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星者》读后感
我阅读了《观星者》。此文一言以蔽之:第三类接触。展开讲讲:发生在古代的第三类接触。
有的朋友就问了:然后呢?这句话也是我想问作者朋友的:然后呢?
读过此文之后,我不禁唱起单依纯版《李白》。
主角发现了UFO!如何呢?主角看见了外星银!又能怎?
我们抛开浑天监官员发现星象异常该不该上报这件事不谈,也抛开主角趁着夜色独自一人从长安城跑到终南山密林中危不危险不谈。有个有趣的讨论是,古人有外星人的概念吗?他们会不会把外星人称作神鬼妖魔呢?
这当然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我个人并不相信一个古人,即使是观星者,会认为自己见到了外星人。你看,冲突在此!比如,所有人都觉得主角见鬼了,但是主角坚持认为自己见到了外星的居民,请为向导,往而征之。最后主角被判妖言惑众。之后的发展或许可以参考和氏璧的故事?
第三类接触给主角带来了什么变化?
说一些拽文的词儿。我们阅读写作书的时候常常能看到“角色弧线”。主角原先遇见一个A事,会做出A反应,但是祂遭遇一个B事,最后再遇上A事,就做出了B反应。
依文中所言,结尾主角觉得“哎呦喂,见到同行了嘿!还是个不咋行的老外!”这样的结尾未免有些味同嚼蜡。在我看来,第三类接触这么大个事儿发生之后,本文主角的反应仅仅为感叹两句的话,角色是没有弧线的。
主角发现了UFO!主角见到了外星人!主角把发现外星人这件事隐藏了……好吧,约等于什么事都没发生。
我大言不惭地给个建议,大家姑且一听。如果强行升华一下,玩一下文字游戏,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之上何如?然后皇帝下令让外星人朝贡巴拉巴拉。
这样第三类接触激起了包括主角在内的古人的雄心壮志。(大一统是咱中华民族的执念么。)会不会让读者更有触动呢?
就故事的完整性来说,本文更像是一部长篇小说的开头部分。它仅仅给出一个时代背景,一个第三类接触的事件。其后的发展、高潮、结局通通不在这里。可能作者朋友藏私了,完整的故事没放出来给我们大家看吧。
如果能看到后面的故事,我会很高兴的。
作者朋友很喜欢描写。好多形容词,好多比喻,让我阅读起来有些疲惫。打个可能不恰当的比方:阅读此文好像在看《雪中悍刀行》电视剧里面的打斗场面——都是在慢放呀!
我也知道不只是本文作者,邮局很多作者朋友都有很多情绪想通过文字来表达,可是表达情绪明明有更好的体裁:诗词歌赋。选择小说,没有构造情节,而去表达情绪,这样的做法我觉得还是要斟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