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活着》读后感600字

旌旗读后感发表于2025-11-13 08:46:27归属于读后感600字本文已影响手机版

《活着》读后感

不幸中掺杂一些“幸”,万事中突出一个“悲”。

卡夫卡曾说:“书必须是用来凿破人们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无论体裁,无论时代,无论国别,那些经典的文学总能跨越时空,在某一个时刻触及我们的心灵,为庸常的生活带来转瞬即逝却又灿烂的一线灵光。

时光正好,我读了一本名叫《活着》的书。静静坐在自己的房间,体味余华笔下这部满血泪的小说。

刚开始读时,作者以幽默的口吻开头,本以为这种幽默风趣的氛围会贯穿全书,结果我错了。

余华先生文笔精妙,因而文中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回味。

文章的开始,一位游客进入乡间收集民谣,直到他碰到了文章主人公——福贵,整篇文章以福贵的视角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对人物细节处用心刻画,福贵的经历是凄惨的,也是悲哀的。我对福贵的情感从厌恶到鄙夷,变成了自作自受,但到后来看见他的亲人一个个离开,我开始同情他。最后仅有一头老牛陪着他,与他相依为命,很难想象如果老牛先走福贵会怎样。

但我觉得福贵会继续拥抱生活。

为什么说福贵是“幸”的,因为有对他不离不弃的妻子,有照顾他生活起居的母亲,有听话的儿子和孝顺的女儿。但福贵一家又是“悲”的,福贵的经历是凄惨的,他的亲人一个个离开。

《活着》在我看来是经历那么多苦难还能拥抱、热爱生活的经典之作。书中将亲人的相继离世写得云淡风轻,苍白无力,但无声的沉默使得生活更加悲伤。

福贵之前是地主家的少爷,家财万贯,但每天不思进取,游手好闲,整个家族被他荒废,沦落街头时才意识到严重性。福贵母亲的溺爱,父亲的放纵,以及把自己想法强加给儿子的专制,导致了福贵落魄街头。

这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爱孩子不讲究方法,对孩子溺爱,无知的家庭将会亲手毁了孩子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