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活着》有感11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07-10 08:32:20归属于读后感10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读《活着》有感

       前段时间同事借给我余华的《活着》进行了重温,今天中午终于读完,只所以用时较长,一是因为忙读起来断断续续,二是因为几度哽咽流泪而断断续续。这部书光从书名上来看,就可以知道总体是悲的基调。“活着”与“生活”不同,“活着”是被动的,消极的,是忍受着过日子。“生活”是主动的,积极的,是享受。以前曾看过电影版《活着》,葛优是男一号,巩俐是女一号,当时觉得男主角的选取不是很好,并不是说葛优的演技不行,而是觉得葛优与主人公福贵的人物原型不太合适。可能这和上座率有关,为了利用葛优的名人效应吧。

      《活着》这部小说以主人公福贵口述第一人称的方式,描写了几十年来的风雨历程,从地主少爷时的放荡,到家道衰落后的醒悟;由贤惠妻子、可爱儿女的家庭温暖,到一个个亲人相继离去,一次次心灵的创伤,以致于没有眼泪可流。作者在日文版自序中写道,“旁人眼中福贵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对于福贵自己,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我认为,福贵到最后只所以还能很平淡地讲述自己的故事,如述旁人一般,不是感受到了幸福,其实那是苦难过后的无奈。父母双亲死了,不离不弃的妻子死了,一双可爱的儿女死了,女婿死了,本希望能留个根的外孙苦根也死了,仅留下来的福贵不是“幸存”,而是不幸,他这个时候的活着是相对死亡来说的。我觉得这部书是用泪水浸泡而成的,作者流着泪写,读者流着泪读。读完这本书没有几个不流泪的吧。

     这本书我不理解的就是家珍,她的温柔、善良、贤惠让人心疼。家珍是城里米行老板的女儿,富家小姐,长得漂亮;福贵是乡下地主的儿子,家境也算不错。从物质上两家可以说相当,但城里姑娘嫁给乡下小伙,别说当时,就是现在也算是下嫁了,何况还是个吃喝嫖赌的货色。福贵在外面嫖赌,甚至把挺着大肚子的她拖出赌场,我都想拿刀子捅了这个猪狗不如东西,她仍逆来顺受。福贵因为输光了家业而痛哭,她没有落井下石,没有奚落挖苦,而是陪着自己的丈夫一起哭,还安慰他“只要你以后不赌就好了。”福贵被抓壮丁后死里逃生,她“我也不想要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给你做一双新鞋。”家里穷困潦倒揭不开锅,她从娘家父亲牙缝中挤出些米来下锅。在临死前还对福贵说,“你对我这么好,我也心满意足了,下辈子我们还要在一起过。”她想要的幸福如此简单,也许和她所处的时代有关吧。善良质朴的家珍,真的如她的名字那样,是家中的珍宝,得此妻者,夫复何求。福贵真tmd撞上狗屎运了。

      我和所有的读者一样,是流着泪读完这部小说的,其中有一次是因福贵而流泪的,就是把凤霞送人的情节。因家庭困难不得不把凤霞送给别人,以讨口饭吃。凤霞被领走的时候,福贵早早下地干活不敢去送凤霞,害怕自己心一软又反悔,但又舍不得自己的女儿,就独自躲在角落里,远远地看着凤霞被人拉着离开一步一回头。读到此处,我瞬间泪如雨下。几个月后的一天深夜,凤霞想家跑了回来,福贵留女儿在家里住了两天后送凤霞在回城的路上,拿手摸了摸凤霞的脸,凤霞也伸过手去摸福贵的脸,福贵作为一位父亲内心的防线瞬间彻底崩溃,“就是再苦再难,也不送凤霞回去!”我流着泪,读不下去了,合上书,站起来,在房间里来回走着。其实我不是因福贵而流泪,是因为同为父亲这个角色产生的共鸣。

     留下来的福贵生命概念上是活着的,但他已经不是当时的福贵了,那个家珍的丈夫、凤霞和有庆的父亲、二喜的岳父、苦根的外公已经不在了,他已经与那头老牛合为一体,和家珍、凤霞、有庆、二喜、苦根一起享受着属于自己幸福,在田里吆喝着:“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今天二喜、有庆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