。个体在命运洪流前的抗争显得无力,但是在修昔底德的笔下又展现出不屈抗争的精神力量。

这两方面其实本质都是指向同一个问题,即修昔底德的人性观。正是由于人性的自私贪婪,导致了雅典不断扩张并最后与拉栖代梦开战,同时又因为人性中对荣誉。利益、欲望的追寻导致雅典能在希波战争后飞速扩张,却最后又耽于内部党争,错失战争良机。人性使得战争不可避免的爆发并不断扩大,也导致了个人的悲剧命运与雅典城邦不可避免的衰落。

修昔底德承袭古希腊传统的人性观,强调人性应该注重理性、节制、和谐。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不妨结合柏拉图的《理想国》与《会饮》。理想国中认为城邦就是大写的人,因此城邦也需要符合人性,强调和谐节制。而雅典的覆灭无疑是违背了理性,其对殖民地与背叛盟国的屠杀,随意发动西西里远征等重大决策都是被民众愤怒和欲望裹挟的产物。

修昔底德谈到伯利克里时,说“是他在领导他们,而非他们在领导他”无疑就是在强调应当用理性和节制指引城邦,克制愤怒与欲望。雅典内部的政治斗争则是违背了人性的和谐要求,各个政治人物勾心斗角,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城邦利益之上,巧言令色、各怀鬼胎,使得雅典在内耗中走向衰落。这其中既有对民主制本身的反思的政治哲学内容,也有对于人性的道德哲学的反思。

阿尔基比阿德斯作为在会饮篇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都有出现的关键人物,无疑很集中的反映了古希腊学者对于人性的一般思考。他出身名门望族,极为富有,长相英俊,是雅典当时当之无愧的政治新星。而在会饮篇中他借醉意表达对苏格拉底的爱慕之意遭到拒绝后拐弯抹角地试图诋毁和拆散苏格拉底与阿伽通,不难看出他既是一个追求荣誉和认可的年轻人,也是一个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狡猾、手段高明的政客。

修昔底德借尼基阿斯在西西里远征前在公民大会上的劝诫,指出了阿尔基比阿德斯将个人荣誉凌驾于城邦利益之上的问题。这使得他会为了追求成就与认可铤而走险,并借着自己名门望族的身份与精妙的修辞术将雅典引入深渊。

古希腊一般认为人追求三种事物:荣誉、利益与欲望。无论是人还是城邦必须取得三者之间的平衡,对于阿尔基比阿德斯来说,他过于重视政治共同体对于他的认可,这就导致了他先叛逃到拉栖代梦,之后先投奔波斯,最后又回到了雅典。此般反复既显出其能力的超群,但又难掩其德行的低劣。最后死于异国他乡,正是人性的缺憾决定了他的结局。

对于我个人来说,《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主要的价值可能是对于之后继续阅读古希腊其他著作提供一个基本背景,同时也可以看到雅典当时比较流行的历史观与人性观。同时其提供的一种国际关系的基本思维具有一般化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