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维罗妮卡决定去死》有感
继《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后读保罗·柯艾略的另一本书《维罗妮卡决定去死》,两本书都在探寻生命意义和本质。《维罗妮卡决定去死》这本书旨在使人感悟个体作为一个社会性的人,如何自处、与他人相处、与社会相处。
女主角维罗妮卡24岁,在图书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每天过着日复一日循规蹈矩的安稳生活,她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已经在最顶峰,接下来只会走下坡路而选择了自杀,自杀未遂被送进精神病院。貌似安稳幸福,实际上稳定是生命继续前进最大的阻碍,生命的本质是冒险。生活得是汩汩的泉水,而非一潭死水,需要变动才会更鲜活,就像小孩子天生就需要变换情景和玩具他才觉的好玩,一成不变他就烦躁哭闹,人性如此。但是成年之后的变动环境需要勇气,每个人的内心都会对变化充满恐惧,害怕变化所以故步自封,害怕面对真实问题所以把自己困在虚假借口中,自己把自己困住,有了抑郁焦虑生病变疯这些个借口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不解释,就可以逃避现实,也可以逃避别人的期待。迎接变化与内心恐惧都是天性,只看哪个占了上风。有时候我们会看看周围人做什么而跟随,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帮助自己走出局限,但是人以群分,大家会构筑自己的城墙,不允异类打扰自己的庸碌,周围的人很可能跟自己是同类人,我们也很可能去跟处境不如自己的人施以同情以寻求虚假优越感。这本书中提到生活一成不变,没有勇气与众不同,违背自己的天性就会使人体分泌类矾,人就会痛苦,当维罗妮卡有强烈的生存意识后,类矾消失,她最终活了下来,物质和精神是相辅相成的。法国思想家拉罗什福科尔曾说勇气是人类唯一高贵的品质。
爱德华是维罗妮卡在精神病院认识的知音,后发展为男友。爱德华是外交家的儿子,但是他却不爱与人打交道,他也尝试过和同类人建立汽车名牌奢侈品等共同语言,但是他都觉得违背了自己的心,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他需要与他人建立联系来获得快乐幸福,但是搞定他人太难了,直到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好画画并且对幻想的天堂颇感兴趣,有类似宗教的偏向。父母以爱之名苦苦哀求他回心转意,他不愿意让父母失望,无路往前,亦无路往后,所以他选择精神分裂疯掉。想起中国老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以爱之名绑架孩子,孩子无法满足父母期待,不得已逃避现实或许与目前中小学生出现焦虑倾向有关。
玛丽是精神病院的一名患恐惧症的病人,她曾是一名出色的律师,有幸福的家庭。直到恐惧症发病,她开始怀疑社会规则,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及规则并非正确,而只是便于强者统治弱者。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有自己的特质与天性,追求快乐与寻找冒险的方式也各不相同。然而社会却把一种统一的行为方式强加给人,而为什么需要这样行事,人们居然连问都不问,他们只会接受,人们害怕与众不同。
世界存在于自己的想象之中!
