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断头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传》读书笔记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4-01-21 10:37:39归属于读书笔记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断头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传》读书笔记

14日,星期二,无事。
——摘自路易十六1789年7月14日日记

1789年7月14日,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摘自中学历史课本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在“三级会议”中,第三等级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企图通过暴力手段消灭制宪议会。
——摘自中学历史课本

他们看见了什么呢?一个毫无恶意、肥肥胖胖的小市民,手牵小儿子在花园里散步,和儿子一起丈量这个院子究竟有多少平方米和多少平方英尺;他们看见此人,爱吃贪睡、酷爱读书。不久之后他们认识到,这个迟钝的老实巴交的一家之主连一只苍蝇也不会伤害,的确很难仇恨这样一个暴君。
——摘自《断头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传》

记得当年学法国大革命这段历史时(那时我极度讨厌历史,所谓学习仅限于死记硬背,毫无感受可言),只道暴君终于被干掉了,人民获得了伟大的胜利。“暴君”、“人民”、“伟大”这些涵义上波澜壮阔的词汇,答题时都内心毫无波澜地信手拈来。断头台算得了什么,那可是暴君啊,说他吃人我都信。

都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的确,看过茨威格这本从玛丽·安托瓦内特视角写的传记后,“暴君”和“伟大”这些字汇,在我的感官中都模糊了。心底只剩下一团巨大的阴霾——畏惧。是人面对自身命运却无能为力的畏惧。是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平凡个人,在面对历史洪流时,只能等候被其吞没的畏惧。

所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用这句话来概括路易十六和他的王后的人生历程,再合适不过。可悲之处在于,他们根本算不上坏人,本质上只是平庸之人,但既无法选择自己的位置,又不具备与生俱来的治国之德;令人细思恐极的是,他们虽身居高位,却居然没能在人生初期接受到有用的教育,还没来得及开智和思索,就在恍惚中被命运套上华丽的枷锁。看似活在天堂,其实离地狱仅一步之遥。

路易·奥古斯特和玛丽·安托瓦内特,两个生来流淌高贵血液,却不具备相称头脑的孩子,懵懂时缔结终身,初成年便承袭法兰西至尊之位。如果只看人生前半段,命运实在是太过溺爱这两个人。书中这样描述玛丽·安托瓦内特:她还是个孩子,命运就馈赠给她一座皇家宫廷作为她的家;她还是个半大不小的女孩,就赠送给她一顶王冠;当她成为少妇,命运就极为挥霍地把优雅和财富的各种赠品,加在她身上,另外还赋予她一颗轻浮的心,从不询问这些礼物的价钱和价值。“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命运看似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了这两人,实则唯独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头脑和性格。或者说,命运只给了他们“位”,却不给他们“德”。诚然,他们只能落得“必有灾殃”,位置有多高,灾殃就有多大。

“14日,星期二,无事。”路易在日记中如是说。迟钝如他,没能去狩猎的日子,哪怕天塌了,都是无事之日。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企图通过暴力手段消灭制宪议会”,这样一句激愤的控诉,成为了大革命的导火索。可叹,路易十六一生懦弱,从未果决,从未行使过暴力,只有不断地屈服于暴力。若是他的性格中多一些果决,甚至多一些暴力,恐怕情势会有所不同。

这两人如果生来是普通小市民,兴许还能落得个“老实人”的头衔。可惜生在帝王之家,只能落得灭顶之灾。

我一直有个疑惑,他们既出生于帝王之家,本应从小接受最好的教育才对,为何却成为了两个活生生的废物?

茨威格在书中描述玛丽(公主时期)“游戏疯玩,很少读书学习,很少受到教育。应该管教她的女傅们、神父们,她都会用她那自然而然的爱娇神气和灵巧敏捷的欢快情绪,十分巧妙地把他们搞得服服帖帖,听她摆布。玛利亚女皇忙于处理繁杂的国事,无法认真地关心她这帮孩子每个人的学业”。而路易十六更不用说了,有路易十五这样一个荒淫无度的国王祖父,左一个夫人,右一个夫人,把法兰西宫廷搞得乌烟瘴气,身为王储的他能学到多少有用的东西呢(何况资质本已平庸至极)?

像极了现在随处可见的教育问题:父母忙于事业顾不上孩子的教育,或者父母坐享厚实家业,自己都不明白教育的意义何在。

由此可见,好的教育是多么重要。缺乏心智混沌成长的孩子,无福坐享先辈打下来的任何江山,更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